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佳
摘要:在新一輪新的教育教學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課是一項重要的課程,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提高高中文言文課的趣味是提高高中生文言文水平的有效途徑。針對目前高中文言文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本文論述了在高中文言文課上,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以及如何更好地提高高中文言文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趣味性
前言
在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進程中,語文課本所包含的文言文越來越多,而在高中語文考試中,文言文的考試也越來越嚴格。然而,在高中語文的文言文課堂上,老師們大多采用了傳統的方法,以掌握文言知識為重要的教學目標,課堂活動以逐字逐句翻譯為主。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興趣,有的甚至放棄了學習文言文。為了更好地促進文言文的學習,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要嘗試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要充實和活潑的課堂氣氛,盡可能運用有趣的課堂方法來教授學生的知識。如何才能在高中文言文課上做好教學,調動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操作中,作者對如何提升文言文的學習興趣進行了一些探索,并獲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我國高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趣味性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一輪新課改的不斷深化,“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探究”的教學思想逐漸深入人心。在這樣的教學思想的指導下,老師們也傾向于讓學生在課堂上又更多的參與感和獲得感,這樣的思想外化在文言文教學的課堂上,我認為一般呈現出兩種課堂狀態。
一種是“活躍性”課堂。部分老師想要在課前利用一些音樂或視頻來吸引學生,讓學生保持相對比較興奮的狀態,并希望趁著這個興頭來推進下面的教學。實際上,如果這個音樂或視頻有助于理解文本內容或情感、思想,它不失為一個亮點。但如果該音樂或視頻與課堂內容無關,其目的僅僅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那這時學生往往會就音樂、視頻內容以及演唱者、表演者等展開討論,此時教師反而需要花費較長時間來將學生的注意力收回到課堂上來,影響后面的教學。
第二種是“沉寂式”課堂。老師的課堂活動以學生翻譯為主,夾雜著對于重點文言字詞的考查。在基礎教育階段中流傳著中學語文學習的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文言文閱讀在學生心目中的難度由此也可見一斑。所以在這樣一個傳統的課堂上,我們不懷疑學生在自主翻譯、合作翻譯、老師考查以后可以扎實地掌握一些重點文言知識,但這個課堂上彌漫著嚴肅的氣氛,學生害怕自己被抽查到而小心翼翼。或者學生看到快點到自己了才去“推理”自己應該回答的文言字詞的意思以應付過關,除此之外絕不會主動參與課堂,不會和老師互動。
我認為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課堂形式反映出了我們對高中文言文的興趣缺乏正確的理解,我們所謂的文言文課堂的趣味性并不是我們這堂課的活動有多少,有多有趣,而是我們如何能激發學生對文本的興趣,能夠讓他自己產生想要研讀文本的沖動,讓學生覺得文言文有趣。
二、如何有效地提升高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一)挖掘高中語文文言文教材,切實做到以情激情
高中語文文言文課本里的每一段文字都飽含著感情,每一篇文章,都蘊含著作家最深切的情感,盡管初學者經驗不足,還不能完全理解語文課本上的作家對文學作品的感情。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上引領高中同學們暢游于古代文人的心境,了解了古代人們心中的渴望,用這樣的情感和熱情來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想要真正地用感情來激發自己的感情,我們首先要把高中文言文的課本挖掘透,通曉歷史,通曉先賢。就拿《項脊軒志》來說,本篇文章處處流露出一種物是人非,人世變遷的感傷。“兒寒乎,欲食乎?”“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庭有批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作者通過對母親和祖母的回憶和對枇杷樹的描述,從側面反映了對母親、祖母和妻子的深切懷念。而這樣牽動心靈的情感,都蘊含在生活瑣事中。
(二)引發學生學習高中語文文言文的美感體驗
其實,中國古代的文言文,有著很強的審美意義,尤其是其中蘊含著各種形態的自然之美,以達到提高高中同學審美情趣的效果,因此,在高中語文文言文課上,增加了學生的興趣,高中語文老師在進行高中文言文的課堂上,要主動引導高中同學們一起進入古典時代的不雅之美,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體會到古代的居住環境,在培養高中師生情感的基礎上,提高高中的美育水平。就拿蘇軾《赤壁賦》來說,“白蒙蒙的水汽彌漫在整個江面上,水天一色,駕著一葉小舟,任憑它在水上飄蕩,天地靜謐”我們缺少那種羅曼蒂克的感情,現在這個“快餐式”的世界,上哪兒找得到這樣的對酒當歌的浪漫?但是,高中的老師卻可以用語言的形式去表現這樣的美麗,使高中同學們在閉目養神的過程中,體會到自然之美所帶給他們的人文美感,并激發他們對文言文的喜愛。
(三)加強生本教育理念對高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的影響
為了提升高中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在高中文言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把生本教育觀念引入到高中語文的教學之中。高中的文言文在內容上是晦澀難懂的,如果用以前的高中文言文來授課,不但沒有辦法提高高中生對高中文言文的學習熱情,也會造成高中學生過分依靠高中語文老師,不能形成較好的文言文學習習慣。因此,高中語文老師在實施高中文言文課程時,應以學生為中心,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方式進行教學,以《項脊軒志》為代表,在課之前將高中同學分成小組,在教室里讓高中生來掌握《項脊軒志》的學習,真正實現了“鼓勵先學,少教多學”的目的。
同時設定切合學習目標的教學活動,改變傳統的逐字逐句翻譯方式,采用另類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文意。如在進行《鴻門宴》、《荊軻刺秦王》等故事性很強的文言文篇目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嘗試將其改寫為小說或劇本,這樣既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意,同時還能引導他們關注人物形象,揣摩人物性格,為后續的文本情感、思想探究做了很好的鋪墊。
結語
總之,高中文言文教學在語文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然而,文言文課的內容卻比較單調、晦澀難懂,使許多同學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為了使文言文的教學能更好的進行,在實踐中,老師可以通過靈活的課堂引導、調動同學的興趣來達到提高文言文的效果;通過反復朗誦,激發同學對課文所包含的感情進行深入的理解,并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哲理。
參考文獻:
[1]周莉.高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