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拉提古麗?馬馬依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標準》中指出: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要積極運用網絡技術等信息手段,以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空范圍,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水平,而互動反饋技術在綜合實踐課中的運用,能夠暢通迅捷地進行信息反饋和調控,能夠實現課程資源的優化共享,拓寬了活動途徑,改變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關系,發展了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保障。在活動中,我們要堅持和諧精當、實用高效的原則,讓互動反饋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緊密結合,真正發揮它的作用。
一、運用互動反饋技術,搭建活動平臺,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或活動,將會扼殺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根據心理學規律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加之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活動效率下降等,教師如能根據學情,適當地選用互動反饋技術,用科學、有效的「按點」來刺激學生,為學生活動搭建平臺,就能激起他們參與活動的興奮點,吸引他們不斷地保持最佳的活動狀態,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
例如,在進行《生活中的靜電》這一主題活動時,為了搭建有效地活動平臺,調動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降低活動難度,獲得成功地體驗,為準確地確定活動主題掌握第一手資料,我在活動開始前先設計了一個「按點」:
通過這一前饋性的「按點」設計,初步了解了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當學生的選擇涵蓋所有的選項時,說明大家對這一生活現象是比較熟悉的,是親身經歷過的。我就地取材,隨機請學生代表上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給大家講解自己了解到的有關靜電的知識。此時,講的人津津有味,聽的人全神貫注,生生互動的活動氛圍很濃烈。
從中我發現,學生給學生講比老師給學生講更容易讓他們接受。緊接著,我又出示了第二個「按點」:
這一「按點」的設計主要檢測上一環節中學生互動交流的效果,鞏固靜電的有關知識,又能當場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主題,便于我及時調整活動指導策略。通過翻牌,從學生按點反饋的信息看到全班有近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選擇了“靜電游戲”這一主題,看來大多數學生對這個主題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擁有了自主選擇權,相信后面活動實施階段,他們一定會是自覺自愿地參與,積極主動地探究。通過學生表現,我知道這兩個按點的設計是科學、有效的,它激發了學生的活動興趣,幫助學生認真地聽,認真地想,認真地學。正如大家所說:“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活動使參與的可能性幾乎加倍”。
二、運用互動反饋技術,兼顧全體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
我們都知道,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需要用發展的眼光“靜待花開”。綜合實踐活動不是為了消滅學生間的差距,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有差異的學生以有差異的方式和進程活動,從而實現有差異的發展。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動反饋技術即時反饋的特點,將整體活動與個別輔導有機的結合起來,既兼顧了全體又及時了解了差異生吃不了的問題,使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活動時,更具有目的性、針對性、層次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進行《新疆的美食》這一主題活動的準備階段,我先設計了如下「按點」:
此「按點」出示后,學生經過短暫的思考,選擇了自己最喜歡了解的方面。通過統計發現,所有的選項都有學生選擇,根據學生的自主選擇,組織興趣相同的學生成立活動小組。這一按點的設計,將組建研究團隊的活動環節在大家自愿的基礎上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沒有絲毫的勉強。由于是自己的選擇,又是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活動,所以在后面的調查走訪中,學生會克服種種困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這一主題活動,將小組成員調查了解的成果形象、直觀的展示出來,與大家分享交流,感受成功的喜悅,在成果匯報與展示的方式上我用「按點」進行有效指導,「按點」設計如下:
在這一「按點」地引導下,每個活動小組將自己小組調查了解,積累的各種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獲得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選擇適合自己小組成果展示的方式。教師個性化的指導,將學生的需要、動機、興趣、想法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尊重了學生極富個性的表達方式,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三、運用互動反饋技術,讓學生參與評價,自覺找到差距,不斷完善自己
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新的評價理念與評價方式,要建立促進學生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把握評價“促發展”的本質,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重視自我反思性評價,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不僅要關注教師、家長對學生的評價,生生間的互評,更要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他人的評價畢竟是外因,而引起變化的內因確是自我的評價,因為自我評價確立了學生在評價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只有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能進行公正、合理的自我評價,才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發現自身的不足,找到與他人的差距,才能提高自我反省能力,不斷完善自己。
例如,在活動總結與評價環節中,我常會用到以下「按點」:
針對學生的選項,我會因地制宜,靈活處理。如果選項比較集中在某一方面,是共性的問題,我會采取合適的方式面向全班學生進行引導教育;如果有學生的選擇出乎我的意料,不是正常情況下的自我評價,我會及時找學生個別面談,分析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這個「按點」的設計與有效落實,不僅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結果做出了相對客觀、有效的判斷,最重要的是關注到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呵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漸漸地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點滴進步與變化,明白了正確地評價自我是對自己負責,是不斷地認識自己,完善自己,成長自己的過程
總之,互動反饋技術的應用,為綜合實踐活動插上了有力的翅膀,讓活動在“按”中生動起來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樂于參與,獨立思考,自主選擇,自主表達,完全成為學習的主人,活動的主人。教師指導的輕松,學生活動的愉快,充分體現了互動反饋技術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真正價值,讓開放而有活力的綜合實踐活動實效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