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龍
(北京中醫醫院懷柔醫院外科,北京 101400)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由于長期高血壓導致腦內小動脈管壁發生變性、壞死從而形成的病理性改變,是高血壓最嚴重的血管病變之一。當血壓的迅速升高時導致血管破裂,致死率較高。高血壓性腦出血好發于50~70歲的中老年人且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1-2]。在臨床上通常使用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不僅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出現神經功能損傷,同時也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3]。但由于患者之間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術后采取何種方式干預治療對患者的恢復存在較大的影響[4]。高血壓性腦出血屬于中醫中的“中風”范疇,通腑開竅滌痰湯對于治療出血性中風類疾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5]。鑒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通腑開竅滌痰湯輔助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手術患者臨床價值,具體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中醫醫院醫院收治的76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不同治療方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患者39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齡56~75歲,平均年齡(64.22±5.26)歲; 出血部位:殼核出血19例,丘腦出血13例,腦室出血7例;出血量18~49 mL,平均(37.22±3.51)mL:發病至手術時間低于7 h者15例,7~24 h者24例。對照組患者37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齡57~77歲,平均年齡(63.87±5.29)歲;出血部位:殼核出血18例,丘腦出血10例,腦室出血9例;出血量17~50 mL,平均出血量(36.79±3.59)mL; 發病至手術時間低于7 h者12例,7~24 h者25例。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北京中醫醫院懷柔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批。納入標準:①發病時間在24 h內;②符合高血壓性腦出血標準[6]并經臨床確診;③年齡≤75歲。排除標準:①意識不清;②外傷性、顱內血管畸形性腦出血;③除高血壓腦出血外存在其他重要臟器(如肝、腎等)疾病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完善相關檢查及術前準備后均予以微創立體定向穿刺血腫抽吸術治療。對照組:術后給予監測調控血壓、顱內壓等,密切觀察各項生命體征變化,常規抗生素預防感染,調控血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營養神經等常規術后治療及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接受通腑開竅滌痰湯治療,藥物組成:黃芪、瓜蔞、石決明(先煎)各30 g,銀杏葉、石菖蒲各20 g, 郁金、竹茹、地龍、丹參、天竺黃各15 g,大黃(后下)、芒硝(沖服)各10 g,膽南星6 g,三七(沖服)3 g ;大便通暢后,去大黃、芒硝。中藥加水400 mL,大火煎開后小火熬出約200 mL藥液;平均分成2份,每份100 mL;2次/d,早晚各溫服1次,于飯后2 h服用,連續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進步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7]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CS)評分[8]進行評價]。NIHSS總分為42分,GCS總分15分,NIHSS評分、GCS評分分別與神經功能損傷程度呈正比、反比。③比較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9]。統計患者治療前后口歪眼斜、頭暈目眩、半身不遂積分,各項總分為5分,患者所得分數越低代表癥狀越輕、恢復效果越好。④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乏力和頭暈,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并采用χ2檢驗或校正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臨床總有效率相比較,研究組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損傷程度比較 兩組神經功能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各評分比較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降低,GCS評分均提高,且研究組患者NIHSS評分、GCS評分改善程度均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損傷程度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損傷程度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數。
組別 例數NIHSS評分 GC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3928.54±5.3710.24±2.08*5.62±1.5313.58±1.52*對照組3727.58±5.4915.88±3.24*5.26±1.15 9.56±1.23*t值 0.771 -9.078 1.155 12.634 P值 0.443 0.000 0.252 0.000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口眼歪斜、頭暈目眩、半身不遂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中醫癥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口眼歪斜 頭暈目眩 半身不遂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39 3.82±0.81 0.77±0.16* 3.63±0.88 0.85±0.12* 4.26±0.28 0.79±0.24*對照組 37 3.77±0.79 1.42±0.49* 3.59±0.79 1.38±1.38* 4.29±0.17 1.89±0.48*t值 0.272 -7.857 0.208 -2.390 -0.561 -12.735 P值 0.786 0.000 0.836 0.019 0.577 0.000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不存在意義(P>0.05),見表4。

表4 比較患者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例(%)]
高血壓性腦出血屬于臨床常見急癥,其誘發因素較多,通常來說其根本原因是血壓增高及顱內動脈血管壁出現異常,日常生活中情緒激動及通常活動也可以誘發該疾病[10-11]。另外,自身患有基礎疾病的患者更容易發生高血壓性腦出血(如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性腦出血常伴有言語及理解困難、面部及肢體麻木、癲癇等癥狀,因此及時的救治對高血壓患者顯得尤為重要[12-14]。血腫微創清除術雖然可以幫助患者及時清除血腫,但是受損傷的神經功能仍然需要一定時間的恢復過程,術后需要一定的藥物輔助治療。對于高血壓性腦出血微創術后患者,西醫常采用營養神經、降血壓、預防感染等治療方式,但是對于緩解體征方面效果并不理想,且長期使用西藥治療易使患者產生耐藥性,后續其恢復效果不甚 理想[13-15]。
通腑開竅滌痰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對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高血壓性腦出血病機屬于氣血虧虛的范疇,氣血虧虛可致瘀血與痰濁互結,病情因此更加嚴重,治療上一般以開竅醒神為原則。通腑開竅滌痰湯方中黃芪補氣固表,托毒排膿;丹參活血祛瘀、涼血消癰;瓜蔞清熱化痰;石決明平肝潛陽;銀杏葉活血、溫通經絡;郁金活血止痛、行氣解郁;竹茹祛痰止嘔,地龍通經活絡,天竺黃豁痰涼心,大黃、芒硝通腑清火,膽南星清熱化痰,三七活血祛瘀,以上諸藥合用可以糾正氣血逆亂及肝陽上亢的癥狀[16-19]。本組數據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中醫各癥候積分均較對照組改善更為顯著,表明通腑開竅滌痰湯輔助治療更有利于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術后的康復。朱文博[20]認為通腑開竅中藥對改善高血壓腦出血微創術后患者的神經功能是有效的,同時機體內炎性因子水平相應降低,進而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效果較好。根據本次研究結果來看,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降低,GCS評分均提高,且研究組患者NIHSS評分及GCS評分水平均優于對照組,表明通腑開竅滌痰湯輔助治療在改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神經功能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與上述報道一致。此外,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無明顯差異,表明通腑開竅滌痰湯輔助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安全性較好。
綜上所述,通腑開竅滌痰湯治療更有利于改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微創立體定向穿刺血腫抽吸術治療的術后癥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護患者神經功能,安全性較高,療效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