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縣農業農村局 姜玉琴
為進一步深入分析近年因土地流轉等種糧成本上升對糧食生產的影響,筆者對縣域內規模種植戶進行了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分析如下:
浚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耕地面積7.17 萬hm2,典型種植制度一年兩熟制(小麥—玉米),2021年秋冬,全縣播種小麥6.87 萬hm2。縣域內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74 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3 個。2021 年底,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176 家,其中,農業種植合作社776 家。注冊的家庭農場454 家,種糧大戶1 585 戶。規模種植戶流轉經營土地面積1.67 萬hm2。
開展種糧成本上升對糧食生產影響的調查,共調查種糧(小麥、玉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社5 家、家庭農場3 家、種糧大戶3 戶。其中,5 家合作社種糧面積均超過66.67 hm2,3 家家庭農場種糧面積均超過20 hm2,流轉土地種糧的大戶種糧面積均超過6.67 hm2。經營時間平均在5 年以上。現對11 個調查樣本中的數據進行如下分析(見表1、表2)。
表1 合作社土地流轉每667 m2價格
表2 每667 m2糧食種植成本
筆者通過對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規模種植戶5~10 年的調查,從土地成本、人工成本、物質與服務費用變化對糧食生產、種糧受益的影響發現:一是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土地比農戶流轉土地租金高,平均高43.2%。二是土地流轉價格占生產總成本的比例偏高,約45.4%。三是土地流轉價格年際間變化是與當年糧食價格變化相一致的。四是糧食種植每667 m2年均總成本、人工成本、物質與服務費用是逐年升高的,其中,每667 m2總成本逐年上升1.9%,人工成本逐年上升約5.4%,每667 m2物質與服務費用上升約4.6%。
農藥、化肥、種子等農業投入品價格上漲,漲幅約20%,增加了種糧大戶的投入成本。
規模種植戶,需要雇傭人工,2020 年以前,農村男勞動力日工資100~120 元,農村女勞動力日工資50~60 元。近兩年,農村男勞動力日工資150~200 元,農村女勞動力日工資70~80 元,農村勞動力日工資增幅約35%,大大增加了規模種植戶的種糧成本。
農業生產本身抗擊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經濟效益低。風調雨順年景,每667 m2凈收入400 元左右;一般年景,每667 m2凈收入260 元左右;災害年景,無利潤甚至會虧損。因此,農業生產存在較大風險。
個別種糧大戶因流轉面積過大,生產、管理、資金等各方面跟不上,造成虧損,艱難維持。
由于農業自身特點,如小麥生長周期245 天左右,故資金回收時間長。
總之,諸多原因影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糧積極性,甚至出現有規模種植戶退地的現象。
政府應改進、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如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等普惠政策直接補助給土地承包戶,土地流轉后,補貼并沒有隨之轉移,種糧大戶沒有享受到國家普惠政策,背離了糧食補貼政策的主旨,政府需改進和完善這些政策,真正使國家農業補貼政策落到實處,落到實際生產者手中。
一是要在規模流轉的種糧大戶的土地上,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如土地整理、水利設施建設等。二是制定種糧大戶的倉儲、曬場、烘干設備等配套設施的扶持政策,完善規模生產者需要配套的倉儲、曬場、農機具倉庫等。
目前,農機補貼比例是30%,建議對種糧大戶的農機補貼增加到50%,從而提高機械化耕作程度,減少用工數量,降低生產成本。
農業生產自然災害較多,如風災、洪澇災害、凍害、雪災、火災等,不可控因素多,需要增加農業保險種類和保險額度,給種糧大戶增加一道保護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