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銘驛
1市民文明行為立法存在的問題
市民文明行為的地方立法在不同的地區標準基本一致,同時立法依據也會因地制宜,適應當地的發展和社會環境。雖然,各地區之間的市民文明行為立法存在差別,但存在的問題大部分都是大同小異,可以概括為三點,具體如下。
1.1市民文明行為地方立法標準不統一
在現行的市民文明行為立法中,各地區在進行調查本研究時對不文明現象的定義基本相同,甚至調查的方向和判斷依據都相仿,但普遍意義上不文明行為的范圍較廣,并不是單一的。不過如上文中提到的城市,青島、杭州、武漢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當地的發展情況也不同,調查的內容對象卻是相同的,研究了市民不文明行為中最為顯著的十大行為,可以明顯的發現這些城市對公共環境的重視程度比較高,立法的依據也大多是參考這一點,但卻忽視了其他的不文明行為。
再有,地方文明立法標準的統一性不強還體現在部分地區的關注點的差別上, 只是對當地突出的問題進行法律要求,像武漢就比較重視交通問題和環境問題,而淮南則比較重視公共衛生和網絡環境。此外,還有部分地區的文明行為立法想要面面俱到,涉及到了公共環境、交通、網絡等諸多方面,卻大多都是泛泛而談沒有深入研究。這些問題的出現歸納起來都是立法標準不一致的問題,因為指導性標準的不明確存在空白,雖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文明行為地方立法的地域性,但卻容易造成文明行為和不文明行為種類歸納不全和立法條款混亂等問題的發生。
2市民文明行為地方立法標準未體現地方特色
當前,能夠進行市民文明行為地方立法的范圍進一步得到擴大,由于地方立法給予了地方一定的自由,也就使得立法的標準呈現一定的地方特色,簡言之就是關于市民文明行為的地方立法要同當地的情況緊密地聯系起來,把法律條款具化到地方問題,增加法律的適應性和實踐性。從立法的地方特色角度來看, 要做到兩點要求。一是, 區域性。所謂的區域性就是立法的出發點要是本地的實際情況,綜合考量當地的經濟環境、自然環境、習俗人情等要素, 從本地的特征出發,針對本地存在的不文明問題進行解決。二是,區別性。通常來說,地方立法需要根據上位法的要求和標準進行,在內容上上位法已經提及到的市民文明行為條款就無需在當地立法上贅述,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補充,上位法沒有的條款則要依據實際的情況進行酌情的增加,但不能違背上位法的要求。 但是, 從某地區的包含的市區情況來看,在市民文明情況地方立法方面,地方性的文明條款還存在直接重復上位法內容,尤其是關于交通規則等內容上,加上還存在照搬立法模式和保守性的問題,大大地降低地方立法的地方特色。
2.1市民文明行為地方立法標準過于泛化
地方立法的根本性標準就是要符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以便增加地方文明促進條款的實際操作性和適應性,同時還要承接上位法的內容,更好地落實好法律工作,消減執行工作的困難度。想要做到這一點就不能立法內容過于寬泛, 只是對一些大的不文明行為簡單要求,而應該做到一個行為對應一個法律條款,對市民文明行為有幾條成熟結論就規定幾條條款,不能想要求全就制定面面俱到的法律條款,而忽視了可實行性。再加上,地方文明促進條例上還包含了大量的遵紀守法、樂于助人等條文,這一部分內容雖很重要但并不符合地方立法法的標準。
比如,《青島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就是一個關于市民文明行為的地方性立法文件,內容中提及到了公共場合吸煙的不文明問題,要求將在有明確的禁煙標識的場合執意吸煙并不改正的行為視為違法,并且相應的管理部門要進行教育和罰款。這一條款就是對青島市發布的《青島市禁煙條例》的內容重復,但只是單純的重申并沒有有所細化和補充,負責管理的部門也沒有明確地固定下來,也就導致雖然有管理的條例,但實際上卻沒有落實到具體的活動中,也沒有人因此而被處罰。再如《武漢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著重對交通不文明行為進行了嚴格的要求,但由于實施所需的投入的人員和經費都較多,也沒有在現實中得到實踐。
但對于市民文明行為的地方立法而言,不能僅僅體現在相應的地方文明促進條例上,而是應該落實到具體的實際管理中。總結來看,市民文明行為地方立法上的標準過于廣泛會對實際的管理造成兩個負面的影響,一個是法律的實踐很難落實,降低了法律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另一個是一些不符法律要求的倡導性條款使得法律的可行性降低,極容易使得立法成為無法實現的空談。這些問題弱化了立法的威信外,還會導致市民產生諸如法不責眾等投機的想法,也就無法控制和制約不文明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