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美
摘要:在生態文明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積極探索幼兒園教學方法,將生態文明融入到幼兒一日活動中。當前很多教師不知道如何開展生態教學活動,無法將綠色理念融入幼兒園課堂,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新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生態式教育;幼兒園教育;一日活動
引言:幼兒園教師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在原有經驗、發展速度和發展水平上的差異,并以此深入開展研究和實踐,以實際行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匠人"精神在幼兒工作中尋方法、探途徑、提合力,堅持以兒童為本,切實形成科學銜接的教育生態,構建良好的幼兒園文化。
一、注重環保文化構建
衛生工作一直是幼兒園的重要工作,幼兒的身心健康也取決于良好的衛生環境。教師要注重幼兒園環保文化的構建,再如:教師可以通過講述繪本故事《地球被我們吃掉了》、觀看環保環境宣傳視頻、集體教學《窗外的垃圾》等內容,引導幼兒了解地球沙漠化、水資源污染、冰川融化等現象,提高環保意識,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鼓勵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約"繪"綠色,環保"袋"回家主題實踐活動,家長和幼兒從節約能源、學習垃圾分類、愛護動植物等內容出發,創作生動有趣的手繪環保袋。將保護大自然的美好愿望寄予手中畫筆,傳達保護地球、綠色共享的美好愿望。幼兒在班級中自主開展"提袋購物""袋袋走秀"等情景活動,親身體驗使用環保袋的便捷之處,通過這樣的活動提高孩子們節能低碳的環保意識,促進幼兒園環保文化的構建。
二、創設情景開展生態游戲
教師可以創設游戲情境,貫徹生態理念。如:教師開展小班音樂活動《母雞孵蛋》,整個活動在游戲情境中一氣呵成,孩子們在教師的帶領下一起下蛋、孵蛋、學唱歌曲,并且始終在游戲的氛圍中保持著活潑、愉快的情緒。通過親身參與、觀察發現,孩子們大膽開口歌唱,并跟著節奏一起孵蛋、點數。在欣賞、學習歌唱的同時,也提高了幼兒對母雞的認知,感受生命的偉大,提高幼兒珍愛生命的意識能力。音樂和游戲相結合,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度過了歡樂的音樂時光。再如:教師開展小班科學活動《為小動物造房子》,教師的教學設計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征,整個活動以為小動物搭建房子為情境,讓孩子們嘗試用變換組合積木為小動物搭建各種各樣的房子。在活動中孩子們既感知了材料的特征,又熟悉了材料的操作方法,同時還鍛煉了小手的精細動作,發展了手眼協調能力。
三、開展生態主題活動
幼兒園一日活動豐富多樣,除了在教育活動中開展專門的生態活動,幼兒園也要在多種活動中有意識地開展生態教育。如:教師教學小班美術活動《海底世界》,教師可以先帶幼兒閱讀《鼠小弟去海邊》,促使他們對大海以及海里的生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本次活動《海底世界》應運而生。前期,教師帶領孩子欣賞各種五彩斑斕的海底生物,積累相關經驗。在本次活動時,接著教師用捉迷藏的小游戲導入,激起孩子為小魚裝扮的興趣,并在活動中提供許多孩子常用的美術材料,讓孩子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挑選裝飾,體驗創作的快樂。這樣的游戲繪畫活動可以激發幼兒學習欲望,同時提高幼兒保護海洋動物的意識。再如:教師開展生態研學活動,在春天之際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開始尋找春天的秘密,聆聽春天的聲音,感受春天的氣息。走近大自然,讓每一位幼兒在研學活動中體驗快樂。孩子們欣賞著四周的景色,一邊走,一邊與伙伴談論自己的發現,尋找著春天的足跡,感受春天的氣息,探索春天的秘密,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中,處處留下了孩子們快樂的笑聲。和煦的陽光,新鮮的空氣,孩子們盡情的投入到大自然的環抱中。在老師的精心組織下,孩子們通過觀察春天的美,進行繪畫創作。
四、開展生態種植活動
對孩子來說最有趣的事,不一定是穿梭于各種不同的地方,而是在相同的地方每次都可以做著不同的事。為了讓小朋友能親身參與到種植活動,觀察了解種植的每一個步驟,感知植物的生長過程,體驗勞動的快樂,幼兒園將種植活動融入平時的教學,園所為每個班開辟了一片種植區。種植園是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重要部分,種植是幼兒親近自然、感受田園勞動、收獲成長快樂的有效途徑,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啟了種植之旅。孩子們要和樹林的土壤親密接觸,一起探尋土壤的秘密。我們生活在土壤之上,并享受著空氣、陽光,幼兒應該承擔著保護土壤的責任,保護,就要從了解與探索開始。在老師的引導下,每個孩子帶著工具來探索土壤。土壤到底有多少種呢?捻起一撮土,孩子們會說土壤濕濕的滑滑的;摸到植物,孩子們會說這個植物刺刺的尖尖的;用鼻子使勁聞一聞,有青草的濕味兒,還有土壤自身發酵的味道孩子們打開五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與土壤進行著"對話"。
結語:花兒開得有聲有美。隨著綠色生態理念在人們心中的生根發芽,幼兒園也應該積極承擔教書育人的任務,在教學中通過多元化的活動開展生態教育,幫助綠色生態理念深深植入幼兒的心田,教師要在探索生態游戲活動的道路上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參考文獻:
[1]涂艷,黃效白. 幼兒教育階段中教育的生態功能建設研究[J]. 教育文化論壇,2016,8(02):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