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常印 劉璐
編輯 趙苡萱
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是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的重要手段。工傷預防云平臺則是利用數字化轉型,進一步優化工傷預防培訓機制,以在線培訓和考試、數據決策分析等一種新的服務模式為目標的高層次轉型,是提升企業工傷預防效能的最優途徑。
為更好地保障職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發揮工傷預防降低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發生率的作用,人社部2013 年在全國54 個統籌地區開展工傷預防試點。2017 年,為促進企業做好工傷預防工作,降低工傷事故傷害和職業病的發生率,規范工傷預防費的使用和管理,人社部等四部門印發《工傷預防費使用管理暫行辦法》(人社部規〔2017〕13號),要求各地在保證工傷保險待遇支付能力和儲備金留存的前提下,工傷預防費的使用原則上不得超過統籌地區上年度工傷保險基金征繳收入的3%。但是,從運行成效來看,2020 年,全國工傷預防費用使用僅為0.4%,工傷預防費不升反降,工傷預防效果開展不理想也基本成為共識。主要有3 方面原因:一是缺乏頂層設計,工傷預防在標準化體系建設、經辦服務能力、隊伍專業化方面,以及信息技術在工傷預防工作中應用與群眾需求仍有較大差距;二是地方對于工傷預防費使用缺乏動力,這主要源于審計部門對于工傷預防費使用的審核越來越嚴格,部分地區存在“寧可不做也不能出錯”的思想; 三是企業和職工參訓積極性不高,這與工學矛盾依舊突出、執行強制力不夠、培訓成果應用不足等有直接原因。
2020 年12 月18 日,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做好“十四五”時期工傷預防工作,更好發揮工傷保險積極功能,人社部等八部委出臺了《工傷預防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 年)》(人社部發〔2020〕90 號)(以下簡稱“五年行動計劃”),明確3 個目標:一是5 年內實現工傷事故發生率明顯下降,重點行業5 年降低20%左右;二是工作場所勞動條件不斷改善,切實降低塵肺病等職業病的發生率;三是工傷預防意識和能力明顯提升,實現從“要我預防”到“我要預防”“我會預防”的轉變。五年行動計劃要求:深入推進工傷預防培訓,鼓勵各地采取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相結合方式,更加注重發揮線上培訓的作用。大力開展互聯網+工傷預防。充分發揮信息化、大數據、人工智能在工傷預防方面的作用,一體化推進工傷預防信息共享、在線培訓、考核評估,普及工傷預防科學知識、宣傳工傷預防政策、開展工傷預防線上培訓、強化工傷事故警示教育。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斷反復,以及人社部職業技能培訓等線上平臺的陸續推出,業界對于推出工傷預防線上平臺的呼聲越來越高。青島市、綿陽市等部分地區陸續上線具有本地特色的工傷預防培訓云平臺。部分機構也開始研究建設工傷預防線上平臺,筆者作為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工傷預防云平臺建設研究”課題負責人,對此進行了專項研究,課題組在前期對典型地區工傷預防管理部門、企業和職工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聯合商業公司開發了全國通用版的“工傷預防云平臺”,該平臺在功能框架、大數據應用、數據安全等方面得到了人社部、應急管理部相關部門領導的基本認可。筆者結合前期項目研究情況,對建設和推廣企業利用工傷預防云平臺提升培訓效能談幾點感知,以供探討。
工傷預防云平臺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命重于泰山”重要批示精神和推進落實五年行動計劃的重要舉措。平臺應立足參訓企業和員工,建立以工傷預防宣傳培訓、在線培訓、考核評估、信息共享和大數據決策支持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切實解決企業工學矛盾,尤其是針對大規模線下工傷預防培訓不便于開展的影響,保障勞動者生命安全與健康,促進企業安全發展。參訓員工根據個人情況,可利用工作之余參加在線學習考試,不僅促進穩定就業,同時提升工傷預防意識和能力。企業亦可定制個性化在線培訓內容,通過資源共享,擴展培訓內容,提升員工工作能力,降低工傷事故率,促進企業安全發展。此外,平臺可通過信息實時共享和大數據分析,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應急管理部等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工傷預防政策提供決策支持。
按照五年行動計劃等文件要求,借鑒當前其他行業在線培訓平臺發展經驗,結合當前企業和職工需求,筆者認為,工傷預防云平臺的框架至少應該包括學習考試、培訓課程、專家庫和宣傳4 個模塊。各模塊的主要功能如下。
學習考試模塊主要是為參訓企業和員工線上學習和考試提供服務。參訓員工還可以通過該模塊進行培訓記錄查詢,觀看專家直播教學,并可根據學習情況對平臺服務、專家教學、培訓體驗等進行評價。
培訓課程主要是根據相關要求為參訓企業和員工提供線上學習的內容。本部分應包括必學課和專業課,專業課又分為工傷預防、職業病防治、危險化學品行業課程、礦山行業課程、建筑施工行業課程、交通運輸行業課程、機械制造行業課程等。此外,參訓企業也可以個性化設置,通過上傳相關專業課程進行企業內訓。
專家庫主要是為參訓企業提供專業課程服務,參訓企業和行業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專家庫選取相關專家進行線下課程培訓或相關工傷預防項目評估會等。專家庫按照行業類型分為工傷預防政策專家、職業病防治專家、危險化學品行業專家、礦山行業專家、建筑施工行業專家、交通運輸行業專家、機械制造行業專家等。
宣傳模塊主要是為企業和職工提供工傷預防政策和警示教育宣傳等服務。具體應包括新聞資訊、工傷預防相關政策、警示教育、地方實踐、安全小常識等內容。
