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倩
(貴州財經大學大數據應用與經濟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0)
貴州地處云貴高原,具有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霧的地貌氣候特征,在茶葉種植方面具有優良的基礎條件,從唐代開始便有了貴州茶葉的文字記載,20世紀50年代茶葉曾是貴州重要的出口產品。貴州為把握自身優勢條件與發展機遇,從2007年起就先后出臺了多個促進茶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經過多年的政策指引,貴州省的茶產業發展迅速,從2012年的年產73700噸到2019年的年產197800噸,增長了1.68倍,2017—2019年茶產量基本與浙江省相當,但茶葉出口量卻與浙江相差甚遠。浙江在2012—2019年茶葉出口量占其茶葉產量的平均份額為87.64%,而貴州僅為1.81%。筆者將通過對比分析貴州省與浙江省茶葉產業的相關情況,分析了制約貴州茶葉出口的因素,在此基礎上探討如何將貴州的茶產業與茶葉貿易相銜接,以促進貴州茶葉的出口。如表1所示。

表1 浙江省與貴州省茶葉產量與出口情況
1)貴州省茶產業現狀。熊德斌等[1]發現貴州通過擴大茶產業規模、發展茶旅業實現了生態資源的經濟價值轉化;楊清等[2]闡述了立法對貴州茶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陳松等[3]提出“生態調控為基礎”的茶樹病害可持續控制技術;安亞軍[4]發現貴州茶產業存在單產低、品牌知名度不足、產品結構單一、質量資質不足等問題;陳正武等[5]分析了貴州茶樹品種及其分布,發現貴州主要以綠茶生產為主;王勁松等[6]提出注重人才培養、提升茶葉科技、打造國際品牌、創新整合產業鏈、提高管理服務水平等措施以促進貴州茶產業的國際化水平。
2)浙江省茶產業現狀。沈學政等[7]對浙江綠茶的產地、管理機構、產地市場、銷售體系、文化資源、品牌公關等公共品牌建設元素分析;厲佳洪[8]指出浙江省在茶葉種植規模、茶葉出口量等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具有產品優勢、人力優勢、位置優勢。
3)比較優勢分析測算。王刻銘等[9]通過測算中國茶葉市場份額、產業內貿易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和產品出口價格來探討中國茶葉的比較優勢;周林榮等[10]運用規模優勢指數、效率優勢指數級綜合優勢指數對貴州9個市州茶產業的競爭力進行分析。
筆者在研究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通過測算貴州省及浙江省茶葉每公頃單產量、出口量占總產量的比例等來分析貴州省的比較優勢及其不足。
貴州省與浙江省茶葉種植情況如表2所示,浙江省每年的茶園面積逐步增加,近4年茶產量都高于17萬噸。貴州省的茶園面積是浙江省的兩倍以上,但其茶葉平均單產較浙江省差距較大,如2020年貴州省平均每公頃產茶0.44噸,而浙江省平均每公頃產茶0.86噸,產茶效率幾乎是貴州省的2倍。

表2 貴州省與浙江省茶葉種植情況
在茶葉科研方面,浙江擁有較多的國家級茶葉研究中心,如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中國茶葉學會、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中國茶葉博覽館等眾多國家級茶葉機構,這些研究機構健全了浙江省的茶葉科研體系,使浙江的茶葉種植技術一直處于較高水平。而貴州主要的茶葉研究中心僅有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對茶葉種植方面的科研不足,平均單產較低。
在茶產業生產促進方面,浙江省先后發布了《綠茶加工技術規程》《茶樹主要病蟲害測報調查規范》等31項省級地方標準,涵蓋了茶樹栽培、機械化生產、茶葉加工、氣象服務、病蟲害測報等領域。貴州截至2020年4月底,現貴州茶葉相關標準已達90余項,涵蓋茶葉土壤環境、育苗、病蟲害防治、采摘、加工等環節,標準雖多,但與浙江相比涉及面不夠全面。
浙江在茶葉檢驗檢測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農業農村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均在浙江杭州落戶,每年為浙江提供茶葉企業的檢測能力的培訓。貴州的茶葉檢測機構主要是貴州省茶葉研究所茶葉質量檢測中心,茶葉質量檢測體系完善度不足,在培訓等方面工作較少。
由表3可以看出,與浙江省相比,全球影響力是導致貴州省茶葉產業競爭力較低的主要原因。

