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穎
江蘇省常熟市滸浦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滸浦高中”)結合自身實踐經驗對“普職融通”概念予以拓展,即認為“職”除了指中等職業教育外,還可以包括企業、社區、應用型高校等提供的多種職業教育資源,以此實現普通高中與整個“職業世界”的充分融通。這一概念拓展有助于推動“普職融通”與生涯教育相融合,開發“普職融通”生涯課程,使生涯教育從知識型向體驗型、賦能型、立志型轉化。
以上述思考為前提,滸浦高中將“普職融通”課程目標定位為:樹立“明志致遠,懷真筑夢”的核心理念,以“普職融通”為生涯教育的切入點,遵循學生生涯發展“喚醒、賦能、導航”三步走需求,精準打造三階遞進的課程體系:“趣·術”——拓展知識,開闊眼界,激發興趣;“慧·能”——涵養智慧,提升技能,發展素養;“志·道”——志指四方,業精求道,實現價值。并以此為依托,全面孵化學生的六大核心素養。
基于生涯教育課程的價值理念與目標追求,滸浦高中設計了“三層并行、三階遞進”的課程體系。(見下頁表1)

表1 “三層并行、三階遞進”課程體系示意圖
生涯校本課程由高校生涯教育指導團隊提供支持,由滸浦高中生涯規劃發展中心負責開發。以生涯認知和生涯規劃為主線,為學生提供專業引領,讓學生通過課堂活動與體驗,提高自我認識與生涯規劃能力。高一年級學生完成一階“趣·術”課程,從而更好地適應高中生活,認識自我,并喚醒其生涯意識。高二年級學生完成二階“慧·能”課程,從而認識環境、了解社會,提升其職業認知、人際交往、情緒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激發他們的生涯興趣。[1]高三年級學生完成三階“志·道”課程,從而培養積極心態,明確責任意識與生涯目標。
地方課程重在結合地區優勢,采用選修課的形式讓學生實際投入社會實訓,體驗不同的行業。滸浦高中整合校內外各種資源,以孵化科技項目、校園開放日活動、生存訓練、社區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的地方課程,讓學生在體驗中拓寬視野,在實踐中明確生涯規劃的目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課程,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兩種方式完成地方課程。如滸浦高中邀請江蘇省常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某汽車制造企業的技術人員來校開設“汽車環保優化設計”課程,并讓學生到廠實踐體驗。學生在參與地方課程的過程中,意識到職業理想并非一成不變,隨著自己經驗的豐富、認知的深化,應不斷優化和調整目標,逐步完成從學涯到生涯的過渡。
國家課程中包含大量生涯教育的素材,學科教師要有意識地將“職業世界”與之對接,在教學設計中,創設更多與“職業世界”相關的社會類、生活類情境,使學生在深度學習課程內容的同時,了解更多生涯人物、職業類型及其發展前景,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和職業意識,促進他們的職業生涯發展。如滸浦高中歷史教師在教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時,以“華為總裁任正非擇業、創業、轉型的個人生涯軌跡”為線索,幫助學生認識到個人生涯發展與抓住時代機遇、響應國家號召、滿足社會需要之間的重大關聯;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以“助聽器的功能”導入課程,在課堂小結階段,將助聽器的價格、社會需求量、主要生產廠家等信息告知學生,使學生了解理論與實際應用之間的鴻溝,獲得產品研發、產業報國等方面的知識。
“普職融通”生涯課程的每個階段都將“校本課程”“國家課程”“地方課程”進行融合,探索多元的實施路徑,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通過項目式學習,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高中生涯知識的貯備和生涯行動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支持與幫助。[2]45-46
滸浦高中每年都開展“職業大探索”活動。通過校本課程中的“職業分析”,讓學生初步了解職業和行業的種類。依托國家課程滲透生涯教育,幫助學生了解與學科相關的職業信息。在常熟市開發區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的支持下,完成地方課程中的“職業浸潤”課程,由生涯導師團隊組織學生前往招聘現場實地考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與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企業招聘人員、社會應聘人員進行交流,通過分發調查表、專題式詢問、搜集招聘廣告等方式獲得一手數據,再通過數據整理與解讀,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狀況。通過一系列的課程加深了學生對眾多行業的認知,幫助學生優化和調整自己的職業理想,在探索中逐步明確自己的職業生涯方向。
