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璋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
2022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義務教育的新課標,其中信息科技課程第一次列入國家課程,這反映了國家高度重視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科技課程。如何建設好義教階段信息科技課程,是課標公布后的當務之急。本文將從信息科技課程建設的重要性、新課標是信息科技課程建設的新起點、信息科技課程建設需要盡快打造一支專業的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這三個角度談談對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建設的思考。
2021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示,要提高全民全社會的數字素養與技能。2021年11月,中央網信辦頒布了《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要求將數字素養培育相關教育內容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設立信息科技相關必修課程。2022年3月,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了《2022年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工作要點》,要求全方位提升學校數字教育教學水平。
中央高度重視“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建設,近期又提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和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要求,其中“健康”發展中的兩個基礎都是關于人的:“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數字經濟思維能力和專業素質,增強發展數字經濟本領,強化安全意識,推動數字經濟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要提高全民全社會數字素養和技能,夯實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社會基礎”。全民全社會數字素養與技能的提升,當然要從青少年抓起,中小學校是青少年數字素養與技能培養的主陣地,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課程是學校數字素養與技能教育的核心載體。
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建設,致力于培養下一代在智慧社會的發展中、在國家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進程中的適應力、勝任力和創造力,培養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國持續發展、長治久安的人才戰略和教育責任。加強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建設是國家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必須而迫切。
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標堅持立德樹人和素質教育的大目標,在“素養表現”“學科邏輯”“內容承載”“情境案例”和“學業質量”的邏輯中,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通過多次迭代、不斷優化,充分反映課程的時代性、科學性、育人價值和符合中小學生的認知規律。
“素養表現”細化了課程的培養目標,刻畫了不同學段中小學生數字素養與技能的四個維度,即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的表現,是課標的起點。
“學科邏輯”抽取了信息科學必須和適宜在中小學課程中涉及的主要知識及其之間的邏輯,課標列出了六個邏輯主線:數據、算法、網絡、信息處理、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
“內容承載”是根據素養培養目標和學科邏輯,按照“大概念”“主題式”“體驗性”和“綜合化”設定的,是直接呈現出來的課程內容。
“情境案例”直接服務于內容承載,是把學生帶入信息科技和智能社會的抓手,既要符合素養培養目標,又要符合學科邏輯,主要選用學生有感受的、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情境和案例。
“學業質量”是對整體教學效果的評估,主要檢測的還是學生學習后的綜合素養表現。
新課標的頒布實現了信息科技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從“0”到“1”的進步,但是新課標的頒布只是信息科技課程建設的新起點。新課標關注立德樹人和素質教育,去知識中心化,去知識單調化,去知識孤島化,關注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原來在地方運行的綜合實踐課程里的信息技術課程有著非常根本的不同,可以說,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課程是一門全新的課程,課程建設任重而道遠。教材的研制、課程資源的建設都迫在眉睫。擁有更多高水平的教材、高水平的資源是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建設的重要任務。
在信息科技課程建設進程中,各級中小學校長和一線教師是最后一公里。
信息科技發展非常快,對社會發展的影響非常大,從而決定了素養教育的要求非常高,而知識和技能的更新也非常快。這種快速發展和深度影響對中小學校長和一線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小學決策者要充分認識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認識青少年一代數字素養與技能是他們全面發展的重要部分,在國家課程方案規定的范圍內,除了保證國家規定的最低獨立開課和課時要求,還可以墊高自己的條件,在獨立開課和課時上向更高標準看齊,力爭在1~9年級全程獨立開課,開滿3%的課時。
一線教師是學生的直接接口,課標的立意、教材的規范和資源的豐富都通過教師呈現給學生。教師的呈現是對課標、教材和資源的再創作的過程,同樣是創造性的工作。一線教師一方面要根據課標的要求,利用教材和資源開展教學,另一方面要發揮自身的數字素養和技能,發揮自身的探索理念和創新精神,按照當地學生學習生活的環境,帶領學生進入信息科技的新天地。一線教師認真設計自己的新的教學方案,探索新的教學組織,開發新的教學模式,是課程建設的重要手段;一線教師積極參與教師間的研討,傳遞和吸取好的教學經驗,是課程建設的重要途徑。
打造一支新型的專業的高水平的中小學信息科技教師隊伍,是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課程建設成功的最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