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解謎書作為一種新型書籍形態掀起了熱潮,文化解謎書更是迎來了中國原創解謎書設計的高峰。目前文化解謎書的研究涉及文物、“非遺”、文旅等方面,而藏書類的文化解謎書幾乎無人涉足。藏書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解謎書的設計具有重要意義。文章探析一批國內優秀的文化解謎書,總結文化解謎書設計的特點,將解謎書設計的原則與方法,應用于藏書類解謎書的設計與開發中,為后續的研究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藏書文化;解謎書設計;文化解謎書
中圖分類號:G23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3-0-03
隨著時代的進步,物質文明的豐富,人們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需求越來越大。書籍作為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已不再是單純的傳遞信息的載體。書籍的內容、形態、閱讀方式、材料工藝等對書籍設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謎書作為一種基于交互理念的概念書,能通過創設情景、設置游戲、塑造人物、設計道具的方式,給閱讀者帶來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打破傳統書籍的局限性,將內容與形式、傳統與創新更好地結合。藏書文化存在了兩千多年,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現象,不論是藏書本身還是背后的精神承載,都具有深刻的內涵。在文化傳承和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書籍設計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設計師探索藏書文化與解謎書籍的結合具有重要意義。
1 藏書文化與解謎書
1.1 藏書文化
藏書文化起源于古籍。早在周代,中國便設置了書籍典藏機構及圖書管理人員,即藏室與守藏室之史,這也是“官藏”的雛形。隨著私學的出現,私家藏書應運而生。直至唐代,出現了史料記載中最早的書院藏書,即“院藏”。漢魏六朝時期,隨著佛教的興盛,佛寺成為寺院藏書的主要地點,“寺藏”也因此發展起來[1]。藏書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自然而然地成了傳統文化的重要依托。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經濟、政治、文化、技術不斷發展,藏書機構不斷完善,專學寶庫不斷建設,藏書文化因此不斷豐盈,潤澤著全民族。中國古代藏書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遞了一種可貴的人文精神,成為藏書文化的精神內核。
1.2 解謎書
解謎書是通過解謎的方式配合輔助道具完成劇情推理的書籍,具有閱讀和游戲互動兩大功能。書籍的互動方式一般分為感官互動與行為互動兩種。感官互動體驗包括嗅覺、聽覺、觸覺、視覺等,行為互動體現為撕開、抽拉、堆疊、涂抹等行為動作。讀者可以通過閱讀故事情節,進行角色代入,在解謎中完成書籍的閱讀,獲得沉浸式的體驗。解謎書將游戲、文化、設計、內容相聯系,為設計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2]。解謎書籍具有很多類別,如立體解謎書、紙質解謎書、實景解謎書等等。
解謎書從最開始的國外引進發展為國內自創,取得了重要突破。然而隨著競爭的激烈,國內解謎書市場在十余年內內容創新停滯不前。由于存在道具繁復、形式花哨、形式大于內容等問題,讀者大量流失。直到2018年,解謎書通過多媒體技術倒逼內容升級,突破發展瓶頸,實現了大熱。由此可知,內容創新是解密書發展的根本動力,生動、鮮活的內容是解謎書發展的重要出路。
2 文化解謎書設計
筆者從各大官網、微信公眾號,微博、摩點APP等平臺,調研了文化解謎書的市場開發現狀,結果表明,文化解謎書很受歡迎。目前市場上的文化解謎書主要涉及文物、“非遺”、文旅等方面,如《問秦》《貝聿銘建筑密碼》《謎宮·如意琳瑯圖籍》《謎宮·金榜題名》《古董局中局:無盡藏》《謎陣·天圓地方》《趣玩》等。文化解謎書與一般解謎書的不同之處在于,其以傳播文化為主要內容和目的,具有文化知識與游戲體驗相融合的特點。下文提及的一系列文化解謎書是較好的研究模板,可據此總結文化解謎書設計的方法、特點,并將其應用于藏書類解謎書的設計與開發中。
2.1 書籍形態的豐富性
