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市種子管理站 李毓珍
許昌市建安區農技推廣中心 張文杰
根據《許昌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許昌市高效種養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7—2020 年)的通知》(許政〔2017〕58 號)文的要求,許昌市構建現代農業發展新體系,注重改善糧食生產品質,大力發展優質強筋小麥,提高小麥生產附加值。加強優質強筋小麥新品種選育推廣,積極培育推廣綜合性狀優良、符合企業加工標準和市場需求的突破性優質強筋小麥新品種。許昌市種子管理站自2018—2021 年連續4 年征集一批審定和即將審定優質強筋小麥新品種進行示范、展示試驗,觀察豐產性、抗逆性和適應性,篩選出優質、高產、抗病、抗倒伏的小麥新品種,為全市小麥品種利用和布局提供參考和依據。
西農511 作為篩選優質強筋小麥新品種,連續4年參加了示范展示試驗。因其穩產優質抗病性強,特做獨立論述。
試驗地設在許昌市建安區陳曹鄉后孫汪村試驗田內,試驗地長17 m,寬3.8 m,小兩合壤土,中上等肥力,前茬玉米每公頃平均產量8 250 kg,10 月中旬犁地,每公頃播種量150 kg,每公頃施23-18-9 復合肥900 kg,少量微肥。
試驗分別于2018 年10 月30 日、2019 年10 月18日、2020 年10 月18 日、2021 年10 月19 日進行播種。生育期均噴麥田除草劑1 次,噴灑3 次農藥防治蚜蟲、紋枯病、赤霉病,除2018 年墑情較好無澆水,其他年份均根據墑情噴灌澆水2 次。
田間進行調查基本苗、越冬群體、拔節群體、公頃穗數、穗粒數、千粒質量、抗病、抗倒伏、成熟期(見表1)。
表1 不同年份小麥田間調查情況
小麥成熟后收獲3 m2進行脫粒,曬干后稱取干質量、換算成單產,同時田間取樣并進行室內考種(見表2)。
表2 不同年份小麥產量
表3 不同年份病蟲害及抗干熱風倒伏情況
該品種屬于偏冬性品種,幼苗匍匐,生長旺盛,葉片寬短、色濃,抗寒性好,分蘗力強。起身拔節緩慢,抜節后兩極分化較快,揚花期晚。耐干熱風能力強,落黃一致。平均株高77.3 cm,株型稍松散,旗葉大上挺,莖稈稍硬粗壯,抗倒伏性好。穗層整齊,穗紡錘形,中短芒,護穎白色,穗多、大、勻,平均穗長10 cm,單穗小穗個數20~23,中部小穗平均結實3~4 粒。產量三要素協調性好,每公頃穗數588.4 萬,穗粒數38.3,千粒質量39.8 g,平均單產8 056.7 kg。籽粒白色飽滿,卵圓形,腹溝淺。
西農511 品質優良。經農業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容重815g·L-1,蛋白質含量14.00%,沉降值43.5 mL,濕面筋28.2%,穩定時間11.2 min。主要品質指標達到國家強筋標準。
西農511 綜合抗病性好。高抗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輕抗赤霉病(2018 年揚花期連降三場雨導致赤霉病發生),田間自然發病輕。
黃淮片區適宜播種期為10 月中下旬。
每公頃播種量為150 kg 左右。
提倡測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每公頃施用純氮180~240 kg,純磷(P2O5)135~180 kg,純鉀(K2O)90~120 kg,硫肥、鋅肥均為45 kg。磷肥、鉀肥和微肥一次性全部作為底肥,氮肥70%~80%作為底肥,20%~30%在冬灌、拔節期作為追肥。
適時冬灌,酌情春灌。
在揚花期注意防治蚜蟲。
黃淮海高中水肥地塊晚茬種植,在白粉病、紋枯病等病害發生較重的區域更能發揮其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