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國 邱冬冬
教育經費是保障教育順利發展的物質基礎。研究抗戰以前河南教育專款獨立的經過、組織管理模式及效果,對現代河南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和指導意義。
河南教育專款獨立的緣起
清朝末期廢科舉、興學校,河南教育經費來源除庫款外,有書院的基金生息、府縣的學田學產、官署的課士膏火(對學業優秀學生的獎勵)、公私捐款四種。當時的基金收入、地租收入、房租收入及學費收入數年僅數萬元。1917年前,河南教育經費尚無欠發;到了1921年,河南省內外學校積欠經費至五六個月之久。
教育界人士主張,整頓教育必須從根本救治,謀求穩定的教育基金。20世紀二三十年代,河南教育專款獨立運動開展。1921年春,河南省教育界人士多次聚集開會,省教育廳廳長李步青擬定兩條辦法:1.按照全省收入分配教育經費若干,由省財政廳按月撥發,不得借故短少。2.指定若干縣某項賦稅為教育經費,由教育廳派員提取,不再移作別用。此辦法呈請河南省署轉飭省財政廳核議,卻沒有結果。1921年5月,河南省立各學校以教育經費益窘、危險益迫為由,提出為使教款有保障需列成專款,由學校聯合會推舉法政專校校長胡鼎彝擬定四條辦法:1.指定若干縣丁地或其他款項完全作為省立各學校專款,無論何事都不得挪用。2.指定縣份如有災患入不敷出時,需另行指定他縣或他項稅款補充。3.省內各校款項由省財政廳征解掛號后,轉交省教育廳存發。4.省外各校款項由指定各縣就近撥付。
1921年秋,河南省署令飭省財教兩廳核議,議定開封、中牟、河陰、湯陰、魯山等五縣在1922年丁地項下,除已解撥的款項外,其余之款為省內各校經費,自當年1月起至6月底,按數解繳省教育廳轉發。但因戰事,指定收入多被軍隊提用,河南省各校經費依然無著落。
1922年6月,恰逢直魯豫巡閱使曹錕有確定基金維持教育的通電,兩湖巡閱使吳佩孚也于當年7月響應,河南教育界趁機促成了教育專款的確定。河南省督軍馮玉祥、省長張宥通電宣布有關維持教育專款的九條辦法,其中第四條指明:“今特指定全省買當契稅收入,為教育專款。”第五條:“契稅收入,仍歸省地方金庫專款存儲,由省教育廳派員監理。”同年10月4日,河南教育款產監理委員會組織成立,負責監督稅款的使用。1925年春,委員會修正會章,規定該會負教育專款收存支付及整理的完全責任,至此河南教育經費獨立才算完全成功。
但河南省教款獨立后的實施遇到種種阻力。1925年,河南省財政廳為籌軍餉實行白契免稅注冊,教育專款收入嚴重受損,學界奮起力爭,省長岳維峻先后令飭省財政廳籌款撥還。1926—1928年,河南省內軍事迭興,教款收入銳減,經河南省政府令飭省庫撥款維持。有的地方駐軍不明白教款獨立的真相,強提稅款接收局務……如果不設法保障,教款的基礎就難以鞏固。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擬定《地方教育經費保障辦法》十四條,呈奉行政院核準并飭令推行,對河南地方教育專款獨立是極大的支持。
河南教育專款組織機構的建立
河南教育專款組織機構的建立肇始于1922年。1922年8月16日,河南省教育廳委派監理員一人專司監理教款事務,同時呈準組設河南教育專款監理委員會,同年10月4日組織成立,每旬開會一次,議決分款方案。1925年春修改章程,以賣當契稅抵充教育專款,其收存分配及整理辦法由監理委員會負完全主持之責。
河南省各縣契稅初由各縣知事征收,省財政廳保管,監理委員會僅能分用已解之款,不負催征之責。1925年春,略加統計發現,各縣契稅被縣知事挪用款項竟有數十萬元。再加上省財政廳辦理白契注冊,教育專款損失巨大。河南省學校聯合會呼吁修正契稅征收細則及章程,應于各縣設局征收。于是自1926年1月起,各縣一律設契稅經理專員直接征收契稅,專員由委員會議定,各縣局次第成立。此乃契稅脫離省財政廳、由監理委員會設局派員自行征解的開端。
1928年1月,河南教育款產管理處成立,契稅經理局由管理處接手,契紙由管理處負責發行。河南省教育專款獨立組織機構的建立,加強了對省立各校款產的接收及管理。河南省立各校的款產種類不一,其名稱約分為田地、房屋、基金生息、學捐、協款等項。教款獨立后,因組織機構簡略,各校原有款產仍由各校直接征收使用。1928年3月20日,河南教育款產管理處立法部(后改為評議部)開會討論全省教育款產的處理問題,商定全省教育款產完全歸管理處經營保管分配。
河南教育專款獨立效果初顯
自從劃定契稅充作教育專款后,各年度收支總數均有變更,而契稅收入約可分為三期:1.自1922年8月15日起至1925年年終為省財政廳督縣代收稅款之期。2.自1926年1月起至1927年年終為監理委員會自收稅款之期。3.1928年以后為教育款產處切實收款之期。
據《河南統計月報》1936年第2卷第3期的《河南省教育專款收支實況統計表(二十四年份)》:1925年河南教育專款收入由1924年的102.5501萬元驟降到25.7736萬元(這年國民軍與鎮嵩軍為爭奪河南爆發了胡憨之戰);1928年河南教育專款監理委員會改組為河南教育款產管理處后,教育專款收入一路上漲到了1936年的308.4146萬元;“七七事變”后,作為河南教育專款最重要來源的契稅無從征收,教育經費收入急劇下降。
河南教育專款獨立帶來了河南近代學校教育發展的黃金期,河南的小學、中學及高等教育蓬勃發展,為各行各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河南省政府大力支持教育的舉動,也使社會各界涌現出一批熱心教育的人士、企業捐資助學。1932—1934年,河南每年學捐收入預算均為1.6724萬元,超過當時學費收入預算(4.78萬元)的1/3。
河南教育專款獨立的評價
河南為何能夠在飽受匪患、旱災、水災、軍閥混戰的情況下率先實現教育專款獨立?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1.河南教育專款獨立思想的提出。2.找到了合適的稅源(契稅)作為支撐教育專款的最重要經費來源。3.河南省政府、財政廳、教育廳與教育界人士的全力配合。4.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優化升級教育專款的組織管理機構。但是由于所處時代的局限性,河南教育專款獨立過程中也存在種種問題,如民國時期河南因政局不穩定而導致教育專款經常被侵占挪用,教育專款制度保障不完善、不到位,以及管理監督力度不夠等。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