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連云港市贛榆區中醫院兒科,江蘇連云港 222100)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是以發熱、咳嗽等癥狀為臨床表現,且多發于兒童,若患兒治療不及時,則易發生全身感染,累及多臟器功能受損,從而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健 康[1]。現階段,阿奇霉素是臨床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常采用的藥物之一,其可有效控制感染、減輕患兒病情,但其在臨床應用中易導致部分患兒耐藥,使得咳嗽遷延不愈[2]。中醫認為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應歸屬于“肺炎喘嗽”的疾病范疇,其主要是因外感風邪,肺氣失展,氣郁不宣布,進而導致肺氣郁閉而引發的一系列病癥。兒科名中醫周煒教授認為臨床治療肺炎主要以清熱化痰、宣肺通絡為原則。清熱化痰方是一種由蜜麻黃、石膏、桑白皮等中藥材組成的湯劑,其可發揮清熱化痰,宣肺止咳等功效,且具有藥性溫和等優勢,臨床常用于小兒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患兒的治療中,且以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清熱化痰方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療效,幫助臨床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連云港市贛榆區中醫院收治的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80例進行研究,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0例)與試驗組(40例)。對照組患兒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3~13歲,平均年齡(6.41±1.36)歲;病程3~11 d,平均病程(6.41±2.14)d;體質量15~26 kg,平均體質量(19.14±1.58)kg。試驗組患兒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3~12歲,平均年齡(6.14±1.52)歲; 病程3~12 d,平均病程(6.37±2.29)d;體質量15~25 kg,平均體質量(19.53±1.76)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此研究被連云港市贛榆區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診斷標準:西醫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中醫參照《中醫兒科學(第3版)》[5]風熱郁肺證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且經實驗室檢查確診;②伴有發熱、咳嗽等癥狀;③發病時間<2周。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采用的藥物過敏;②合并其他呼吸系統感染;③其他病原體感染所致肺炎;④入院前1周內使用過抗生素治療。
1.2 用藥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予以常規對癥治療:吸氧、退熱及止咳等。同時予以對照組患兒阿奇霉素注射液(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426,規格:1瓶∶0.25 g)治療,將0.25 g阿奇霉素混合于葡萄糖溶液(100~250 mL)中進行靜脈滴注,10 mg/(kg·d),1次/d,連續5 d。待患兒病情穩定后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懸劑(國藥集團汕頭金石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064,規格:0.1 g)治療,10 mg/(kg·d),1次/d,連續3 d,而后停藥4 d,以此為周期,循環用藥2~3個療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試驗組患兒清熱化痰方加減治療,組方:炙麻黃5 g、杏仁6 g、石膏15 g、黃芩10 g、桑白皮12 g、浙貝母10 g、枇杷葉10 g、紫苑10 g、百部6 g、法半夏10 g、魚腥草10 g、甘草5 g。若患兒熱甚,可加用牡丹皮8 g、虎杖10 g;咳嗽頻作,加用僵蠶10 g、蜈蚣1條;喘促加用代赭石、葶藶子各5 g。以上諸藥加水煎至300 mL,150 mL/次,2次/d。兩組患兒均連續治療2~3周。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癥狀緩解時間。統計兩組患兒退熱時間、食欲改善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氣喘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咳嗽消失時間。②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后,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的相關標準,對兩組患兒的主要臨床癥狀進行中醫證候積分對比,其主要包括咳嗽、痰壅、發熱、喘促、肺部體征等內容,每項評分范圍為0~6分,得分越高則患兒的臨床癥狀越明顯。③血常規。治療前后,分別取兩組患兒約5 mL靜脈血,外周血白細胞計數(WBC)、淋巴細胞(LYMPH)百分比、中性粒細胞(NEUT)百分比檢測使用血液細胞分析儀(希森美康醫用電子有限公司,型號:XS-900i)。④不良反應。治療期間,統計兩組患兒輕度惡心嘔吐、輕度腹瀉、輕度腹痛及皮疹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2.0軟件。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以[例(%)]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s)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試驗組患兒退熱時間、食欲改善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氣喘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與對照組相比均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s )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s )