表3 貴州省與浙江省2018年茶葉產業區域競爭力
浙江2004年通過品牌整合,評定“大佛龍井、開化龍頂、安吉白茶、武陽春雨、西湖龍井、松陽銀猴、徑山茶、金獎惠明茶、望海茶、綠劍茶”為浙江省十大名茶,2006年,浙江省又提出了統一打造“浙江綠茶”品牌的戰略目標,并通過在北京浙江綠茶博覽會和泰國亞洲食品博覽會成功展示了浙江綠茶,打造浙江綠茶整體品牌形象。2020年5月,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浙江省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創建(“一縣一品一策”)2020年工作方案》的通知,強調加大茶葉品牌建設力度,要求各縣市做到一縣一品,并做好相應的宣傳,進一步打造茶葉品牌優勢。
2012年貴州省政府頒布實施《貴州省著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辦法》,截至2014年年底,貴州省茶葉類商標已達3800余件,截至2015年6月,貴州省有103件有效著名商標,培育了湄潭翠芽、石阡苔茶、鳳岡鋅硒茶、蘭馨等4件茶葉類馳名商標,有11件茶葉類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占貴州省地理標志商標總數的四分之一以上,主要有都勻毛尖、湄潭翠芽、正安白茶、晴隆綠茶、石阡苔茶、遵義紅、鳳岡鋅硒茶、梵凈山翠峰茶、貴定云霧貢茶、余慶苦丁茶。貴州的茶葉商標雖多,但有國際知名度的卻很少。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2020年中國茶葉行業綜合實力百強企業名單》中浙江企業有5家,分別為浙江華茗茶葉有限公司、杭州藝福堂茶業有限公司、仙居縣茶葉實業有限公司、浙江誠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杭州茶廠有限公司。貴州企業僅有2家,貴州陽春白雪茶業有限公司和貴州湄潭蘭馨茶業有限公司,分別位居第49名、第80名,企業數較少,整體排名較后。企業的競爭力直接影響茶葉的品牌識別度、出口績效等。
浙江省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東臨東海,有著較好的交通運輸條件,運輸港口較多,內部公路鐵路網絡發達。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及交通基礎條件的健全為浙江的茶葉出口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而貴州地處云貴高原,高原山地居多,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成本較高,且處于內陸地區,茶葉出口面臨較高的運輸成本。
建立茶葉種植科研基金項目,增加茶葉技術研發投入,以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為主導,研究優化茶種、防病防蟲、氣象服務、機械化生產等領域,致力于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提升貴州茶葉平均單產量。發揮貴州省茶葉協會作用,設置茶葉種植技術推廣小組,將茶葉種植先進技術、茶園優秀管理模式推廣到每個茶園、每個茶農,使貴州的茶葉產量再上一個臺階,同時也為茶農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11]。
貴州茶葉主要出口緬甸、越南等,對歐美、日本等主流茶葉進口國的出口量很少,這與發達國家的檢驗檢測標準較高有較大關系,歐盟對茶葉農藥殘留限量的種類多達593種,日本多達799種,而我國涉及茶葉相關檢測方法目前僅有國家標準48項、行業標準41項,貴州的檢驗檢測能力還未達到國家的最高標準。為避免出口時處于被動地位,貴州省可逐步提高檢驗檢測水平,在跟上國家檢驗檢測步伐的基礎上根據發達國家檢驗檢測標準完善自身檢驗檢測體系,積極與浙江的檢驗檢測機構進行溝通,學習其有效技術,在省內開展檢驗檢測培訓,形成檢驗檢測標準體系,提高貴州茶葉整體水平。
都勻毛尖、湄潭翠芽、正安白茶、晴隆綠茶、石阡苔茶、遵義紅、鳳岡鋅硒茶、梵凈山翠峰茶、貴定云霧貢茶、余慶苦丁茶都是貴州的茶葉類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可對這10種茶葉重點商標進行扶持,根據每種茶葉的特點、產地、規模等可采取不同的具體做法。對重點品牌的較大型企業進行國際品牌推廣方面進行補助,如開展與浙江等茶葉強省的溝通交流會,參加國際性茶葉博覽會,聘用優秀國際品牌營銷人才等。
3.4.1 與國際大型跨國公司的合作
2016年聯合利華為遵義市引入雨林聯盟認證,2017年完成了約5000 畝茶園的雨林認證,2018年5月聯合利華發布了其旗下立頓品牌的袋泡茶系列新品——立頓“遵義紅”。“遵義紅”與聯合利華的合作,在全球宣傳遵義茶葉品牌的同時,也促進了遵義茶葉達到發達國家進口標準,為貴州茶葉的國際化拿到了“開門鑰匙”。貴州其他市州可學習遵義的經驗,依托茶葉質量優勢、生產成本優勢主動尋求國際合作機會,將茶葉品牌推向世界。
3.4.2 鼓勵茶葉外資企業的在黔投資
加強與相關外資企業的溝通,積極引進茶產業外商投資,促進貴州茶葉“走出去”。2019年,英國太古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詹姆斯芬利(James Finlay)宣布貴州省思南縣的精制茶加工廠正式開業投產,總投資人民幣1.2億,新工廠的茶葉將出口到詹姆斯芬利有限公司集團全球客戶的主要市場,包括德國、法國、美國、摩洛哥、俄羅斯等,這一舉措也可為貴州茶葉走向世界提供了一條路徑,促進貴州茶葉的增值。
綜上所述,相較浙江的交通運輸優勢,貴州在茶葉出口方面面臨較大運輸成本,茶葉平均單產、品牌建立、國際合作等方面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此,企業和出口主管部門要提升出口茶產品的質量,加強茶葉產地及生產、儲存、運輸等方面的管理,建立健全茶葉標準及質量監管體系,不斷優化當前的出口經營模式,在茶園管理過程做到科學用藥、科學管理,降低農藥殘留,建立國際品牌,以提升貴州茶葉出口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