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彬冰
摘要: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事業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工作越來越為社會各界所重視。語文學科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和學生全方位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文閱讀理解始終是學生疲于學習的對象。古詩文的學習內容比較晦澀難懂,文言詞理解更加困難。因此如何使初中生產生詩詞學習興趣、提高初中生的詩文閱讀能力成為教師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將通過分析初中古詩詞教學現狀,充分挖掘古詩詞中的人文元素加強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人文精神
引言:新課程標準十分重視古代詩歌的背誦。古詩詞是中華文化之中寶貴的財富。學會閱讀品鑒古詩能夠對以后文言文的學習提供一定的基礎。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往往教學方式單一,對古詩詞的理解不夠深入。古詩的閱讀需要從多個維度來開展,不僅要著眼于其創作過創作背景,挖掘作品內容。還要縱向分析其中的藝術手法和表現方式,從而使學生全面的把握整首古詩。人文素養的培養可以指引著學生從不同的廣度和深度去理解古詩詞,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和運用。
一、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現狀
1、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現階段語文古詩詞版塊的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這首先是由于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都相對比較滯后,一些老師仍以灌輸知識為主要教學手段,古詩詞本就晦澀難懂,這樣不僅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會阻礙后續教學的進行。其次是由于初中生本身的年齡特征,初中生往往難以對一件事物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在古詩詞學習部分也自然難以提高。
2、古詩詞教學對于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
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是語文這門學科在設立之初就需要肩負的責任,也是語文學科教學的使命。古詩詞作為中華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蘊含著十分有利于中學生成長學習的人文元素。上到家國情懷、下到黎民憂思,無不體現出作者深厚的情感。因此,古詩詞教學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對于中學生學習來說更為重要。
二、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策略
1、收集人文素材,深挖詩詞人文元素
想要挖掘詩詞中的人文元素,教師首先要明白“人文”的概念,這樣才能在教材中準確找到目標。人文精神是傳統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文化的靈魂,包括從古至今中華兒女始終秉持的禮儀文化和教育思想。古詩詞是對人文精神的提煉和概括,其教育價值不言而喻。教師必須始終將古詩詞作為重點來教學,通過將教材中的詩詞進行整合對比,找出其中對學生發展有益的部分,讓學生體會其中的人文情感。而且教師還需要在教材詩詞的基礎上搜集大量的相關資料,給學生鞏固知識的空間。
例如,在七年級第五單元《古詩五首》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首先認識到這五首詩的題材都是寫景詩,而寫景詩的內容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單純的描繪景色,抒發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還有一種盡管寫的是景,實則借景色來抒發憂悶情緒,這就要考慮到作品的寫作背景。像單元中的《望岳》一首,教師可以先帶領同學們對這首詩的結構、韻律進行賞析,之后進行思想感情的分析。這首詩緊扣一個“望”字,從不同視角描繪泰山的雄渾景象,最后一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更是表現出作者杜甫在青年時期的壯志凌云。
2、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詩文解讀
古詩詞中的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詩詞內容中的種種意象和作者的情感上。中學階段古詩詞教學的困難之處主要表現文言詞匯的大量存在給學生造成很大壓力;而且學生對詩詞創作時的背景往往認識不足,從而導致無法準確體會作者的情感。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通過仔細甄別有助于課堂教學的信息,搜集相關詩文資料。在教學中帶領初中生感受所學詩歌在創作時作者的情緒,并學會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對詩詞的人文情感進行解析。
以七年級的詩歌《龜雖壽》為例,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搜集與本首詩相關的資料信息,比如作者曹操的生平經歷,性格特點,《龜雖壽》創作時的背景。通過向學生展示這些資料,使其了解詩中“神龜”之后的真正主題。在觀看完相關視頻之后,學生們就會明白歷史上的曹操在暮年的慷慨之志,“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帶領學生感受其中蘊含的人文氣息,讓學生明白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心,從詩中體會歷史上的“建安風貌”,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3、創新教學方式,開展合作探究式學習
傳統教育理念下的古詩詞教學往往只重視教學任務的完成,而忽視其中人文精神的教學,因此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方式,通過合作探究式活動來提高中學生對于人文元素的敏感性。教師可以在古詩文教學中帶領學生通過反復閱讀古詩來體會詩詞的韻律美,并感受其中滲透出的作者情感。這樣既有助于學生的人文培養,也可以幫助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還可以根據詩文的內容特點將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引導學生通過實踐親身體會詩文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八年級《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對這首詩的的內容和題材進行介紹:這首詩主要描寫了作者在晚年居住的茅屋在一夜之間被大風吹破導致全家被雨淋的痛苦經歷,最后表達出作者憂國憂民的崇高愿望。教師可以先帶領同學們誦讀這首詩,待學生熟讀之后再進行主旨教學。為了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教師可以著重講解杜甫在詩中表現出的高尚品質,并號召同學們認真感受作者的情緒變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觀看電視劇《蘇東坡》,或者根據詩文自編劇本讓同學們通過合作進行角色扮演,切身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要特別注重古詩詞教學,充分挖掘其中豐富的人文元素,加強中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古詩詞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顯著地位,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解讀詩詞中所包含的深沉情感,并引導學生體會和內化這種精神,用來培育自身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素養。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古詩文整合起來進行分類教學,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中晦澀難懂的部分,打好人文素養教育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羅勇,王嵌,李貞.高職院校古詩詞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策略探究[J].教育觀察.2019(09):84-85.
[2]吳敬屹.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2018(11):46-48.
[3]王素芹.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初探[J].語文教學通訊.2018(0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