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覺珵 陳青青 李耀
香港教育局新修訂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已于本學年在高一年級推行,取代此前頗受爭議的通識科。首屆香港中學文憑試(DSE,類似“高考”)公民科將在2024年開考,教育局6日終于公布首批公民科“適用書列表”,列出6套高一教科節。
主要用于輔助教學
根據香港教育局公布的資料,6套課本中共有9本書,包括6本中文版和3本對應的英文版。教科書均為高一年級公民科涉及的 《主題一:“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課本(如圖),分別由5家出;版社編制,:香港教育圖書(教圖)、雅集出版社、名創教育"現代教育研究社及明報教育出版,其中教圖將出版兩本。6本書定價由188至288港元不等。目前最新的“適用書列表”中,還沒有包括適用于高二年級的教科書。
《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公民科在香港已經上路,學校已有不少官方推薦提供的參考資料。至于英文版教科書方面,多用于一些使用英語授課的香港中學,這些學校的學生同樣需要完成公民科的學習。據香港《明報》7日報道,其中一些書本由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港大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等次編著或編審。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教聯會副主席鄧飛是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出版的兩本教科書的編審之一,他在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強調,作為編審,他的職責是幫助出版社對教材內容進行評審,屬于內部評審機制,最終審定還需要由教育局進行。
鄧飛表示,由于教育局已經公布了課程大綱并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資料,實際上教師可以在沒有出版社教科書的情況下教學。相比教科書,教育局公開發布的參考資料反而是最為權威的,已經可以滿足學校和教師的需求。據了解,香港教育局最早于去年9月推出多份公民科的官方推薦材料,也是由學校自行選取使用。例如,香港教育局在網上平臺提供了3份課程教材以及12份教材簡報,輔助老師指導。此外,還有一些作業設計方案和自學資源。
公民科與通識科區別很大
香港教育局表示,除了適用高一年級的公民科主題一教科書外,適用于高二的《主題二: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教科書評審工作同樣接近完成,預計該兩主題書本可供學校下學年使用6高三學習內容為《主題三:互聯網相依的當代世界》。
談及過去一年公民科的教學情況,鄧飛認為,公民科與此前的通識科有很大區別,沒有太多碎片化的內容或者要求教師去找新聞資料,都是實際的內容,因此在課綱中就將“借題發揮”等問題排除掉了。鄧飛表示,公民科某種程度上與傳統學科更為相似,知識點等比較明確,再加上教育局發布的參考材料,作為教師也不需要“搞太多沒有必要的東西”。
在香港,出版社出版教材屬于商業行為,經由教育局審定后可以供學校自行選擇。據《明報》稱,早前有出版社未經許可,將樣本書送到學校公對此,香港教育局表示不評論個別事件,但表示如果出版社違反課本評審機制程序和規定,教育局會按嚴重程度及過往記錄考慮跟進,包括發出警告、延后其課本發布到“適用書列表”,甚至可能暫停接受有關出版社課本送審一段時間。
專家建議加強學生積極性
據鄧飛了解,一段時間以來,教育局也十分重視對公民科教師的培訓,會直接派人到學校開展培訓,十分頻繁。
2024年的DSE預計將首次出現公民科考試。根據考評局今年早些時候公布的信息,公民科將分為“達標”和“不達標”兩個等級。對此,鄧飛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僅設“達標”和“不達標”兩個等級大幅度削減了公民科的考試壓力,值這也會出現負面影響:該學科承載了憲法、基本法、國家安全、改革開放等大量重要內容,但考試壓力降低會導致學生的學習不上心,老師也可能覺得沒必要認真教。
“考試壓力過低與公民科承載的重要內容有些不對稱”,鄧飛建議,雖然公民科不需要像數學等科目設定7個等級,但也可以考慮設置“優秀”“達標”“不達標”等三個等級,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環球時報202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