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志敏,劉中勇,陳智華,黃長水,劉火林
江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1
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發的心臟病,統稱為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或者冠狀動脈疾病,簡稱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歸屬為缺血性心臟病,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器官病變的最常見類型[1]。在該病診治中,西醫主要采用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等原則針對性處理,雖可使心肌血流供應恢復,擴張冠狀動脈狹窄處管腔[2],從而改善臨床癥狀,但在臨床實踐中,使用該法可能使患者出現耐藥性、不良反應等問題。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近年來中醫藥逐漸走入穩定型冠心病治療中。本研究予枳實薤白桂枝湯加減治療穩定型CHD,報告如下。
所有穩定型CHD 患者均在2020 年1 月至2021年1 月來江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門診及住院部就診,共收集了80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0 例)與觀察組(40 例),該研究已經過江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男25 例,女15 例;年齡(59.83±4.65)歲,年齡范圍45~75 歲;病程(14.21±1.87)個月,病程范圍2~25 個月;對照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58.57±4.77)歲,年齡范圍46~74 歲;病程(13.53±2.01)個月,病程范圍4~24 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2013 年歐洲心臟病協會穩定型冠狀動脈疾病管理指南》[3]最終被確診為穩定型CHD 的患者。
1.2.2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2002 年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本試驗觀察的證型為痰阻心脈證。
(1)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②年齡范圍45~75 歲;③經冠狀動脈造影術或冠狀動脈CTA 明確顯示超過1 支冠狀動脈存在狹窄>50%;④患者或其近親屬了解研究內容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同意簽署知情書。
(2)排除標準:①近4 周內存在感染、創傷等情況;②疾病活動期,如結核、風濕免疫疾病;③有嚴重合并癥,如心、肺、肝功能不全等;④精神狀態異常不能配合者;⑤服用的中西藥存在過敏者;⑥在本研究時段內,同時參加其他臨床研究者。
基礎治療:對所有病人予疾病健康宣教,調整生活方式,如戒煙、酒,加強適當的體育鍛煉,減重,保持情緒平和。
對照組:治療原則以調脂穩斑、抗血小板聚集、穩定心率、降壓為主;用藥如阿托伐他汀鈣片、阿司匹林腸溶片、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鹽酸貝那普利片等,根據患者病情調整用藥。
觀察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加用枳實薤白桂枝湯加減口服。方藥:全瓜蔞24 g、厚樸12 g、枳實12 g、薤白9 g、桂枝6 g 制成院內顆粒制劑,每天1 劑,分早晚沖服,每次用量為200 mL,可依據病人舌脈象進行辨證,適當加減。連續治療2 個月(1個療程)。
(1)比較兩組用藥前后運動耐量變化情況,以6 分鐘步行試驗為評價標準;(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積分,采用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AQ)進行,從“軀體-癥狀-精神-心理-認知”等5 個維度共19 個條目進行評分,由重到輕依次計1~6 分,并統計標準積分,綜合全面地對冠心病病人進行評估;(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 年)中關于胸痹的評分標準;(4)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血清內皮素-1(ET-1)和C 反應蛋白(CRP)水平變化。
此次所有數據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計算,所有數據均符合正態分布。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心臟運動耐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與其治療前對比,心臟耐量均明顯提高,且治療后觀察組心臟運動耐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6分鐘步行試驗對比(m,)

表1 兩組6分鐘步行試驗對比(m,)
兩組治療前心絞痛積分及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心絞痛積分及中醫證候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絞痛積分及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心絞痛積分及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兩組治療前VEGF、ET-1、CRP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VEGF 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ET-1、CRP 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VEGF、ET-1、CRP比較()

表3 兩組VEGF、ET-1、CRP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有研究顯示,全球冠心病患病人數近3 億人,且伴隨我國老齡化問題逐漸嚴峻,冠心病病死率逐年上升,其中穩定型CHD 是該病最常見類型[5]。目前,CHD 公認的發病機制有炎癥學說、內皮損傷學說、血流變學說、血栓形成學說等[6]。該病病因復雜,可能與各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缺乏鍛煉、生活習慣差、膳食結構不合理等有關[7-8],癥狀為胸痛、憋悶感、心慌等,甚者可危及生命。
本研究通過辨證采用枳實薤白桂枝湯治療痰阻心脈證。枳實薤白桂枝湯是臨床上治療胸痹的經典湯劑之一。方中全瓜蔞具備散結寬胸、清熱化痰的效果,可兼顧潤腸,通導大便;薤白亦可散結寬胸,同時具備通陽理氣之效,現代藥理研究報道顯示[9],薤白可防止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此上兩者在方中為君藥。枳實性微寒,苦味,歸于脾,有散結消痞、消痰、消積、破氣之效;厚樸在方中主要行平喘、燥濕、行氣之效,同時在現代藥理研究中發現,厚樸具有松弛肌肉、抑菌、抗病毒的效果[10-11]。此上兩者均為臣藥。桂枝有助陽化氣、溫通經脈之功,同時查閱藥理學研究,發現其有促進人體出汗、利尿及鎮靜的效果;諸藥共用,最終達到通陽散結、理氣化痰的效果。相關研究表明,將枳實薤白桂枝湯用于冠心病病人能擴張冠狀動脈,提高冠狀動脈的灌注量,可使心肌收縮力下降,減少心肌耗氧量,且抗氧化效果好[12]。
本研究對穩定型冠心病病人給予枳實薤白桂枝湯加減口服,通過動態觀察患者心臟運動耐量、心絞痛積分、中醫癥狀積分、血清VEGF、ET-1 和CRP 指標結果的變化,發現觀察組病人較常規治療而言,心臟運動耐量更強;從心絞痛積分、中醫證候積分比較看出,枳實薤白桂枝湯加減能改善患者中西醫臨床癥狀;在血清VEGF、ET-1 和CRP 等生化指標比較中,觀察組患者指標變化更明顯,從而更能有效地抑制炎癥反應,使血管通透性增強,血管得以擴張,能改善CHD 相關癥狀,降低病人心腦血管風險,提高其生活品質,最終獲得良好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