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平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學生,利用OBE的設計理念,每一次給學生定一個OBE階段目標,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使學生的制作朝著教師預定的目標一步步靠近,最終實現目標。
【OBE目標】
知道OBE學習目標;
學會設計自己的近目標,設計、制作和改正,懂得減少箭管內部的摩擦力,不斷優化“飛箭”和箭管的性能就能接近目標;
初步體驗“聚焦目標—設計與制作—測試與改進—形成成品”的OBE工程技術流程。
重點:制作相配套的“飛箭”和“吹箭管”,就能提高“飛箭”飛行的目標。
難點:學習在工程設計中不斷優化改進自己的設計目標,使吹箭裝置精確度更高。
【設計準備】
演示材料:吹箭管成品一個、PPT。
分組材料:A4紙2張、棉簽2根、透明膠帶1卷、剪刀1把、直尺1 把、鉛筆一支。
【教學過程】
一、第一課時
(一)關注現象,提出目標
視頻演示箭管:亞馬孫河流域及中南美洲熱帶雨林地區的美洲原住民,有一種最常使用的狩獵工具,這種工具叫吹箭。這些箭雖然不是強力的武器,但卻十分精準。
教師演示,提出問題:我這里有一個這樣的箭管,請大家預測一下,管中的“飛箭”能飛出多遠?為什么?
生:大概能飛出2米,因為這個箭管是用紙做的。
師:根據你的經驗判斷,它是靠什么力量飛出去的?
學生根據經驗交流發言。
生:它是靠嘴里吹出的氣;它是靠空氣流動。
師(提出目標):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怎么制作才能飛得更遠?
生:用鐵制作;用木頭制作;用竹子削的。
(二)提出目標任務:制作箭管(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
根據學生好玩好動的年齡特點,教師用故事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以具體事物為活動載體進行情境式教學。組織學生針對飛箭飛行距離的遠近現象進行觀察討論,提出本節課的OBE目標——用什么方法來做?
二、第二課時
選擇材料,實現第一個目標。
活動一:統一材料,設計方案。
提問:要制作這樣一個箭管,必須分兩部分。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來制作其中一部分——箭管。首先,根據箭管的使用方法,你們認為箭管需要用什么材料來做?為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
師:看來,箭管必須圓潤且鼓硬,內部要光滑,以減少摩擦力和阻力。
我給你們準備了A4紙、膠帶、剪刀等4種材料,請大家分別說一說,你想怎么制作這個箭管?為什么?
發放材料,學生預設方案。
師:你選擇的是什么?理由呢?你使用了這種材料的什么特性?它們是通過什么表現出來的呢?
生:把A4紙卷成圓筒,外面用膠帶纏住,讓膠帶多纏幾圈,使得紙筒牢固……為了使滑道更滑,膠帶應貼在內筒。
師(相機提問):外圈牢固只是解決了箭管鼓硬、圓潤的問題,對于剛才你們提出的箭管內部管道的光滑問題,怎么解決?
生:在內壁貼上光滑的膠帶?怎么貼?貼多少?為什么這樣設計?
活動二:根據方案,自由制作。
師:利用我們設計的方案,請大家自己制作,可以邊制作邊思考。
學生自由制作。
互動交流:說說你剛才是怎么做的?能解決剛才思考的4個問題嗎?
評價……
【設計意圖】
設計是工程設計中重要的一部分。本環節旨在通過讓學生自由設計目標,使學生對箭管的管道設計有更多的想法,通過試錯式體驗,讓學生在原本雜亂無章的設計中聚焦目標,選擇最佳的工程方案去實施。這是OBE目標導向下技術工程的最佳路徑。
三、第三課時
依據生活現象,提出目標。
師:上節課,咱們制作了箭管,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做飛箭。
師(演示,提出目標):什么樣的飛箭能飛得遠?為什么?
學生根據經驗交流發言。
生:箭頭重的,因為重的能飛得遠;箭頭細的,因為可以減少空氣的阻力。
師:看來,你們考慮得很多。現在指定材料來制作,你們認為用這個棉棒和紙,能制作幾種款式的飛箭?
