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鋒
汝州市歷來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2021年3月以來,汝州市以“能力提升工程2.0”為契機,把“能力提升工程2.0”作為打造高效課堂、振興鄉(xiāng)村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的重要抓手,進一步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汝州市政府先后投入資金990.12萬元,組織參訓教師開展線上線下共100學時的“能力提升工程2.0”培訓。截至今年3月初,汝州市培訓完成率達到90.99%,得到了河南省教育廳視導組的充分肯定。
一、建好頂層架構,充分發(fā)揮指導團隊引領作用
根據全市教師參訓人數多、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意識及水平參差不齊、整校推進管理難等實際情況,經過多次研討,我市“能力提升工程2.0”核心管理和輔導團隊確定了“一五十”結對幫扶和“共同體”示范引領的頂層架構。
(一)實施“一五十”定向輔導計劃
市級指導團隊、校級指導團隊和參訓教師按1∶5∶10的配置比例,實施“一五十”定向輔導計劃。其中,市級指導團隊由省名師、省級骨干教師構成,校級指導團隊由市名師、市級骨干教師構成。市級指導團隊和校級指導團隊都是信息技術基礎相對較好的青年教師,可以幫助信息技術基礎較弱、年齡較大的教師,同時在信息技術和學科知識方面實現優(yōu)勢互補、結對幫扶,在全市10593名應參訓教師中形成了一級指導一級、一級培訓一級的良好培訓生態(tài)。
在“一五十”定向輔導計劃實施過程中,我們建立獎勵激勵機制,將定向輔導過程同時作為教師梯級隊伍建設的培養(yǎng)考核過程,充分調動了全體參訓教師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定向輔導以任務驅動為導向,明確每位教師的角色定位和目標任務,對表現突出的省級骨干教師優(yōu)先推薦為省名師培育對象;對表現突出的市名師、市級骨干教師優(yōu)先推薦為省級骨干教師培育對象;對表現突出的優(yōu)秀學員優(yōu)先推薦為市級骨干教師培育對象。同時,各學校結合實際情況,出臺具體的獎勵措施,對表現突出的輔導教師在評先、晉升時優(yōu)先考慮。
(二)實施“共同體”整體推進機制
一是探索建立片區(qū)共同體,解決全市教師人數多、整校推進管理難等問題。我們按照地域分布,將全市學校劃分為東、西、南、北、中和高中6個片區(qū)共同體。每個片區(qū)共同體分別遴選出1所小學、1所初中作為全市“能力提升工程2.0”試點校,高中片區(qū)遴選出1所高中作為試點校,由試點校輻射帶動本片區(qū)的“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每個試點校安排省級輔導團隊成員進行專人對接,結合相應的市級輔導團隊成員進行全程跟蹤指導。各共同體學校成員在區(qū)域相近、資源相當的條件下,以試點校為模板,復制推廣試點校培訓經驗,實現區(qū)域協同發(fā)展。
二是探索建立學習共同體,解決部分學校規(guī)模小、教師人數少、獨立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教研難等問題。我們在中心校指導下,以就近自主組合和統(tǒng)籌安排相結合的原則形成學習共同體。全市無法獨立進行整校推進的331所學校形成了85個學習共同體,保障了各學科、各學段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教研的順利開展,實現了規(guī)模小、基礎薄弱學校的“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
二、注重多點發(fā)力,促進全市培訓水平整體提升
(一)抓幫扶指導,著力培養(yǎng)“三級明白人”
一是把5名省級輔導團隊成員打造成市級明白人,配合項目辦做好市級層面的管理及輔導工作;二是把216名市級輔導團隊成員打造成鄉(xiāng)鎮(zhèn)級明白人,指導、幫助鄉(xiāng)鎮(zhèn)層面各學校的整校推進工作;三是結合“一五十”定向輔導計劃中的“五”和“十”,打造學校明白人,指導本校參訓教師的培訓工作,落實本校的整校推進。市級明白人從試點校的規(guī)劃書撰寫開始,對試點校進行一對一的幫扶指導,對培訓開展情況進行定期督導。全面培訓啟動后,鄉(xiāng)鎮(zhèn)級明白人和學校明白人分別到各自分包的片區(qū)進行培訓指導。
(二)抓典范引路,著力推動片區(qū)協同共進
一是選樹榜樣,現場觀摩。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示范引領的項目推動初衷,為統(tǒng)一各試點校標準,把試點校打造成可供片區(qū)學習的典范,汝州市項目辦于2021年5月在臨汝鎮(zhèn)回民小學組織召開了試點?,F場觀摩會。統(tǒng)一試點校的整校推進標準后,各試點校按照樣板校的模式,對自己的整校推進進行了整改提升。非試點校也采用現場觀摩的方式進行。這些舉措,切實做到了真學、真動、真用,全力打造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高效課堂,有力推動了“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邁上新臺階。
