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蘭
作業的設計和實施的質量是衡量課程改革成效的關鍵尺度,也是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與學生的發展也有著十分密切的作用。在“雙減”視域下,作業已不僅僅是練習鞏固,還包括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綜合功能。“雙減”視域下,我們語文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語文各項能力,促進人的核心素養發展。
一、“雙減”下的各方面需要
1.保障“雙減”政策落地實施的需要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提出“雙減”工作目標: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其中,與我們學校教育息息相關的是: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小學階段,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以往教師設計的語文作業常常以重復抄寫為主,學生需完成一定量的家庭書面作業。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可以確保學生減少書面家庭作業,保障“雙減”政策真正落地實施。
2.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需要
作業的設計是對學生課堂已學知識的鞏固以及強化,對于學生復習與深度掌握相應的教學內容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小學階段,學生缺乏必要的自主學習意識,只有通過優化作業設計,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促使學生自主完成相應的作業,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實現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3.緩和親子關系的需要
當前,小學階段語文教師設計的作業往往困擾著學生,也同時困擾著家長。社會媒體紛紛報道學生作業壓力大,沉重的作業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家長輔導作業幾近崩潰。從學生、家長的諸多反饋中說明當前的作業設計存在著現實問題,因此,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能減輕學生壓力,減少家庭沖突,增加親子參與活動的時間,達到緩和親子關系的目的。
4.解決教師設計作業困難的需要
在當前大環境下,教師除了繁重的教學任務外,還面臨著崗位考核、職稱評定、學校輿論環境等非教育教學方面的壓力。同時,語文教師在教學研究上,大多將研究重點放在對統編版教材的分析解讀和教學教法研討上,而對優化作業設計的研究關注較少。因此,教師也未能挖掘出豐富的作業設計資源。隨著“雙減”政策的頒布,教師面對減少布置書面作業的變化,焦慮與無奈,但是缺少有效解決作業設計問題的主動性。
綜上,在國家強調“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研究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是很有必要的。高質量的作業優化設計不僅使學生收益,也能夠緩解學校、教師、家長因“雙減”的減負政策帶來的焦慮。
二、在“雙減”政策下,要想解放孩子,最關鍵是要解決的作業設計問題
1.要設計好作業的時間
作業時間不是越長越好。其實我們從研究上來說,作業時間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時間越長越好,但你超過了一個拐點以后,他可能作業做的時間越長,他自己的學習效果就越不好。比如說這個孩子,他一個晚上只能做四個小時的作業,他做到12點,他就困得不行了,他要睡覺了,但是你讓他硬讓他做到晚上12:00,你讓他做了六個小時的作業,這個孩子意識越來越差了。因為他體力跟不上了,他學習效率很低,第二天聽課也不專心了。
2.老師心中要有全體學生
很多老師預估布置的作業完成時間會高于學生實際完成的時間。其實這說明老師心里面是沒有太多的學生概念的。老師認為這個題目花5分鐘就能完成,但事實上,絕大部分孩子10分鐘甚至15分鐘,有的孩子實際是花了20分鐘才完成這一個作業。實際上我們老師布置一條作業的時間,往往是按照班上最好的那個孩子來進行的。老師在布置作業時,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看。我們老師還要考慮到日常積累、預習、復習整理、錯題整理等額外的時間,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都是重要的。
3.我們老師要設計分層作業
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老師要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有的孩子不會進行錯題整理,從我們培養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我們體現核心素養的一些作業,應該具有情境化,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注重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注重作業的開放性,反對絕對的固定的答案。其實越開放的題目,就越能夠激發孩子探索精神。注重作業的合作性,這個是可選的,未必每一條作業都要合作,其實有的時候合作性作業實施得不好,還不如不要合作,有的時候適得其反。
4.實踐作業,提升能力
語文作業設計應該多創設一些豐富的需要共同合作完成的交際活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校國旗下講話、慰問孤寡老人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不同的語言實踐體驗,增強語言實踐的真實感,提高語文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同時也促進與他人合作交際能力。
5.開放作業,多元嘗試
作業設計布置要從一維走向多維,關注結果的同時,還關注學生在作業中折射出的情感、態度與思維過程。作業設計除了題型形式多樣,還可引導學生根據內容選擇作業題目,增加自主選擇的機會。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又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
6.利用資源,整合精選
作業的落實最終把握一個“實”字,要起到實效作用。適合學生的才是好的,讓學生心甘情愿接受才是好的。因此教師作業設計要注重作業的“質”,可利用網絡各種平臺資源,精選或設計數量適當、難度相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作業。這樣的作業,孩子們樂意接受,也只有通過這樣的作業為日后的寫作做鋪墊,他們寫出來的文章才不會言之無物。
7.豐富作業類型
以往教師布置的作業大多是一些常規作業,如最常見的預習類、口頭識記類、動手抄默類等作業,現在要新增一些創意趣味性的作業。創意趣味作業涵蓋了各種作業形式,有書面感悟類的、實踐體驗類的、時令主題類的、趣味表演類的。
總之,在設計作業時注重目標和內容的一致,既要設計科學,又要設計合理。這幾個要素是緊密相關的。在“雙減”政策下,作業設計好了,學生就真正的提質增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