生:箭身長,箭頭在前;箭身短,箭頭在前;箭身長,箭頭在后;箭身短,箭頭在后。
教師相機板書。
提出目標任務:制作飛箭。
【設計意圖】
以學生的生活經驗來開展情境式教學,根據學生好勝心理來設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提出本節課目標——什么樣的飛箭才能飛得遠?基于OBE理念目標的提出與思考,就此啟動了下一個工程實踐活動。
四、第四課時
選擇方案,實現第二個目標。
活動一:設計飛箭模型
師:根據大家設計的方案,選擇你認為飛得遠的方案先來設計畫圖,邊設計,邊思考為什么這樣設計。
學生自由預設草圖。
展示草圖,全班交流:
箭身長的,箭頭在前:重量大,飛得遠。
箭身短的,箭頭在前:重量輕,飛得遠。
箭身長的,箭頭在后:減少空氣阻力,飛得遠。
箭身短的,箭頭在后:能夠平衡飛,飛得久。
教師歸納:看來,對于飛箭的制作大家都鉚足了勁,說得都很有道理。下面請大家根據自己的設計圖畫來制作飛箭。
活動二:制作飛箭
師:給你們準備了一張A4紙、一根25厘米的棉牙簽、膠帶、剪刀等,請大家分別制作,制作好了先試一試,看看你的方案還需要改進嗎?為什么?D4361B38-A524-470F-A689-2F9644756D2D
發放材料,學生制作。
首先在A4紙的一角均勻地涂些膠水,注意膠水一定不能多,多了紙張就變軟了。固體膠更好。
如圖所示,把牙簽卷起來。牙簽上卷了幾圈紙以后,只在細的一頭用力,這樣紙筒在細的一頭緊,粗的一頭松。
卷成一頭大一頭小的喇叭形狀。紙涂上膠水,粘牢。
一支飛箭基本成形了,將飛箭輕輕插入吹箭管的一頭,并用筆沿著管壁畫一圈記號。將飛箭取出,在記號下端2毫米左右的位置,用剪刀剪開,為的是使飛箭的尾端直徑略微小于吹箭管的直徑,方便它輕松地穿過吹箭管。將它輕輕插入塑料管的尾端。
五、第五課時
(一)技術改進,優化目標
師:將你們制作的箭管和飛箭組合到一起,你們又發現了什么問題?
生:我們的管子太小了,飛箭尾部卡在管子里了;我們的管子太大了,飛箭放進去不用吹就滑出來了。
師:那我們就從外形上來評價一下。
從外形上評價學生作品:
從外形看,你制作的箭管比別人的長,為什么?你是怎么考慮的?
生:我認為管子越大越好,這樣可以多用點力吹,會遠點;我認為管子要小一點,和飛箭一樣大小,否則風會從管子的周圍跑掉。
師:你制作的箭管一端大,一端小,有點像喇叭,為什么?你是怎么考慮的?
生:我覺得如果兩端一樣大小,飛箭和管子緊緊裹在一起,可能吹出來后會卡在管子里。我們女生力氣小,可能吹不出去,就卡死在管子里了。
教師歸納:看來,管子越長,箭飛出去的速度就越大,箭飛得也就越遠。管子粗細適中,與嘴的大小差不多,嘴里吹出來的氣容易集中,吹出的氣也就大了。一端粗,一端細,氣流從管子中出來的速度也不一樣。現在請大家集中這3個優勢,繼續改進我們的箭管和飛箭。
活動一:優化箭管
利用提供材料自行設計,再制作一個“吹箭管”。要求:
首先,量出箭管直徑與自己嘴圈差不多的長度;
將A4紙內部用膠帶均勻地貼好這樣的長度;
卷好,將圈外端稍微放大一些;
用膠帶將外圈粘牢,多粘幾圈。
(二)活動總結,拓展問題
提問:說一說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交流:我們剛才是怎么設計箭管的?我們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然后呢?這樣的作品就完全滿意了嗎?
板書:……
拓展任務:你有辦法讓箭管的性能更好嗎?課后請進一步思考改進。
(三)展示評價,總結提升
根據展示,經驗反饋。
提問:同一套箭管和飛箭,你為什么能吹得那么遠?你有什么成功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用力吹!你覺得有什么竅門嗎?為什么?
教師歸納:在吹的過程中也體現了許多工程問題,比如,箭管的角度問題、用力問題、氣流問題等等,所以,當好一名小小工程家可有許多學問哦!
【設計意圖】
教師以優化目標的方式,引導學生利用改變物體摩擦力和空氣對流的特性,通過設計合理的箭管制作方法,嘗試設計并不斷優化工程目標方案,讓學生體驗到動手制作的樂趣,感受工程設計的魔力,由此提高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拓展應用,知識遷移
師:通過制作箭管和飛箭,你認為現實生活中還可以將這些知識運用在哪些地方?
生:陀螺的設計也可以中間寬,上下尖,重心保持在中央。紙飛機原理中,飛機的頭要流線型的。斜拉橋的設計中,橋面和拉線之間的重力要均勻分布。慣性平臺使用原理。這是從我爸爸設計的圖紙中發現的。
板書設計:制作吹箭管
速度外部(鼓硬、圓潤)
距離內部(光滑)
【點評意見】
科學、工程與OBE理念的整合,符合當今融合的課程理念,有助于學生從整體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問題。希望通過本課的理論與實踐分析,為科學與工程實踐在課堂中的整合提供更多的借鑒與指導。
【本文為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課題“基于名師工作室的小學科學OBE項目學習研究”課題研究成果,批準號:FZ002601研究案例】D4361B38-A524-470F-A689-2F9644756D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