隨著人們情感訴求的提升,書籍觀感互動得到重視。解謎書在保留傳統紙質書籍質感、觸感的同時,增加了各種設計創意,豐富書籍的造型、形式、模式等。蘇州博物館出版的《貝聿銘建筑密碼》,以立體書的形式高度還原了貝聿銘的經典建筑,使讀者環游于3D場景中,浸入式燒腦。讀者可以在了解建筑科學相關知識的同時,感悟建筑大師貝聿銘的建筑之心。解謎書籍作為交互書的一種,突破了傳統的線性模式,轉變為非線性模式,閱讀模式更自由。讀者從接受者轉變為參與者,增強了參與性與代入感。例如,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推出的《問秦》,以秦始皇陵為主題,讀者需要通過線索和道具破解謎題,還原亂序的書稿,找到小說正確的章節順序,揭開家族歷代守護秦陵的秘密。此書將小說、道具、APP三者結合,現代劇情與古代劇情雙線交織,環環相扣。書中涉及許多歷史人物、歷史知識,如玄鳥、虎符、戰國七雄、三公九卿等等,讀者能在閱讀與游戲中自由馳騁、來回穿梭。
2.2 多感官交互的新穎性
書籍設計中的情感代入是未來書籍的發展趨勢。解謎書籍不能僅僅依靠單一的視覺感官,要滲透人的五感,給受眾帶來全方位的閱讀體驗,完成物理-事理-情理的情感升華,提升讀者對作品的參與度與理解度[3]。故宮出版社推出的《謎宮·如意琳瑯圖籍》,通過多媒介融合技術實現深度體驗。APP中的背景音樂與插畫,構建了多維度的體驗空間,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紙質書籍的內頁及道具采用各種類型的紙張,具有不同的肌理質感。讀者可以通過翻、轉、撕、折等操作,體驗不同的觸感。此書以故宮為背景,圍繞乾隆年間宮廷畫師尋寶的故事展開,包含200多個故宮歷史文化知識點,涵蓋古建筑、古文字、古天象等知識,還有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視覺元素,如云鑼、神獸、北斗七星等。讀者能在“悅讀”中增長知識,感受文化意蘊,體味古人的審美觀念與美學形態[4]。
2.3 實景解謎的前沿性
解謎書籍中的實景解謎,打破二維,涵蓋三維,涉及四維,是解謎類書籍中最獨特的互動部分,能帶給讀者更真實、有趣的閱讀體驗[2]。實景解謎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將游戲互動由二維延伸到三維世界,讀者抵達指定地點,根據提示搜集線索,解鎖謎題,從而推進游戲進程。《謎宮·如意琳瑯圖籍》中的彩蛋部分,就包含實景解謎。讀者在游覽故宮時可以延續線上解謎的部分,將游覽與游戲、推理、運動相結合,實現虛擬與現實相統一,讓互動體驗更加豐富多元,仿佛置身于曾經的宮廷中。實景解謎讓更多人愿意多次參觀故宮,浸潤于文化氛圍之中。
2.4 游戲代入體驗的娛樂性
解謎書通過游戲參與閱讀的方式,使得閱讀更具娛樂性。讀者能夠在愉悅的游戲中放松心情,代入情感。枯燥的文字融入好玩的游戲,結合圖片、音樂等形式,能豐富讀者的觀感,將閱讀過程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趣玩》對中國傳統益智游戲進行整理和歸納,并對珍貴文物進行科普。書中包含九連環、七巧板、魯班鎖等古人創造的奇巧物件以及游戲起源、解法、舊時圖像等珍貴資料。可以通過追尋文物背后的曲折故事,讓讀者了解明清以來古人優雅、精妙的生活細節,洞悉傳統益智游戲背后閃耀著的中國士人與匠人的非凡智慧之光。
2.5 文化精神的傳承性
文化解謎書將歷史文化元素與閱讀解謎相融合。設計書籍時,需要梳理與挖掘文化價值,然后提煉總結,讓讀者在寓教于樂中了解歷史文化,在閱讀時產生歷史共振感。文化解謎書比一般純虛擬情節的解謎書更具教化意義,在文化傳播、精神傳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陜西歷史博物館推出首部歷史題材解謎書《古董局中局:無盡藏》,此書結合了《溪山無盡圖》真實的流傳背景,將博物館所承載的文化使命與《古董局中局》中傳遞的文物觀,用游戲的形式傳達出來。書中融入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西安風土人情,為我們再現了動蕩年代,仁人志士舍身護寶的故事,體現了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和崇高的奉獻精神。數百年后的我們,仍然能被這樣的文化精神深深觸動,血液中的愛國熱忱也必將世代傳承。
3 以藏書文化為主題的解謎書的創意特征
以藏書文化為核心內容的解謎書籍,蘊含著諸多的文化元素可供開發。藏書書籍內容、藏書管理、藏書樓建立、藏書精神、藏書家活動等等,都可以作為開發對象,具有廣闊的創新空間[5]。
3.1 基于藏書管理活動的解謎書
藏書管理是對藏書進行整理、歸納、抄錄、保存等活動。設計師可以將藏書管理步驟化抽象為具體,提煉出具有標志性的、自身特色的元素,設計成實體道具,或者將管理步驟融入解謎推理游戲。此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APP,通過音樂、插畫、小說、游戲的形式,還原藏書家的藏書活動,帶給讀者沉浸式體驗。
3.2 基于藏書樓建筑和人物元素
