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愛娟
減負增效一直以來是教學中所面臨的較為復雜的議題,既要在減負的同時又要增效,這是我們教師所期盼的理想境界。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充分的認識教學現狀,認識減負增效,積極的從教學觀念的轉變入手,提高備課的質量,優化教學設計和作業設計,全方位的去實現減負增效,提高教學效率。以下是筆者的幾點膚淺教學見解: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學效率依然不高。首先,在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大一部分教師的教學模式依然傳統化,或是“新策略”和“傳統式教學”并用,實質上就是打著課程改革的旗號搞傳統式的教學,以教師教為主,教師大量灌輸,學生被動接受,課堂的主體角色不突出,無法實現減負增效。其次,課堂形式比較單調。由于觀念的傳統化,教學方法的按部就班,致使其課堂的形式單調、枯燥,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負擔較重。最后,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沖擊,教師無法正確抉擇,加大了減負增效的難度。我國的教學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致使教師、家長與學生都關注分數,升學率成為了評價學校、教師的指標,最終導致學生將面對眾多的作業與任務,學生的學習壓力巨大,加之素質教育的沖擊,很多的教師陷入迷茫中,不知應是“抓成績”還是“抓素質”,使得教學一會兒注重素質,一會兒又回到了成績上,不利于減負增效教學策略的實施,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培養。
二、小學語文教學減負增效的重要性分析
所謂的“減負增效”,其實也就是在減少負擔的同時增加效益,但并不是減少學生的學習內容,也不是減少上課時間,而是減輕不必要的負擔。就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現狀而言,減負增效勢在必行。通過減負增效,學生將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同時實現師生互動,實現二者的共同學習與進步。主要是教師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開展教學,并讓學生進行獨立的、自主的學習與思考,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實現增效減負的目的,這既是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也是落實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擺脫文山題海,通過有效的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增加課堂效果,是提高整體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
三、小學語文教學實現減負增效有效策略分析
1.聯系學生實際,科學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立足點,也是檢驗教學質量高低的試金石。制定教學目標首先需要教學者深入研究教材,將教學內容劃分層次,注重每塊內容之間的因果聯系,進而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其次,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清楚每名學生的優勢和劣勢,制定多樣化的教學方案,在教學目標中融入考察學生的內容。此外,教師還應要有明確教學的目標意識,目標決定著教學內容、教學節奏、教學方法,甚至決定著教學中的每一個細小的環節,有了目標,才有教學的針對性。教學中,我們教師要仔細斟酌,學會結合學生,結合實際,結合教學大綱,科學合理的制定教學目標,合理利用教學時間,以實現減負增效,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注重備課,優化教學環節
備課作為教學的初始,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和減負增效教學目標的實現。新課改提倡“大語文教學觀”,“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要善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在認真轉變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的同時,我們還應積極的從備課環節入手,注重對課堂質量和內涵的深層次挖掘,注意到課程內部所能夠蘊含的知識點,提高備課的質量,優化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活”起來,從而實現減負增效,提高教學效率。為此,在備課環節中,首先,教師要吃透教材。備課時,教師要靜下心來,反復研讀教材和各種資料參考書,把握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其次,教師要讀透學生。充分的搞清楚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水平、個性差異以及學習的興趣動機。最后,教師要學會滲透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應結合學生學習方法,綜合考慮教材、學生、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通過比較和分析而得 出教學方法。只有這樣,充分的去提高備課的質量,優化教學手段和教學環節,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實現減負增效。
3.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陷入一個誤區,即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重視與學生的互動,將重難點知識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但學生的學習成績仍然未能顯著提高。研究發現,學生在教師高效的教學方法下增強了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運用,但在解決相似問題時,學生又陷入了一籌莫展的境地,究其實質,學生未能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性方法,未能形成解決相關問題的完整思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小學語文教師在“減負增效”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4.優化作業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教育部“課業負擔與學業成績關系的實踐研究”告訴我們:學生感覺作業量較輕時成績好。通過調查和測試,得出如下結論:一是學習時間越長,課業負擔的主觀感受越重,課業負擔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明顯的關系。課業負擔太輕,學業成績不是最好,課業負擔最重,學生成績最差。課業負擔比較輕時,學生的成績最好。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方面,我們教師還應重視其質量,減少其數量。作業設計時,教師要注重方法,講究科學性、合理性,對作業的安排教師要以“精”“少”為原則,結合課堂教學目的,突出重點,而且要力求讓學生在學校內完成作業,減少學生的課后負擔。這樣,課堂內外相結合,才能更好的實現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
四、結束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實施減負增效策略,既是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是教師教學的需要,更是課程改革得以落實的需要。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積極的總結教學方法,不斷的去探究教學途徑,讓減負增效滲透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不斷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