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甜
摘要:本文以“長方形的面積”為例,對聾生數學教學的有效途徑做簡單的探討。分別從“游戲導入,激發興趣”“師生互動、探索發現”“小組合作、實驗驗證”這三個方面入手,針對聾校數學教學有效途徑進行了初步地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聽障;數學教學
正文:數學學科和人們的生活、生產勞動的聯系十分緊密,其應用十分廣泛,對于聾生來說,更是他們今后獨立生活,從事生產勞動不可缺少的能力。聾生能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生產勞動中的實際問題,對他們一生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然而,聽覺障礙既影響了聾生語言的發展,又影響了聾生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給數學學習帶來困難。聽覺障礙導致聾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相對低下,相當多的聾生不喜歡數學學科。他們普遍認為數學知識太抽象,有畏難情緒。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發展較慢。
聾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6版)中提出:“教師應激發聾生的學習積極性,向聾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在聾校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聾生自身特點,采用視覺化、生活化、個別化等教學方法,不斷探究數學教學的手段,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本文以“長方形的面積”為例,對聾生數學教學的有效途徑做簡單的探討。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學習興趣是引發學習動機、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的心理因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的教學對象是聾生,因為長期聽不到外界的聲音,導致他們在語言上也存在著很大的缺陷,在數學學習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如:分析力差,對事物的認識以表象為主,很難進一步地認識了解事物;學習以死記硬背為主,很難靈活地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所以對聾生的數學教學,只有符合他們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才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特征,教師在教學中應多設計、多運用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寓教于樂。
在教學“長方形的面積”這一課時,利用希沃白板5制作拼圖游戲,充分發揮聾生的視覺優勢。一位同學在白板上演示,其他同學用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拼圖。拼好之后,讓學生說出出所拼圖形的面積。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游戲過程中,對所拼長方形圖形的面積有了初步的直觀感知,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為進一步推導長方形面積公式打下基礎。
二、動手動腦,探索發現
聾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6版)指出,聾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聾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等活動過程。因此,在教學“長方形面積”時,針對聾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設計測量長方形面積的探索活動。提供給學生3種不同的工具(提供面積為1平方厘米的小紙片若干個;提供提供面積為1平方厘米的小紙片1個和鉛筆;提供直尺),讓學生用多種方式探索測量長方形的面積,初步推導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在探索測量長方形面積的實踐活動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初步養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習慣。
三、小組合作,實驗驗證
數學教育加波利亞說過:數學有兩個側面:一方面是歐幾里得式的嚴謹學科;另一方面,在創造過程中的數學更像是一門實驗性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通過開設各種數學實驗,可以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聾生的抽象理解能力發展較慢,但聾生的動手能力強。因此,在“長方形的面積”這一課設計實驗驗證環節,讓聾生在動手操作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驗證結論。
實驗驗證環節中,讓學生小組合作,在方格紙上畫出不同的長方形,并數出它的長和寬,記錄在表格中,驗證所畫長方形的面積是否等于長乘以寬。通過收集、分析、對比各個小組的多組實驗數據,學生確信,長方形的面積的確等于長乘以寬。
總而言之,在聾校教學中,教師應該設計符合聾生認知規律和身心特點的教學活動,有效降低知識學習難度,使得學生更加輕松、簡單掌握數學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對于數學學習的不再恐慌、厭學,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發展。當然,任課教師還要具有與時俱進的思想,有意識創新和改革教學手段。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地分析和應對,采取學生歡迎的教學方式教學,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為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提供良好的條件支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聾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2016版
[2]田寅生,田兆豐.聾校數學學習評價與新課程一致性分析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2018(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