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龍


一、教學內容解析
乙酸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節“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中的一種,乙酸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烴的衍生物。教材中,通過對乙酸結構、性質、用途的介紹,突顯出“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這一有機物的學習模式,利用官能團為媒介,將烴類物質轉化為烴的衍生物,前后知識串聯對比,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幫助學生建立結構的空間感,梳理性質的差異性和用途的多樣性。同時,教材中,對乙酸酸性的探討、酯化反應實驗的設計,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結構對性質的影響,系統的呈現出有機物制備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教材的設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前后呼應,深入淺出,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的講授邏輯,最終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提高學科素養。
二、教學目標設置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從結構的角度認識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2)掌握乙酸的酯化反應原理及酯化反應實驗;(3) 能結合相關知識解釋物質用途及現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操作乙酸的酯化反應實驗,提高學生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準確描述、分析的能力;(2)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分析歸納、總結的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3)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分組探究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2)通過學習乙酸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聯系生活的意識,贊賞化學對人類生活的貢獻;
三、學情分析;
1.在初中化學中,學生與乙酸擦肩而過,對乙酸已有了初步的認識與了解;2.學生已經學習了乙醇的知識,知道了學習有機物性質的方法;3.對化學鍵、電子式、非金屬性強弱判斷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4.數學中對立體幾何的講解,也使學生對于空間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5.高一學生已初步具備了合作探究和動手實驗的能力。
四、教學策略分析
1.創設情境:從生活中實例入手,引入課題內容,激發學習興趣,提高知識的可接受度;2.分析討論:利用電子式、非金屬性等知識分析乙酸結構,預測乙酸性質,新舊知識練習,學以致用;3.分組實驗:通過分組實驗,自行探究、分析乙酸的酯化反應原理,訓練觀察、動手、總結歸納的能力,分析實驗現象和本質的關系,了解研究化學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思維過程;4.理論應用:根據學習過的知識解釋乙酸的性質和用途;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乙酸的組成、結構和乙酸的酸性、酯化反應;
教學難點:乙酸的結構(空間結構、斷鍵情況)、酯化反應原理及實驗;
六.教學過程
【引入】投影:水果圖片和糖醋味的食物
【講解】相信大家看到這些圖片后的反應跟老師一樣,嘴里冒酸水;在我們大重慶,大家都很喜愛的酸辣粉;這讓我們想到了酸味的必備品——食醋。醋可是一大寶貝啊!杜康之子黑塔發現醋:二十一日酉時,“醋”的形成;醋不僅可以做出美味的西湖醋魚,糖醋排骨等,喝醋還能有益身體啊!
【實物展示】各種醋及糖醋排骨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各種圖片,聯系生活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經常見到接觸到的現象和事例,吸引學生注意,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化學的神奇,提高知識的可接受度,引入本節課內容;
【過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食醋中的主要成分——醋酸即乙酸
【講述】請大家拿起桌面上的乙酸,感知并描述乙酸的物理性質
【板書】第五節 ?乙酸 一.乙酸的物理性質
【講述】溫度低于熔點時,純凈的乙酸稱為冰醋酸,有強烈的腐蝕性;
【提問】如何從試劑瓶中取出冰醋酸呢?
【過渡】所謂結構決定性質,乙酸的結構又是如何的呢?
【板書】二.乙酸的組成及結構
【提問】觀察乙酸的模型,完成乙酸的分子式、實驗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
【追問】由元素非金屬性強弱,判斷共用電子對的偏移程度,化學鍵的斷鍵情況;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乙酸,描述物理性質;板演乙酸的分子式、實驗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學生分析、討論斷鍵位置及原因;
【設計意圖】將感性知識轉化為理性認知,回歸教材,深入分析,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由模型引出結構,觀察原子的空間位置,便于理解結構與性質;新舊知識聯系,讓學生感受知識間的關聯,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杜絕填鴨式講授
【板書】三.化學性質 斷裂氧氫鍵:酸性 ? CH3COOH ? H++CH3COO-
【提問】請大家舉出能體現乙酸酸性的例子
【提問】在剛剛的例子中,乙酸可與CaCO3反應,除水垢,說明乙酸酸性強于碳酸,可用怎樣的實驗裝置完成該反應呢,請同學思考教材P75科學探究2
【追問】乙酸中的其他氫原子是否可以體現酸性呢?1mol乙酸與足量Na反應可產生多少H2呢?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回答體現酸性的例子,深入理解乙酸的酸性,思考實驗設計方案,小組討論后發表觀點;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關注教材,注重知識的自然生長點;從定性上升為定量,理解乙酸為一元酸;
【過渡】羥基上的氫才可以體現出酸性,如若乙酸遇到同樣有羥基氫的乙醇又會如何呢?
【設計意圖】回顧乙醇性質,將醇羥基與酸羥基進行對比,體會基團的相互影響。
【板書】斷碳氧單鍵:酯化反應
【提問】請大家結合預習內容,完成教材P75實驗3—4
【提醒】注意實驗中,濃硫酸的使用安全及藥品的用量;關注實驗現象并思考原理加以解釋;
【學生活動】小組分工協作,完成實驗,總結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分析實驗本質和原理;
【設計意圖】用實驗說明問題,訓練學生的動手、觀察、團隊協作、歸納整理的能力;將抽象知識形象化,理論知識可視化;
【提問】請同學回答:1.描述實驗現象:2.展示實驗裝置,按照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分離提純的角度分析裝置用途和注意事項;
【追問】如何反應,實驗原理呢?
【學生活動】描述現象:聞到果香味,溶液分層,針對追問問題提出假設;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提煉要點和表達能力,有意識的展示自我;
【板書】
【追問】如何確定斷鍵位置?【介紹】同位素原子示蹤法
【設計意圖】感受科技手段的應用
【提問、歸納、整理】
反應原理:酸脫羥基醇脫氫;濃硫酸作用:催化、吸水;反應特點:可逆反應
【投影】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
【設計意圖】落實知識點,回歸知識本體;
【課后思考】鑒于該反應原理的可逆性,哪些手段可以提高乙酸乙
酯的產率呢?請大家課后積極思考,討論,總結;
【設計意圖】知識延伸、提高,思維發散,完善知識體系,指引課后復習放心;
【結束語】人生百態,每一種滋味都有他獨特的魅力,讓我們細細
品味生活中的酸,享受這份“酸”。
【設計意圖】問題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前后呼應,升華“酸”!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學生的思考、動手實驗、歸納總結,將課堂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初步達到落實基礎知識,建立思維模式、強化學習能力的目標,同時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將小組化的學習方式加以應用,提高課堂效率。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暴露出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小組實驗探究中,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很欠缺,小組成員的討論和默契程度仍有待提升。在后續的日常教學中,應強化動手實驗,轉變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