二是督促應用,加強巡導。為檢驗試點校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應用情況,汝州市多次舉行巡導活動。由各試點校分學段、分學科進行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融合案例展示,項目專家對案例進行點評與指導,打磨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示范案例,提升全體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創(chuàng)新運用能力。巡導活動為各試點校更加靈活運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同時為試點校以點帶面、引領本片區(qū)乃至全市整校推進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是開設專欄,加強宣傳。我們利用“汝教融媒”平臺,開設《2.0在行動》專欄,及時發(fā)布各級培訓動態(tài),營造良好的學習宣傳氛圍。同時,在試點?!澳芰μ嵘こ?.0”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我們錄制優(yōu)秀課例,建立資源庫,為正在開展培訓工作的非試點校提供優(yōu)秀范例。項目培訓開展以來,我們以圖文信息、視訊信息、視頻推送、欄目報道等形式對“能力提升工程2.0”開展情況進行宣傳達106次。
(三)抓微能力點培訓,著力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
我們將希沃白板的靈活應用作為全體教師的必修能力貫穿整個提升工程。其中,將希沃白板、班級優(yōu)化大師作為微能力的必修項,將游戲化課堂管理工具、希沃信鴿和希沃剪輯師等5個工具作為微能力的選修項。微能力點培訓顛覆了我市教師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下開展課堂教學的認知,提升了參訓教師學用信息技術的意識,激活了學生的課堂能動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長時間的大量應用,還可以幫助教師打破單一評價模式,使其運用多元化的數據開展學生學業(yè)評價。
三、聚焦推廣應用,推動信息化向更高水平發(fā)展
(一)實施“十校百人千課”工程
到2023年,我們計劃打造10所“能力提升工程2.0”示范校,培養(yǎng)300名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骨干教師,總結典型經驗,匯聚優(yōu)秀成果,生成1000個優(yōu)秀課堂教學案例,建設資源庫,推動信息技術應用與學科教學、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融合發(fā)展,樹立信息化教育教學新標桿。
(二)突出信息技術在課堂評價中的應用
在各類優(yōu)質課評選過程中,我們將信息技術應用納入評價體系,要求在優(yōu)質課評選及報送的課堂實錄等材料中,體現“能力提升工程2.0”的應用成效,實現以新的課堂評價體系引導全體教師提高信息技術應用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三)探索創(chuàng)客教育和STEAM教育
在“一五十”結對幫扶和“共同體”示范引領的框架下,我們探索創(chuàng)客教育和STEAM教育在汝州的推廣與發(fā)展,推動全市教育信息化向更高水平邁進。以學生社團、延時服務等形式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教學,支持有條件的中小學開設編程、3D建模、開源電子等課程。2021年,我們開展了圖形化編程、三維創(chuàng)意設計、機器人技術等系列培訓,舉辦了汝州市青少年“創(chuàng)意智造”大賽,以賽促訓,以賽促學,由點到面,擴大影響,促進創(chuàng)新教育在我市中小學的發(fā)展,為師生創(chuàng)造一個實踐、交流、展示的舞臺,激發(fā)師生參與教育創(chuàng)新實踐的熱情,營造全市推進創(chuàng)客教育和STEAM教育的濃厚氛圍。
推進教育信息化,汝州一直在行動。下一步,我們將以“能力提升工程2.0”為契機,突出成果和應用導向,進一步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推動優(yōu)質資源共享和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切實做到“減負”“提質”“增效”,為助力“雙減”工作和提高全市教育質量做出積極貢獻。
(作者系汝州市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6082ADD5-E0B6-4BED-A151-861268587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