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旭英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作業首先受到了影響?!白鳂I”是全面完成數學教學任務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作為一線教師,精心設計作業,提高作業的質量,既能省時高效地達到訓練目的,又能助力學生的高效成長,切實落實“雙減”的工作要求。
一、設計思路
作業設計是作業布置實施的前提和基礎,根據“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優化作業的十條建議”和作業方面的問題,我認為作業設計要注重以下三方面:(一)形式多樣,激發興趣。作業是訓練學生思維的手段之一,要找準知識點,還應注重形式的靈活性和變化性,既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技能,又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二)精心選擇“質”“量”結合。在“質”上,題目要緊扣教學目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思考性、探索性,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科學地控制作業的“量”,題目太多或過少,都會影響作業效果。(三)注重作業全程管理。要做好作業布置、評價及講評的各個環節,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思維品質,對學生心智、技能和綜合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設計實踐
以“北京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為例簡述我在作業設計上的做法。作業設計分課內作業和課后作業兩類,課內作業主要是針對課時學習的鞏固練習、提升,課后作業包括本課時的知識鞏固、提升,以及下一課時的前置作業。
每個學生的資質天賦有所不同,所以,在作業的設計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差異化地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根據題目難度標注不同的星級,★為基礎題,是為鞏固基礎知識;★★為普通難度題目,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必要的拓展提高;★★★為高難度題目,這類題目較靈活,注重在理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高思維能力,拓展思維空間。這樣的作業設計,滿足了不同水平學生對作業練習的不同需求,讓后進生強化基礎、中等生鞏固新知、尖子生拓展思維,使所有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鍛煉。在作業設計初始,會在班內找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各4、5名進行試做,保證大部分學生在20分鐘內完成。
(一)鞏固知識類作業
鞏固知識類作業是為了鞏固已學過的知識和技能,是對已學過的知識、技能等的記憶重現,或在簡單情境中的應用。
(二)題目補充
教材中的練習作業是數學作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完成這些作業時,學生不僅能及時鞏固新知、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更能利于教師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所以教師不僅要認真對待教材的練習作業,更要有新意的使用這些作業,挖掘作業的使用價值以及編排意圖,用活用好這些習題。在分數除法的作業設計中,我對某些題目進行了補充,例如:
(三)遷移類作業
遷移應用類作業是運用所學內容解決新情境下的問題,解決這類問題需要學生去選擇、組合或適當改造已有的知識和方法,遷移應用到新情境、新問題中,往往設計到學生的高階思維。
通過對教材題目的改寫,讓學生經歷“回憶——猜想——驗證”的基本學習過程,實現知識的遷移、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
(四)聯系反思類作業
聯系反思類作業需要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包括某一知識領域內的聯系,不同知識領域之間的聯系,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以及對所學內容及其過程等的反思。
當某一個單元或某一知識學完后,布置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知識之間、方法和策略之間的聯系。
(五)操作性作業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布置的作業基本都是一些書面習題,學生完成作業也僅僅是重復一些運算而已。數學并非只是算數、幾何等理論知識組成的單一學科,它還包含著各種各樣的數據調查、處理分析、對假設的推演和證明。所以,學生的數學作業還應布置一些調查分析、假設驗證、推理猜想的內容。
如:六年級學完儲蓄問題后,給學生設計了操作作業——為自己或自己的家庭設計存款方案。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了解各銀行的儲蓄信息,然后設計一個存款方案,并在課堂上做匯報分析。學生興趣極高,經過調查、分析、計算、反復比較,最后確定方案。在這一系列的實踐中,學生不僅對利率、利息這一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通過此項活動向學生滲透文明的理財觀念,實現知識與育人的統一。
在活動課《設計存款方案》上,除了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存款方案,還設計了探究活動:“老師現在有5萬元,想按定期存到我家附近的北京農商銀行,下表是我從銀行收集到的存款利率信息,你能幫我設計幾種不同的存款方案嗎?”
這一活動具有開放性,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與想象空間,有助于學生從不同方面和角度去觀察、思考、分析與解答,有助于開拓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并初步培養學生的理財觀念,及健康、節約的消費習慣。
總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對于培養和保持數學興趣,激發創造性思維,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我將繼續在作業設計上進行研究,為小學數學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