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麗



OBE,即成果導向教育,是美國學者斯派蒂提出的,是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引入OBE理念,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優化,運用相應的教學策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根據課標內容做好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和評價方式的制定,要讓學生清楚學什么、如何學和評價學生學得如何。
根據OBE理念的反向設計原則,應根據學習成果和學業要求確定教學目標。為了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需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進行解構與重組,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制定多維、多元的教學評價體系,全面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以此發現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反饋、改進和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實施過程,以促進教學的深化。
一、教學內容分析
小學科學課包含四大主題: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其中生命科學的主題內容是小學科學學科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主題下的教學內容很豐富,既有種類繁多的動植物,又有廣袤開闊的生態環境教育,也有關于學生自己的人體奧秘。教學活動有直觀生動的動植物觀察、體驗活動,也有需要詳細講解的概念性知識,還有對動植物進行的調查、實驗探究、項目研究等活動。多樣的教學內容衍生出多樣的教學活動設計策略,這對教師來說是不小的挑戰。2022版《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中生命科學的內容分布在第5至8個學科核心概念中。
二、教學目標分析
OBE理念下的教學目標的制定應體現四個原則。
(一)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在OBE理念下,教學目標的制定要以學生為中心。因此,在敘述時應以“學生”為主語,使用顯性行為動詞來表述,如“能描述”“能解釋”“能總結”“能設計”等,不能出現“讓學生”“使學生”等以教師為中心的詞。
(二)準確表述學生達到的認知層次
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們常用“知道”“了解”“學會”“掌握”“理解”等詞語,但這樣的詞語不能精準地表示出學生認知達到的層次。我們可以借鑒布魯姆在認知領域提供的六層次認知水平框架,即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難度由低到高。這些精選的動詞能準確表述學生的認知層次。
(三)做到可測可評價
為了做到教學目標的可測可評價,可以從考核和評價學生的角度出發,去制定教學目標,還要用表示直接行為的動詞。如對于“理解”層次的知識,可用“能夠解釋……”“能夠比較……”等表述方式,這樣制定出的目標才方便評價。
(四)依據學業內容制定目標
OBE理念是以學習成果為導向進行反向設計、正向實施的,所以教學目標要明確地聚焦于學生最終的學業要求及學習成果上、聚焦于學科大概念下相應學段的學業要求上。以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遺傳與變異”的第一課《生物的遺傳》為例,其對應的學業要求是:能比較、分析植物(花的顏色、葉的顏色、大小與形狀等方面)和動物(毛皮的顏色、軀體的大小、外形和外貌等方面)子代和親代的異同。
據此四條原則,《生物的遺傳》一課教學目標的制定可從以下“四維”展開:
科學知識——
明確動物植物的很多特征是能遺傳的。
歸納出“遺傳”的概念。
科學探究——
對自己與家人的外形特征進行觀察和比較,培養觀察、分析能力。
能對動物的遺傳現象做出合理的推測。
通過現象歸納出遺傳是生物的普遍現象。
科學態度——
在尊重證據的前提下,能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
能根據別人的意見調整探究;在小組合作中樂于交流,能綜合各成員意見,形成統一的觀點。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能評價社會環境對自己身體特征的影響,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教學策略設計
(一)教學活動設計
基于OBE理念的教學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對于概念性的知識,教師可采用課堂引導講授的教學方法;對于探究性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親歷“做”的過程;對于元認知知識,教師要側重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可采用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
1.概念性知識
教師可以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完善對生物體結構層次的認知,找出生命系統構成層次的規律,使學生逐步認識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等概念,并將這些概念逐步內化。
在《生物的遺傳》一課中,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動物以及植物的遺傳現象后,把問題拋給學生:現在你能說說什么是遺傳嗎?學生通過梳理、概括,得出“遺傳”的概念:生物的子代和親代之間總是保持著一些相似的特征,不僅指形態結構,還包括生理特點、行為方式等方面,這種現象稱為遺傳。
2.探究性知識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借助多種觀察工具觀察各類生物,開展基于觀察的科學探究活動,在動手探究中獲取直接經驗。可以指導低年級學生用感覺器官觀察和感知物體,學習使用放大鏡輔助觀察。高年級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使用顯微鏡觀察、比較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異同。
在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養蠶”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飼養家蠶,親歷養蠶的過程,觀察蠶從蠶卵到蠶蛾的整個生殖和發育的過程,體會其不同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相應特點。
3.元認知知識
教師可以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對日常生活、社會問題的探討中,深入理解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結合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等傳染病疫情,研討人類命運共同體背景下,人類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及應對方法。
(二)學習活動設計
要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和學情,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學習活動設計的關鍵是學生通過參與學習活動、完成學習任務,能夠學到什么、能夠具體做什么。圍繞科學核心概念,學生可開展觀察、體驗、調查、實驗探究、項目研究、種植養殖等活動。
基于OBE理念的教學設計,是基于學生學習成果和學業要求的反向設計過程,厘清了“學什么”“如何學”“學得如何”等問題,形成了教學設計的閉環,提升了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養。
【本文為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課題“基于名師工作室的小學科學OBE項目學習研究”研究成果,批準號:FZ002601】D4361B38-A524-470F-A689-2F9644756D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