滸浦高中致力于構建生涯教育教師發展共同體,充分利用專業生涯導師、學科生涯導師和校外生涯導師資源,打造具有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創客理念、工匠精神,能夠勝任“普職融通”生涯課程的生涯導師團隊。
其中,專業生涯導師主要幫助學生了解生涯教育相關概念,培養學生的生涯意識,運用量表分析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學科生涯導師主要激發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了解學科選擇與未來職業的聯系,協助學生完成學科選擇和升學選擇,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等。[3]同時,由職校教師、產業精英、高校教師等組成校外生涯導師,指導學生參與職業體驗,引導學生了解進入某一行業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精神。如在專業認知單元,先由專業生涯導師執教“揭開專業的神秘面紗”一課,讓學生初步了解大學專業信息。其次,由學科生涯導師結合本學科的知識點進一步深化、細化學習相關專業的知識。最后,校外生涯導師通過專題講座、現場講解等方式解讀相關熱門專業。學生在生涯導師團隊的帶領下能對相關專業形成更加全面的認知,為自己將來的專業選擇打下良好的基礎。
生涯課程的實施還需要社會資源的系統支持。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運作的支持平臺,形成整合的生涯教育系統生態。[2]48滸浦高中結合地區優勢,充分整合校內外各種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就業體驗和社會實踐的機會。
滸浦高中與常熟市開發區六大產業園區以及“常熟科創園”內的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以校企聯盟的方式獲得業界支持。依托濱江職業技術學校、開發區企業、農業示范基地等資源,幫助學生開展職業知識學習和職業技能實訓。同時,滸浦高中還與常熟理工學院合作開發學科融通課程,邀請教育學、課程論專家深度參與生涯教育課程設計。不斷拓展和整合家長資源,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滸浦高中與常熟市開發區內的大企業合作,開展“走進職場精英”活動,邀請各行業精英與學生暢聊自己的職場經歷。以社團為單位,通過參觀、訪談、資料收集等多種方式增進學生對行業與專業的了解,并在每學期末,通過講座、實驗、游戲等方式進行全校學生的社團活動成果展示。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時間與興趣聆聽報告、參與交流。同時,邀請生涯咨詢師為學生與家長提供專業咨詢,為高三學生填報志愿提供信息支持。
為保障課程的具體實施與反饋,形成動態跟蹤評價,及時了解學生生涯成熟度和亟待解決的生涯困惑,并及時調整生涯教育課程,滸浦高中設計了生涯發展信息平臺,為學生和教師建立了賬戶。
生涯發展信息平臺的學生界面依據“生涯三葉草”,幫助學生從“生涯興趣”“生涯能力”“生涯價值觀”三個維度對個人的生涯資源進行綜合自評。[4]“生涯興趣”欄目由職業傾向能力測試和人格類型測試支撐。“生涯能力”欄則細分為學業成績與生涯實踐,用以收錄每個學生高一至高三歷次重大考試成績、生涯實踐活動過程性資料等信息,為新高考選科、志愿填報等重大升學決策提供參考意見。“生涯價值觀”以生涯價值觀測試為支撐,并通過活動使學生對自己的價值觀進行覺察與反思。生涯發展信息平臺的教師界面則直通各個受導學生的界面,對受導學生的生成性文本點贊、評價或推薦。同時,平行建設“生涯寶庫”,分為“專業庫”“職業庫”“院校庫”。在完成一個階段的生涯課程和實踐體驗后,學生就登入平臺進行一次操作,記錄課程活動的具體經驗與感悟。通過信息平臺的操作,學生每學年可以獲得一張“多維生涯能力圖”。(見圖1)

圖1 多維生涯能力圖
“多維生涯能力圖”可呈現學生歷次測試的結果,呈現他們的成長變化,體現學生的動態成長。學生根據生涯發展信息平臺輸出的數據信息以及個性化反饋,可清晰地看到自己各項能力的情況,從而全方位了解和評估自己的學業情況和心理狀況,為合理選科和報考大學提供科學依據。教師運用生涯發展信息平臺反饋的信息,可清晰地了解、評估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過程性信息,精確把握學生存在的問題和需求,為學生發展提供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指導,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
建設生涯發展信息平臺,綜合運用表現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可以整合更多有益知識,豐富生涯的知識架構[2]46,明晰未來發展路徑,為學生的生涯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啟示與幫助。通過教育實踐,“普職融通”生涯教育課程已初步形成校本化實踐路徑,學生的生涯適應能力有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