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柱流
摘要: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批評教育,要心平氣和地直面學生的不足和失誤,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幫其改正錯誤,促其進步。但批評教育要以愛為出發點,用愛心去教育學生,批評教育時要注意,用詞恰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批評? 教育? 愛心? 表揚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中,總免不了要表揚或批評學生。而人總是樂于接受別人的表揚,而害怕甚至憎恨別人對自己的批評。特別是小學高年級學生,正是處在逆反心理的成長時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币虼耍處煂W生的教育以表揚為主。但這絕不是意味著不能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批評,事實上,批評跟表揚一樣,都是教師教育學生的一種手段。但是,我們批評學生往往易走入兩個誤區:一個是批評過火,把它當作管理教育學生的法寶,有時候甚至株連無辜,使學生產生抵觸或逆反心理,造成學生不肯接受批評或勉強接受,但心底極不服氣;另一個是批評過和,不管學生出什么差錯,都耐著性子和風雨式地進行教育,結果讓學生不當一回事。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就要引導他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來教育學生,促進學生健康發展。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對學生的教育富有成效?如何才能讓犯錯的學生樂于接受教育并勇于改過自新?這就要講究以下幾點技巧:
一、尊重、信任、平等對待學生
批評學生首先尊重、信任平等對待學生。只有當教育建立要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時,它才會成為一種現實的力量。如果對孩子缺乏信心,不信任他則教師在批評教育上所作的努力都付諸東流。因此,教師批評學生,關心學生,就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然而,對表現良好、成績優秀的學生通常我們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贊許、愛撫的目光,他們即使犯了錯誤,也很容易得到我們的原諒;相反,對成績較差的、表現不好的學生,我們則常常會顯得很嚴厲,甚至流露出厭惡的神色,他們若是犯錯,等待他們的將是教師疾言厲色的批評。其實,嚴厲的眼光批評,常常使這部分學生感到畏懼,望而卻步,以至他們對老師敬而遠之,甚至逃避。教師應該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要知道,差生更要教師慈祥的目光和關愛的話語。我們絕對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差生,畢竟,他們都還是孩子,在很多方面都還不成熟。
二、關心熱愛學生
記得,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說過:“沒有愛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教師是學生的在校父母,除了教育學生科學知識外,更應該關心、教育學生做人的道理。教師如果在平時注意熱愛學生,師生關系融洽,那么師生之間在無形之中就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橋梁,學生會勇于承擔責任,因為他意識到這是老師對自己的愛護,這就使批評產生良好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師疏遠于學生,等到出現問題才批評學生,造成師生關系緊張,那么批評學生看來就是挨罵,有的甚至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梢姡處熑粢谂u學生時得到學生的積極配合,取得良好的批評效果,就必須做到在任何時候都熱愛學生,處理好師生關系,加強情感溝通。
三、循循善誘、明辨是非、向學生闡述利害關系
學生畢竟是學生,他的思想、人格尚未健全,一旦犯錯了,他首先意識的一定是要受到教師的批評教育,這就使其產生恐懼心理。此時,我們教師若能抑制住心中的怒火,以平和的語氣循循善誘向學生闡述他所犯的錯誤,他一定會從錯誤中走出來,并勇于承擔一切責任。
四、批評學生時要針對事,不要針對人
每個學生都有很強的自尊心,教師在批評學生時要考慮環境條件、時間、場合,設身處地為接受批評的學生著想,盡量不在全班同學面前點名批評某某同學,可以點事不點名,表明批評是就事論事,是對事不對人。這樣更能徹底解決問題,既成全了被批評學生的面子,也起到教育其本人,同時教育大家的作用。
五、尊重學生
只有當教育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時,學生才會成為一種現實的力量。教育必須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學生才會感到教師的愛,才會相信教師,愛生是教育的靈魂,更是對教育真諦的表述。教師要用愛心去教育學生,用微笑去面對學生,使學生覺得教師平易近人,是可以交心而談的。
六、教育要用詞的當
教師教育學生時,切忌嘮叨,長篇大論,語言要簡潔明了,言語千萬不可含有諷刺、嘲笑、侮辱的意味。若批評時語言難聽,會使學生產生消極悲觀情緒和自卑心理,學生也許會針對那些刺耳的字眼辯駁起來或耿耿于懷,一次,一個學生跑來告訴我,說班內的“搗蛋大王”把課室電腦平臺的旋鈕弄壞了。我把他叫到跟前,劈頭蓋臉就罵;“怎么犯錯的總是你?難道你就不能像其他同學那樣好好地遵守紀律嗎?難道對回校的目的就是搞惡作劇嗎?”還沒等我講完,他的眼淚已經在打轉。見狀,我馬上停止對他的數落。一連數天,他都悶悶不樂。后來,我經過多次深入了解,證實旋鈕并非是他故意所為,而是他跟同學玩時不小心碰壞了的。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立即跟他做好思想工作。所以,教師在教育學生時,要注意語言文明,用詞得當,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內心教育,這樣才能會在學生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確保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總之,教師批評學生要講究一定的技巧,不僅要考慮學生所犯錯誤的情況,還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漸漸地懂事的學生,在他們身上發生的許多事情,往往不是道德品質問題,而更多的是心理問題。他們需要教師的關心和理解,在學校尤其需要教師的關心和愛護。教師要想自己批評學生的方法行之有效,就必須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因為藝術的批評是教育學生最好的良方。
參考文獻:《教育學》 《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