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
零起點強調的是“雙減”背景下幼小科學銜接理念,齊步走是幼兒園和小學落實零起點教學理念的整體目標、實施策略,看得見是基于零起點教學理念,構筑面向社會的開放型教育生態。學校要敢于主動作為,開放課堂,公開理念,凝聚共識。以零起點為主體,以齊步走、看得見為兩翼,構成“一體兩翼”整體推進策略,有效保障“雙減”政策落地、落實。
零起點,具有明顯優點,保障“雙減”落地
政策導航,理念先行,實踐升華。以零起點教學改革推動“雙提”(教學質量提升、師資水平提升)、“雙改”(教材改革、教學方法改革)、“雙評”(教學質量評價、育人質量評價)。零起點教學是幼兒園去小學化的“攔河壩”、“雙減”政策落地的精準切口,主要有以下優勢。
一是有利于遏制幼兒園小學化傾向,規范幼兒園教育教學行為,引領幼小銜接教育,給幼兒一個快樂的童年。
二是有利于落實“雙減”政策,減輕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引領和規范學校及校外培訓機構的教育教學行為,改變過度重視知識儲備,超標教學、超前學習的狀況。
三是適應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注重提升核心素養,不“搶跑”,“慢”教育,構筑幼兒和一年級新生平穩過渡的教育生態,推動社會達成轉變育人觀念、改革育人方式的新共識。近年來,學齡前兒童提前學習國家規定的小學階段課程內容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這種避免“輸在起跑線上”的“搶跑”違背了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不斷消解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如果教師因為部分學生的“搶跑”而加快教學進度,則有違教育公平。
四是零起點教學倡導不唯知識傳授為重,而是學習品質、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習慣養成與知識傳授并重,更關注興趣、品質、能力、習慣養成。生源零起點重在規范幼兒園,課堂教學零起點主要規范小學一年級,去學科化嚴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這些都有利于緩解社會、家庭普遍存在的“起跑線”教育焦慮問題。
齊步走,做好幼小同調,催生教育新生態
一是機制運行在求“效”上講究高標準。教育部門要堅持問題導向,做好目標引領,多措并舉,全面推動零起點教學實施。行政主導、科研引領、教研主力,三條線協力推進,各有側重。教學研同步,家校社協力,共同催生教育新生態。
二是零起點教學在做“實”上下功夫。學校要致力于師資水平提升,加大師資培訓力度;組織教師深入領會零起點教學政策,研讀國家課程標準精神,準確把握課程設置要求,嚴格執行零起點教學計劃;開展零起點課堂教學改革實驗,組織優質課、示范課、觀摩課、“一師一優課”賽課等活動,鼓勵教師主動曬課、說課、議課、評課;引領教師在教學中堅持教育公平,不以部分孩子超前掌握的知識水平為教學起點,不得歧視未參加超前學習的零起點學生。
三是科學銜接在做“細”上精心謀劃。學校要從細節問題著手,耐得下心,穩得住神。如實驗校要選準方向,以課題研究引領銜接特色課程建設,研發出校本、園本課程,尊重孩子成長規律;研究減緩教學銜接坡度策略,組織幼兒園和小學開展“手拉手”活動,聯合教研,銜接互動。
四是科研引領在做“真”上加大力度。首先,課題引領要寬入口,強過程,認真扎實,用系統思維推動課題研究,整體設計,有步驟推進,分階段實施。如秋季學期學校要抓住小學新生入學階段,重點推動小學零起點教學,強化學校教育從知識傳授向核心素養培育的轉變;春季學期學校則要抓住幼兒園大班最后一學期,從幼兒園發力,從更新育人理念入手,致力做好入學準備銜接教育。其次,構建園校教研文化。再次,多元評價提升育人質量。教師要研究零起點孩子心理發展特點、認知能力水平的基本規律,用多元評價引領兒童成長。教研部門要主動作為,靠前指導,加強教師評價指導能力提升培訓。最后,與高校聯合,培訓師資,優勢互補,聯手共研。
五是家校協同在做“活”上發揮智慧。家校協同,講究方法靈活,形式多元,目標清晰,溝通重效。培養適應新教育理念的家長,理解家校協同的新內涵很有必要。“雙減”背景下怎樣和家長溝通,才能既達成協同一致的目的,又可以避免碰觸給家長布置作業、讓家長批改作業的紅線?怎樣讓家長認同教師、配合學校、深入理解教育的意義?這是達成幼小科學銜接教育共識需要思考的問題。如可以從設計好“做合格家長”課程,編寫好《入學(園)指南》,辦好家長會、家長委員會、校園開放日等方面入手,多形式、多渠道宣傳科學育兒知識。
看得見,營造良好氛圍,凝聚共識
一是輿論導向看得見。零起點、齊步走、看得見的理念引領,能夠塑造新教育生態。學校要充分理解零起點、齊步走、看得見的內涵。齊步走,是幼兒園去小學化齊步走、小學零起點教學齊步走,更關注養成育人理念。看得見,是要讓零起點教學倡導的尊重育人規律、尊重兒童成長規律,不“搶跑”,“慢”教育,靜待花開的理念廣泛傳播,成為社會新共識。目前,“安陽零起點教學”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零起點教學理念傳播的主陣地,關注人數超過2.5萬。安陽市教育局微信公眾號、微博,縣(市區)學校微信公眾號、小視頻紛紛設立專題,設置話題,引導家長關注、參與相關討論。如幼小銜接校長論壇已經連續開設25期,期末零起點教學多元評價“一校一策”活動,反響熱烈,效果良好。學習強國、《安陽日報》、安陽電視臺等平臺和媒體陸續對此進行了報道。
二是課堂教學改革看得見。零起點教學形成氣候,能逆轉幼兒園“小學化”教學氛圍。研發活動課程,如微課、直播課,帶出了一批真教研、會教學、善溝通、懂技術,能夠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新型教師、校(園)長。隨著零起點教學的積極推動,認真落實,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遴選出部分優秀案例展播,宣傳、分享實施經驗和成果。
三是校外培訓治理看得見。公立園校示范,民辦機構跟進。課后延時服務全覆蓋,強規范,“去小學化”逐漸形成共識。
(本文系河南省2021年度教育科學規劃基礎教育專項課題“基于幼小銜接的小學零起點教學實施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1ZJ001)
(作者系安陽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