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婉純
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園教育任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是培養孩子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對整個世界表達真實的思想感情以及培養健康人格的重要手段。美術教育活動其本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活動,無論是幼兒還是幼兒教師都由衷地喜歡上這樣的活動。但是,長期以來,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組織效果,其中最重要的評價環節逐漸發展成教師難以把握的問題,教育評價主體單一,課程評價的焦點主要以“教師”為主,在評價內容方面往往以美術技能的達成為中心。教師更多的時候往往比較看重技能卻對實際體驗有所忽視,急功近利,往往突出物形的復制,比如“像不像?對不對?”等等,往往重視千篇一律的規范性,與孩子的真實想法、現實生活相互脫離開來,創新意識十分地淡薄。一些不科學、不恰當的由于活動評價存在如下特征,即不科學、不恰當,不但削弱了幼兒對美術活動的熱情,還對幼兒自我表達能力和創造力的發揮產生一系列地影響。
一、幼兒園美術教育評價的現狀
“結果導向”是目前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評價中的普遍現象,這就會導致以美術作品或美術學習成果作為教育活動的評價標準,難以真實感受幼兒美術能力的高低。這種方法比較粗暴,對教育教學過程的評價不足。幼兒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配合態度、學習態度、學習毅力、學習興趣和習慣等都沒有成為評價標準。長此以往,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會被扼殺,幼兒對美術學習的信心
也會得到破壞。
在對幼兒美術作品的評價中,大多數教師和家長都是以成人的視角看待幼兒美術作品,而不是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看待幼兒美術作品,而是以同樣的眼光看待幼兒美術作品和專業美術作品,以模仿能力的高低作為評價幼兒美術作品優劣的標準,注重幼兒繪畫是否形象,重視幼兒對美術技能的掌握。由于幼兒身心發展和特點的制約,幼兒美術作品不可能與成人美術作品相同,當然,幼兒美術作品也不能以成人的評價標準來衡量。當然,幼兒美術作品在反映生活的真實藝術本質方面,與專業美術作品有著共通之處,這也正是很多藝術家自覺追求的境界。但是,幼兒繪畫的雅拙之美只是幼兒心智發展水平的自然反映,在技巧上與專業繪畫有著根本的區別。幼兒美術最怕的是成為一種視覺語言符號以表達自己對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最重要的是幼兒傳遞信息和表達情感的過程。當然也要求孩子有一定的技能,但不能把它當成主要方面。
此外,在傳統評價思想的影響下,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評價方式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視形成性評價,只對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最終結果進行終結性評價,而忽視了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過程中的評價。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評價注重定量評價,而忽視質性評價。在評價中,只對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效果進行了評分、等級鑒定,缺乏對整個活動及其結果的質性描述。這種評價方式直接影響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評價效果,不利于提高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質量。
二、優化幼兒園美術活動評價的策略
(一)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對作品的評價應該是多樣的,這就要求教師注重活動評價與作品鑒賞相結合,結果與過程相結合,及時評價與延時評價相結合,縱向評價與橫向評價相結合。例如,在練習“花草樹木”美術教育活動評價中,教師可以采用延時評價的方式開展。主要是由于在畫完之后學生需要清洗手部,馬上進行欣賞、評價,時間短,評價往往流于表面。同時,能夠將幼兒美術作品粘貼起來,以供給其他孩子欣賞。在第二天的教學評價中,老師可以引導孩子觀察美術作品,讓孩子了解繪畫“花草樹木”的方法,并做出總結,使得孩子明白“花草樹木”繪畫的精髓。
(二)需要注重學玩結合、培養興趣的評價
在評價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活動的設置是否能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比如在這個區域放置與各種活動、主題相關的故事畫冊,并配備小畫板,讓孩子在聽故事時能畫出所聽到的內容,從而有效促進孩子聯想思維的發展,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的理解能力。孩子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在整個美術區域活動之中有效發揮幼兒活動主體的地位,及時觀察孩子的活動,及時結合孩子的活動需要補充材料,可以更好的保證孩子與材料之間的互動。
(三)評價要伴隨活動的全過程
在美術教育活動之中,幼兒教師要和幼兒進行及時地交流與溝通,并且做出一系列地引導工作,與幼兒在思維上碰撞出靈感的火花,提高幼兒美術創作的欲望和熱情,譬如說: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遨游宇宙》之中,由于幼兒知識經驗積累不足,在創作美術作品的時候,有一些幼兒不明白可以畫什么,更多的時候往往無從下手。有一些幼兒只會畫飛機,有一些幼兒只會畫太陽。在美術教育活動之中,教師能夠對富有創造力、有鮮明的特征進行及時性地評價,比如“惜惜畫的真棒,她畫了太空里的星星和月亮”“浩浩的想法真好,他畫了站在星球上的小朋友在和外星人打招呼”……這樣一來的話,發展其他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同時,也可以使得幼兒的繪畫作品更為精彩紛呈。對于美術教育活動之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點而言,其主要具備如下特點,即即時性。因此,教師評價應該具有這樣的特征,才可以使得評價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幼兒教師能夠使用大量的質性語言來對每一個學生的成績來做出評價,并且將質性評價、量性評價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之中。不僅能夠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評價幼兒的表現,還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結論:
就幼兒美術教育來說的話,教師評價的方向將對未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產生一系列影響。我們不能總是滿足于自身認為“對”的東西,而忽略孩子的真實感受,要用不同的方式評價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和發展水平,讓他們在評價過程中相互學習,分享收獲。為了改變教師在美術教育活動中的評價慣性思維, 可以方便我們更好地理解幼兒,重視其全方位性地發展,正視幼兒成長中的一系列的現象,充分調動幼兒的創作積極性,使得美術教育活動回歸到幼兒的童真世界,從而使之真正意義上地成為幼兒提高自我表達能力以及人格得以進一步健全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