組別 例數 退熱時間 食欲改善時間 肺部啰音消失時間 氣喘消失時間 住院時間 咳嗽消失時間試驗組 40 2.15±0.38 2.86±0.43 5.36±0.52 2.98±0.39 5.84±0.67 6.37±0.85對照組 40 4.52±0.54 5.18±0.68 8.12±0.67 5.27±0.61 10.79±1.58 10.64±1.23 t值 22.700 18.237 20.582 20.004 18.242 22.46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兒咳嗽、肺部體征、痰壅、發熱、喘促等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s)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 例數咳嗽 肺部體征 痰壅 發熱 喘促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403.80±0.411.63±0.27*3.77±0.491.28±0.31*4.17±0.441.47±0.29*4.27±0.481.38±0.27*4.36±0.611.15±0.36*對照組403.78±0.542.41±0.32*3.83±0.562.11±0.38*4.04±0.572.85±0.43*4.12±0.522.52±0.34*4.23±0.582.78±0.49*t值 0.187 11.782 0.510 10.704 1.142 16.828 1.341 16.607 0.977 16.95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常規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兒外周血WBC、NEUT水平均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兒外周血LYMPH水平升高,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常規比較(±s)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常規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WBC:白細胞計數;LYMPH:淋巴細胞;NEUT:中性粒細胞。
組別 例數 WBC(×109/L) LYMPH(%) NEUT(%)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40 7.82±1.24 5.65±0.73* 28.52±4.78 43.41±6.75* 66.85±8.43 48.73±6.85*對照組 40 7.77±1.31 6.47±0.85* 29.68±4.97 36.19±5.57* 65.74±8.56 57.37±7.13*t值 0.175 4.629 1.064 5.218 0.584 5.52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兒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期間,試驗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10.00%)與對照組(15.00%)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比較[例(%)]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主要是由于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肺部,導致其肺組織發生急性炎癥改變的一種兒科疾病。相關研究表明,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且已成為了降低患兒生活質量的健康問題[7]。阿奇霉素屬于一種大環內酯類抗菌藥,其具有應用廣泛、效果顯著等特點,常用于小兒支原體感染的治療中,但其在應用中會導致部分患兒出現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從而影響患兒治療 效果。
周煒教授認為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發病主要是因小兒肺氣虛弱,受外邪(肺炎支原體)入侵后,郁于肌腠化熱,熱蒸肺絡,灼津練液為痰,郁閉肺氣從而引發咳嗽、發熱、咳痰、喘促等一系列病癥。清熱化痰方中,炙麻黃、杏仁宣肺止咳,黃芩、石膏清肺泄熱,紫菀、枇杷葉潤肺止咳,浙貝母清熱化痰,桑白皮瀉肺平喘,魚腥草清熱解毒,法半夏燥濕化痰止嘔,百部有潤肺下氣、止咳等功效;牡丹皮活血通絡,虎杖解毒化瘀、清瀉肺熱,僵蠶、蜈蚣可祛風解痙止咳,葶藶子瀉肺平喘,代赭石降逆平喘,甘草清肺瀉熱。以上諸藥協同共行清熱化痰、開肺定喘之功。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兒退熱時間、食欲改善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氣喘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與對照組相比均更短,治療后試驗組患兒咳嗽、痰壅、發熱、喘促、肺部體征等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治療期間,試驗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表明清熱化痰方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可有效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降低中醫證候積分,且安全性高,與沈毅韻等[8]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WBC可作為細菌感染性炎癥的敏感指標,當機體受到感染、炎癥刺激時,可促使機體外周血WBC升高,從而加重患兒的炎癥損傷,使其病情惡化;LYMPH屬于一種免疫細胞,當其水平降低時可提示患兒受到的炎癥感染加重;NEUT可用于反映機體的細菌感染、炎癥狀態,當其水平降低時,表明患兒的感染、炎癥狀態改善,病情好轉。現代藥理學表明,黃芩中的黃芩苷不僅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還可抑制組胺等釋放及增高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從而發揮抗炎作用,減輕感染癥狀,加快病情好轉;牡丹皮中的丹皮酚不僅具有極強的抗菌作用,還可抑制白細胞及前列腺素E2,進而直接減輕炎癥[9-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兒外周血WBC、NEUT水平低于對照組,外周血LYMPH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清熱化痰方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可有效減輕患兒炎癥感染,與舒菊娟等[11]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清熱化痰方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可有效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減輕炎癥感染,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