當前,推進工傷預防云平臺建設主要面臨3 方面的問題:
一是建設工傷預防云平臺需加強規范指導。五年行動計劃提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建立基于云架構的工傷預防綜合性平臺,加強對工傷預防工作的指導和服務”。目前,國家層面還沒有正式發布上述工傷預防綜合性平臺。而各地自行建設的工傷預防平臺由于缺乏規范指導,標準不一,不利于數據跨地區、跨部門實時共享,從而制約工傷預防線上培訓的整體協調推進和服務效率提升。
二是部分平臺專業性有待進一步提升。工傷預防云平臺應該以企業和職工為主,以工業園區、第三方培訓機構、工傷預防行政管理等部門為輔。目前,平臺大多重行政管理,而輕服務對象需求,前期缺乏對企業和職工的需求進行深入調研,對企業訴求了解不足,開發出來的平臺缺乏針對性,只靠行政力量去推,線上參訓人數寥寥可數。此外,部分平臺增加了工傷保險參保繳費和其他人社業務,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工傷預防在線培訓主題。
三是部分平臺內容不夠豐富,課程針對性不足。根據五年行動計劃要求,工傷預防云平臺課程涉及工傷預防、職業病傷害以及5 個行業相關安全生產課程內容。客觀來看,目前大部分平臺課程分類不明確,內容比較單一、不夠新穎,企業職工參訓后職業技能提升效果不明顯,對參訓企業和職工的吸引力不足,平臺運行的持續性難以保障。
工傷預防是減少工傷事故和治理職業病隱患,保護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手段。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關于加快數字化發展的總體要求,結合我國工傷預防發展情況、面臨的問題和發展形勢,提出以下建議。
工傷預防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在保護勞動者健康和安全、提高企業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降低社會保障的行政成本,以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根據五年行動計劃要求,工傷預防作為工傷保險優先事項,將為企業減少發生工傷事故和職業危害的發生,有效降低經營成本提供政策保障和經費支持。對于企業來講,使用工傷保險費來降低培訓成本和提升員工職業技能,應充分重視并利用好這一政策,組織開展針對性工傷預防工作。工傷預防云平臺作為專業化在線培訓平臺,對于企業緩解工學矛盾提供了重要途徑,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反復的情況下,企業應提高這方面認識,配合各地行政部門做好工傷預防云平臺的落地。
從資源合理利用的角度,工傷預防云平臺的建設應該是“至上而下”的方式,即由人社部建立一個基于云架構的工傷預防綜合性平臺,地方安裝使用,但目前國家層面還沒有推出這個平臺。同時,針對各地工傷預防云平臺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建議根據五年行動計劃,在國家層面上應盡快推出工傷預防綜合性平臺,加強對工傷預防工作的指導和服務。這個平臺應該是一個基本版,各地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個性化功能的配置。
筆者認為,就算國家層面不建設全國通用的平臺,只要制定平臺的建設規范,包括平臺的基本功能、數據規范、課程要求等,一樣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無論哪種方式,目前亟需的是國家層面上建立3 個數據庫,即 “工傷預防培訓數據庫”“工傷預防專家庫”和“工傷預防課程庫”。
工傷預防培訓數據庫主要是通過數據標準化,可以對各地工傷預防線上、線下培訓情況進行掌控,并利用大數據分地區、分行業、分企業類型等對參訓人數、工傷預防費使用情況、工傷事故率、職業病發生率等進行分析,還可以通過數據對下屬機構或部門工傷預防工作進行考核評估,從而推動五年行動計劃順利實施。
工傷預防專家庫是將全國工傷預防、各行業的安全生產專家資源進行整合,企業可以通過工傷預防專家庫選擇專家進行線下培訓和項目評審等。
工傷預防課程庫則是將目前各部門、各地區、各行業、優秀企業的專業課程進行整合,并在相關平臺上進行分享,企業可根據員工需求選擇對應的課程對員工進行培訓,員工也可以登錄平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來提升職業技能。
市場化是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定位的發展方向與方式,即在發展中找到需求點,以滿足他人為目的來進行的一種運作方式。比較生活中我們使用的各種行政辦事平臺和市場化的商業平臺,不難看出,商業化的平臺更能滿足群眾需求,更具有生命力。而對于工傷預防云平臺,只有市場化運作,才能解決政府行政機構人力、物力不足的問題,商業公司資金使用相對靈活,還可以通過各種促銷活動、積分獎勵等與參訓員工進行互動,提升參訓員工的積極性。
此外,商業公司之間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提升服務質量。因此,建議通過制定市場化運營的相關規則,在明確行政部門與商業公司的職責職權、監管機制、考核獎勵等條件下,推進工傷預防云平臺市場化平穩運作。
培訓課程是工傷預防云平臺的基礎。按照五年行動計劃要求,在線培訓課程應包括工傷預防、職業病防治和5 個重點行業的專業課程。課程是否具有專業性,是否有吸引力,是否能夠滿足企業和職工需求,是工傷預防云平臺能否持續性的關鍵。因此,課程設計要堅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的原則,讓參訓員工能夠“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建議明確將課程分必學課程和專業課程,并確保專業課程服務的精確性和精細化,如專業課根據參訓員工所在行業和崗位,可以自動匹配相關專業課程,并在學習完成后匹配對應的試題,確保工傷預防在線培訓的高效有序。(本文作者系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是“工傷預防云平臺建設研究”課題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