藏書樓是民族文化的代表,是藏書文化的重要象征。作為古代官員私藏書籍的處所,蘊含著豐富而獨特的藏書故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藏書樓有天一閣、鐵琴銅劍樓、海源閣、廣韻樓等等。以藏書樓元素為核心的解謎書開發,既可以弘揚傳統文化,又可以傳播藏書故事,對藏書樓建筑與人物的開發與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藏書樓建筑元素。無論是私人藏書樓還是官方藏書樓都蘊含著藏書人的情感、志趣、追求等。中國古代藏書注重藏書地點的舒適、尊貴,藏書樓文化與建筑園林、自然環境和諧統一,并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私人藏書樓通常是文人、士大夫的私人藏書館,承載著藏書館主人的人生追求、價值理念。每一個藏書閣都有一段故事。一方面,我們可以對藏書樓的外觀、特色建筑進行開發,對特有的建筑造型進行總結提煉,設計成實體道具,或者挖掘背后的知識、典故,做成知識卡片及解謎題目,加深讀者對該藏書樓的了解。另一方面,要根據藏書樓的歷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繪制出藏書家的生活圖景,并用多媒體、APP的形式展現,讓讀者感受到藏書樓背后那些真實可觸、有跡可循的文化生活。
第二,藏書樓人物元素。在所有藏書樓類別中,私家藏書樓最為著名。設計者可以對藏書家人物及所藏內容進行開發設計。藏書家人物包括藏書樓建造者、藏書樓守護者、與藏書樓活動相關者等等。首先,可以對藏書家人物進行視覺形象再設計,根據解謎書的風格特征,設計出一系列的藏書樓相關人物IP,讓書籍活起來,讓讀者更有代入感。其次,可將藏書家人物的衣物、頭飾、生活用品等進行還原設計,設計成文創產品,作為衍生品道具。另外,設計師可以將藏書家所藏的古籍內容,如珍藏孤本、經典內容、圖畫書法等,進行元素提煉,融入謎題之中,以各種新穎的解謎形式再現藏書精華、傳統文化。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廣大讀者接觸到曾經遙不可及的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由淺入深地感受古人的智慧結晶。
3.3 基于藏書精神元素的解謎書
中國的藏書文化蘊含著深厚的人文主義精神,其核心便是“仁人愛物”。通過“藏”而“傳”,傳遞人文精神,延續文化血脈[1]。在文化精神的傳承中,家族藏書是重要的手段,中國古代藏書中有很多體現藏書家愛書精神的故事,如元代沈景春“千金市骨”,清代黃丕烈、吳騫“百宋千元”,魯壁藏書等,也有豐富的關于藏書、讀書的論述。如孔子提出有關藏書文化的最早理論原則,“去其重”“可施于禮義者”,兩宋學者鄭樵在《通志·校讎略》中提出“求書之道有八論”等等。設計師可以對藏書家的這些精神元素進行開發,豐富讀者的文史知識,對其進行精神陶冶,使其感受到藏書文化中的精神力量。
4 基于藏書文化的解謎書設計方法
設計藏書文化解謎書,既需要對藏書文化和解謎書設計等有非常透徹的了解,也要有良好的創意和一定的設計能力。解謎書的設計要結合具體藏書文化的特點,分析書籍的受眾范圍和需求,根據不同的受眾人群有目的地挖掘資源,突出設計特色,實現差異化、品牌化。在進行書籍設計時,要注重對結構設計、圖文編排方式的探索,打破讀者的常規認知,激發其閱讀興趣[4]。與此同時,要在整體規劃中保證風格統一。在解謎書的版式設計中,要綜合運用視、聽、觸、味的設計形式,結合多媒體等科學技術,豐富書籍的形態,使感官體驗服務于書籍內容,提升閱讀質量,從而更好地體悟優秀的傳統文化。
5 結語
藏書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體現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將藏書文化與解謎書設計巧妙結合,既有利于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與發展,又有利于豐富解謎書設計的精神價值、思想內涵。能在弱化商業氣息的同時,賦予其強烈的東方文化意蘊。這種兼具題材新穎性、互動娛樂性、文化創新性的書籍設計,一方面能讓讀者積極地參與體驗,另一方面能讓讀者領略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新時代,文化創新、精神需求逐漸受到重視,設計師應肩負起宣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責任,積極探索具有中國本土文化個性、符合當下閱讀需求的設計新道路。
參考文獻:
[1] 魏秀萍.明清時期江南私家藏書樓及其文化傳承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2.
[2] 馬歡.解謎類游戲書籍的互動設計研究[D].沈陽:魯迅美術學院,2021.
[3] 謝博文.基于“五感”交互理念的書籍裝幀設計研究[J].美與時代,2021,9(22):64-66.
[4] 張彰.文化創新視角下的互動體驗類書籍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1,42(20):267-282.
[5] 熊靜.藏書文化在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中的研究[J].圖書館文化,2020,32(11):71-81.
作者簡介:潘太媛(1998—),女,江蘇揚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