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薇 裴露曦
【摘要】:環境的創設對班級常規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環境中的圖標能起到提示、強化的作用,能清楚、直觀、具體地幫助幼兒理解一些行為習慣的要求。特別是小班幼兒,他們正處于一個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發展階段,圖標是介于具體感知和抽象符號之間,為實現這一過渡的主要思維元素。
【關鍵詞】:幼兒園小班 常規教育 圖標應用
一、幼兒園常規教育的意義
日本幼兒教育家倉橋物三先生在《幼兒園真諦》中闡述了自己對幼兒園生活的看法:“幼兒園本該是這樣的,教師千方百計地非常努力地工作,但幼兒全然感覺不到自己在被誘導著、被指導著,其生活完全是他們自己的生活,如流水一般一天天地度過。”在這樣的幼兒園里“幼兒的生活是能如流水般地連續地流動著”的,教育是無痕的,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幼兒生活的整體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減少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培養幼兒的自律。”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常規教育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促進幼兒對規則的理解和內化,有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幼兒園小班班級常規教育的現狀
小班尤其是小班上期,班級常規容易出現混亂無序,常因為三個原因的連帶反應,而小班是最需要良好常規的時期。
其一,青年教師缺乏對小班班級常規教育的經驗和技巧,不能將常規培養的要求轉化為小班幼兒易于接受的方式和內容,同時也不能有效的處理常規中出現的問題,導致班級常規的混亂無序。
其二,剛入園的小班幼兒帶有分離焦慮的情緒,對新環境和新同伴有一定的抵觸反映,大部分幼兒不能很快的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其三,現在的孩子在家都是父母、祖輩的心肝寶貝,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由他們包辦代替,幼兒缺乏實際動手操作的經驗,從而養成了自控能力弱、依賴性強的習慣。
三、對于小班圖標應用的思考
圖標能讓幼兒更有序地、更流暢地進行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那我們怎樣設計出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圖標呢?以下是我的實踐案例:
背景:在集體教育活動中,為了讓每個幼兒都能觀察到教師的動作以及所提供的物品,教師通常會組織幼兒圍坐成一個圓弧形。但對于小班幼兒來說,獨立圍坐有相當大的困難,特別是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他們只能將小椅子“無限”延長(小班幼兒身體的各個感官系統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其肌肉的力量較弱、耐力較差,動作不夠準確和協調),導致開展集體教育活動時為幼兒調整座位會花費較長時間。
第一次嘗試:我班三位老師特地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怎么讓幼兒更快地圍坐成圓弧形”?我們一致認為應為幼兒在地面貼上小圓點,一個點對應一個幼兒就可以了。于是,我們將小圓點貼成了一個大的圓弧形。可是當幼兒抬椅子到小圓點上的時候又有問題了:幼兒對應著小圓點的參照物不統一,有的幼兒是腳踩在小圓點上,將小椅子擺在小圓點的后面;有的幼兒又是將小圓點壓在小椅子的下方;有的幼兒將自己的小椅子抬到離自己較遠的小圓點坐下;還有一小部分幼兒根本不知道去找對應的小圓點……經過統計,只有12%的幼兒能將按圓弧形圍坐,最后等老師調整好位置花的時間跟沒有小圓點時的時間差不多,這樣看起來小圓點根本沒有起到什么作用呀!
第二次嘗試:針對第一次嘗試后出現的問題,我們再次進行討論與分析:將幼兒的座位范圍與小圓點的對應參照物規定好。于是,我們想到:將小圓點上貼上每一組組名的小圖標。比如:蝸牛組,將小蝸牛圖標貼在小圓點上;大象組,將大象小圖標貼在小圓點上,以此類推。然后再告訴幼兒小椅子的前面左邊的“腳”壓小圓點。于是我自信滿滿地請幼兒將小椅子抬到小圓點上,以為會按我們的預期來發展(孩子們將小椅子抬得整整齊齊),卻又有新的問題出現:1.幼兒根本不懂老師說的小椅子的哪只“腳”壓小圓點,分別用四只“腳”的都有,看起來參差不齊;2.一只“腳”壓小圓點,那另外一只“腳”呢?有的幼兒用小椅子的一只“腳”壓好小圓點,可另外一只“腳”已經轉到了圓弧形外,幼兒坐在椅子上身體的側面對著老師……經過統計,只有20%的幼兒能按老師的要求放好小椅子。可想而知,第二次嘗試也以失敗告終。
第三次嘗試:經過了前兩次失敗的案例,我們總結經驗:最好給小椅子固定兩只“腳”的位置,再在其中一只“腳”上貼上小愛心的標識,貼了小愛心的“腳”壓所對應組名的小圖標。可是怎樣讓圖標在實用的同時看起來整潔又美觀呢?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對圖標的理解與設計能力。首先選定圖標的顏色,適合小班幼兒且與班級環境風格相匹配的;其次賦予圖標的意義,及幫助幼兒理解圖標的小故事,在本次嘗試中我們采取的是將一個大圓點分成兩個圓(一個小圓點,一個小圓圈),它們是好朋友,手拉手不分離(將小圓點和小圓圈并列挨著貼)。經過幾天的觀察,有85%的幼兒準確的將自己的小椅子放置對應的位置。
在以上三次嘗試中總結出:圖標是具有指具有標識性質的圖形,它不僅是一種圖形,更是一種標識,它具有高度濃縮并快捷傳達信息、便于記憶的特性。圖標不是一層不變的,它隨著幼兒的發展而變化,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經驗,為幼兒設計出指引性強的圖標。
四、實施成效
圖標的應用對幼兒和教師產生了什么影響呢?通過觀察與分析發現:
(一) (一)幼兒會關注周圍的環境變化了
圖標能起到提示、強化的作用,能幫助幼兒在圖標與自己的行為之間建立聯系。自從環境中出現各種圖標,幼兒會逐漸關注到周圍的變化,促進幼兒由被動的接受性學習轉變為自發的主動學習,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產生積極的作用。
(二) (二)增強幼兒科學領域中數學認知思維
圖標的應用優勢不僅在于常規教育中,還能夠帶給幼兒隱形的數學發展,比如蝸牛組就要找蝸牛的圖標,這是一一對應的思想,路線圖標是方向辨別等等。
(三) (三)教師對幼兒生活的觀察更細致了
意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唯有通過觀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以決定如何協調環境。”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必須以幼兒為主,創設幼兒喜愛且易懂的環境,根據幼兒在各類活動方面存在的一些情況,隨時調整環境創設。這就需要老師有一雙慧眼,在“觀察—調整—再觀察—再分析調整”的過程中,獲得專業發展。
五、實施反思
(一)圖標的多樣化創設
圖標有多種形式:1.實物圖標;2.符號圖標;3.流程圖標;4.行為暗示圖標。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挖掘和創設更多樣的圖標樣式,便于幼兒理解。比如: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形式相結合、改編等,提高我們自身對圖標的設計能力。
圖標對小班的優勢功能在于,可以是具體形象也可以是抽象符號,給幼兒建立多種圖標表征,無疑能夠幫助幼兒形象思維的強化,同時播下抽象思維的種子。
(二) (二)圖標的個性化創設
幼兒的發展是有個體差異的,如何通過教師創設的環境與幼兒的互動,關注個別幼兒。針對個別幼兒的不良習慣,在環境中進行進一步的調整,是我們一直需要思考和改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