矯建鑫
和龍市堅持黨建引領,注重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依托“區域化大黨建”工作格局,在不斷嘗試中提煉經驗、在長期堅持中尋求突破,在全省范圍內領先推行社區網格治理改革工作,創新實施“一核雙驅三融合”工作機制,將“大民生”納入“小網格”,以一張“網”兜起區域大小事,推動形成了“網格治理、一體聯動、信息共享、服務實戰”的聯動機制,為解決好新時代城市治理頑瘴痼疾提供了有力支撐,進一步提升了服務治理的社會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及居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一個核心——始終堅持基層黨組織引領,在建機制促落實上做文章,提升治理源動力
將城市區域劃分為3個一級網格、10個二級網格、69個三級網格,建立網格黨支部52個,使網格間的地域與組織實現無縫對接。以此為基礎,構建市、街、區三級“動力主軸”,健全“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樓宇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鏈條”,將三級網格連“點”成“線”、五級組織上下貫通、織密一張服務網絡,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三級網格·五級組織”管理服務體系。
兩輪驅動——突出抓好社工隊伍、志愿服務,在強骨干促創先上下功夫,提升治理運行力
抓淬煉,促擔當,強化隊伍戰斗力。堅持三項舉措打造“一專多能”復合型社工隊伍。培育一支由269名網格員組成的專業化網格員隊伍,攜帶“聯心卡”“服務手冊”及“網格手機”等七種必備裝備,對重病患者、留守兒童、殘障群眾等“五類人群”精準定位、因人施策,實行訴求收集、核實研判、分類處理、限時辦理、跟蹤回訪“五步工作法”,實現社區服務的全覆蓋、全天候、零距離。全面推行“全科社工”機制,將社區10余個“專項服務窗口”整合為3個“綜合服務窗口”,建立健全服務規范、績效評估等保障激勵機制,通過市、街、區三級教育培訓,進一步融合人員、系統、數據、業務等內容,淬煉形成能獨立辦理民政、殘聯等52項業務的“全科社工”49名。釋放“全科社工”以外的70%人員力量下沉網格,依托網格黨群服務站實行輪崗交流機制,定期組織窗口接待人員與下沉網格人員進行崗位輪換鍛煉,讓社區工作者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做到“一人在崗、事項通辦”,實現社區工作者社會治理能力與為民服務水平的大幅提升。
抓聚合,促下沉,強化服務覆蓋力。結合“區域化大黨建”工作格局,以網格為軸心樞紐、以城市各級黨組織為延伸觸角、以在職黨員為有力補充,將職能部門優勢及執法力量、公共資源、志愿服務下沉網格,推動12個“城市基層黨建聯盟”、108家機關企事業單位、2141名在職黨員下沉一線。結合職能屬性及優勢特長,圍繞民生實事、基層治理等方面內容,對接形成“全民健身場館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智慧服務”等118個共建項目。配合行使“五項權力”,打造“網格預警、街區吹哨、部門報到”治理新模式,設立議事協商平臺工作制度,實行“愛心時間銀行”積分制,接受“評星公示”監督,在家門口落實“每月一主題”服務,在網格內高質量組織“主題黨課輪值”及“四項清單”“四社聯動”等活動。以網格為單位,持續深入推進老舊散棄小區整治工作,累計投入1300余萬元推進優質服務進駐23個老舊散棄小區;將網格內10個物業服務企業納入“紅心物業”管理體系,有效覆蓋27個居民小區,打破城市基層融合、服務、治理的條塊壁壘,推動基層治理從單向管理向協商共治轉變,實現區域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開放融合,切實解決好群眾關心關切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有力夯實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三項融合——持續推進社區自治、智能服務、考核精準共舉,在提效能促管理上出實招,提升治理保障力
抓自治,促融合,強化黨群凝聚力。結合“楓橋經驗”,全面下沉“五長制”,選派3名街長、10名路(巷)長、69名網格長,引導街道社區結合日常觀察及重點問詢,推選政治素質高、大局意識強、宗旨意識牢的居民黨員及說得上話、敲得開門、辦得成事的社區能人共計686人擔任樓棟長。結合職能部門及社會組織推薦,推選社會風評佳、群眾口碑好的在職人員、退休人員、樓組長及志愿者共計2142人擔任單元長,同步建立專屬微信群、形成精細微網格,常態化管理、服務2828個居民單元,進一步完善議事協商機制,全面推進“五長制”在網格中發揮實效,保證社會治理與為民服務等工作任務落實落細。
抓平臺,促高效,強化治理反應力。注重發揮智治支撐作用,打造集黨建生活、人才動態、居民訴求等8大版塊于一體的“暢捷服務”智能平臺,形成“云網格”、推行“云管家”,使居民隨時隨地了解轄區大事要聞,民生問題、民生訴求可通過GPS定位做到隨時拍照上傳,系統后臺將迅速識別并自動分揀至對應網格及相關部門,各級網格根據民生訴求作出研判、予以即時解決。注重整合歷年來居民訴求等情況形成大數據,統籌多部門力量,開展靶向服務、合力釋難。平臺設置“未處理訴求”亮燈提醒功能,對違規人員及部門嚴肅追責,保證訴求及時解決,進一步推進城市治理服務體系和能力的創新與現代化。
抓考評,促增效,強化工作執行力。在高質量執行“定期通報”“三督兩評”“雙述雙評”等考評機制基礎上,嚴格遵循《關于進一步開展社區減負工作的實施方案》及“街道權責清單”要求,由市委組織部組建工作專班,結合市委、市政府重點任務,在不增加街區負擔的情況下,采取“聽、評、看、議”等將“明察”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方法,靈活、機動、高效、快捷地對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工作進行綜合測評,測評結果第一時間反饋至街道黨工委書記及相應網格長,并直接與網格員及其上級網格長的個人評先選優、績效獎金發放等相掛鉤。近年來,累計發放網格員補助49萬元,切實激活網格員內生動力,保障網格員不斷提升工作效率。5年來累計測評2000余人次,優秀比例由72.5%攀升至97.8%。
和龍市網格化服務品牌通過堅持服務管理集約化、網格事項規范化、事件流轉責任化,構建形成了“走訪連心全覆蓋、問題訴求全收集、工作資源全下沉、分級分類全處理、服務過程全評價”的閉環工作機制,使社會治理從“被動處置問題”向“主動發現問題”轉變,從“事后執法”向“源頭服務”轉變,從突擊式、運動式履責向常態化、制度化履責轉變,解決了基層群眾訴求處理不及時以及其他矛盾隱患問題,進一步提升了服務治理的社會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為推進和龍旅游城、健康城、開放城建設,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百米”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作者單位:中共和龍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