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晨,郭 睿,耿 欽
(1.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質勘查院,河北 石家莊 050011;2.河北省地礦局國土資源勘查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051;3.河北省自然資源廳,河北 石家莊 050051)
國家機構改革前,自然資源部分業務的標準制修訂工作分散在發改、住建、水利、農業、林業等政府部門,經過多年發展,各部委建立了相應的標準管理模式、組織機構、標準體系,引領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2018年,隨著自然資源部的成立,尤其是《自然資源標準化管理辦法》(自然資發〔2020〕100號)的出臺,亟需開展適應自然資源管理職責的標準體系建設工作。本文以河北省為例,在梳理分析目前河北省自然資源標準體系建設的基礎上,結合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的現實需要,提出建議,為自然資源標準體系構建提供參考。
本文所指標準條目僅包含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
近年來,多為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開展自然資源標準體系的建設研究工作,如申文金等闡述了自然資源領域生態文明標準化工作的現狀,并給出了自然資源領域生態文明標準化發展路徑及加強生態文明標準化工作的具體措施;提出加強標準化支撐自然資源治理工作的思考與建議[1-2]。鄧玲等提出建立科學高效的自然資源標準化體系的總體設想[3]。張瑩等提出標準化工作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進行更深入的論證和分析[4]。陳君幟對中國國家公園標準體系構建進行了研究,以促進國家公園從設立到運營全過程實現標準化管理[5]。李紅舉開展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標準體系構建研究工作[6]。陳長成等從不同的角度構建出國土空間規劃自然資源分類體系[7]。李海晏通過對福建省自然資源管理標準體系的構建研究,提出標準制修訂清單和標準化對策建議[8]。溫鵬飛等結合我國地質調查標準化工作,借鑒歐美、澳大利亞及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標準化機制與現狀,分析我國地質調查標準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9-11]。
2014年版《水利技術標準體系》采用二維結構框架[11],綜合考慮水文水資源等專業門類和建設管理等功能序列,涵蓋標準912條。2016年版《國土資源標準體系》按照先行業,后專業,再門類,最后具體標準的次序進行劃分,子體系結構統一分為三層,第四層為具體標準。該標準體系共含4個專業子體系和22個門類子子體系,預留海洋標準子體系和測繪標準子體系接口。2017年版《海洋標準體系》以功能門類劃分為主,以學科劃分為輔,體現海洋行業的特色。總框架和各業務領域框架均為三層,涵蓋310個子體系。2017年版《測繪標準體系》以測繪標準化對象為主體,綜合考慮信息、技術和工程等要素,共6大類、36小類,涵蓋標準400余條。2017年版《國家地理信息標準體系》由通用類、應用服務類、管理類等共7大類、44小類和其他相關標準組成,涵蓋標準282條。從標準性質上分為三個層次,前五類標準為地理信息基礎層(第一層)標準,支持專業層(第二層)和專項層(第三層)標準。2017年版《林業信息化標準體系》分為三大層,即總體指導標準、通用標準和專用標準。
河北省自然資源標準體系框架遵從統一性、系統性、先進性與可擴展性、繼承性和協調性原則建設,從自然資源類型和技術方法兩維要素角度進行分析,同時參照河北省自然資源廳“三定方案”,與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兩統一”職責相吻合,與自然資源管理實踐相結合。本部分內容不包含現林業和草原局管轄范圍的標準。
河北省目前搭建的自然資源標準體系框架(圖1)劃分為兩層,共7個子體系、37個子子體系,林草標準子體系預留接口,覆蓋標準條目1194條,其中現行國家標準469條、行業標準716條(依據2020年1月自然資源部發布的標準目錄)、地方標準9條(依據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批準文件)。

圖1 河北省自然資源標準體系框架圖
從子體系占比情況看,目前基礎通用標準子體系下暫無標準條目,大部分標準主要集中在地質礦產標準子體系、海洋標準子體系,共計797條,占總標準數量的66.75%;次之為測繪標準子體系和國家地理信息標準子體系,共計327條,占總標準數量的27.39%。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機構改革前,原國土資源部門、海洋部門相對獨立,加之以往一段時期,國家大力發展礦業經濟和海洋經濟,因此,相關標準制定較齊全,標準體系建設較完善。機構改革后,按照新的自然資源管理需求,劃分出自然資源綜合標準子體系和基礎通用標準子體系,目前該兩項子體系標準基礎薄弱,但是需求旺盛,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國家和地方亟需研究和制定的標準。
根據標準條目統計表(表1),自然資源綜合標準子體系中,僅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子子體系、國土空間規劃子子體系和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子子體系涉及標準條目,其余子子體系暫無相關標準。土地標準子體系整體較薄弱。地質礦產標準子體系中,勘查技術方法(含地質實驗測試)子子體系涉及標準條目最多,占整個專業的61.65%,而管理類子子體系基礎較薄弱。海洋標準子體系中,標準條目主要集中在海洋經濟與資源開發利用子子體系中,占整個子體系的56.78%。測繪標準子體系中,獲取與處理類子子體系、成果與應用服務類子子體系、檢驗與測試類子子體系涉及的標準條目大致均衡,管理類子子體系偏少。國家地理信息標準子體系中,以數據資源類子子體系、應用服務類子子體系為主,專項類和管理類子子體系涉及的標準條目較少。

表1 河北省自然資源標準條目情況統計表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目前自然資源分類、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自然資源資產核查、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等多個自然資源類標準子子體系節點下標準條目尚處于空缺狀態,亟需制定;國土空間規劃和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子子體系涉及標準條目數量有限,且以市縣鄉各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整治規劃和土地復墾編制規程等為主,不能滿足國土空間規劃和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技術和管理的需要;土地標準子體系整體基礎較薄弱,在新型管理模式下,應開展關鍵技術標準的科研工作,尤其是側重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耕地、土地資源調查評價和監測等重要領域;地質礦產標準子體系相對較成熟,但是相關勘查技術方法小類涉及的標準條目制定時間較早,需要及時跟蹤、更新和完善相關標準條目;海洋標準子體系按照最新的管理職責細分后,海洋生態安全、海域海島管理子子體系較薄弱,但河北省所轄渤海灣屬于內海,海域面積較小,海島數量較少,因此對河北省影響較小;測繪標準和國家地理信息標準子體系較成熟,但是部分標準條目制定時間較早,與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協調,應及時進行修訂。
以《自然資源標準化管理辦法》出臺為契機,結合河北省實際,制定《河北省自然資源標準化管理辦法》,明確河北省自然資源標準化工作的任務和范圍,理順標準化運行機制和標準制的修訂流程;與此同時,成立河北省自然資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按照領域和管理職能,設置多個分技術委員會,開展相應領域標準化工作,加強組織保障。
目前搭建的河北省自然資源標準體系框架主要從自然資源類型和技術方法兩個維度進行考慮,不能很好地反映每項業務模塊所包含的工作流程,因此,在目前河北省自然資源標準體系的框架下,各職能處室或者成立的分技術委員會,需要結合各自領域對各個業務模塊和工作流程進行梳理和研究,進一步優化和細化目前的標準體系框架,使其為河北省從宏觀、全局的角度,了解、把握、展示各項標準的制定、修訂、執行狀況提供基礎支撐,為河北省標準制的修訂提供參考藍圖。
以礦山生態修復為例,近年來,河北省圍繞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開展了大量的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實踐,尤其是針對太行山一帶白茬山的治理摸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法,發布了包括《河北省礦山地質環境調查技術要求》《河北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治理技術要求》《河北省高陡邊坡綜合治理模式指南》等一系列的省內規范,應加強對此類規范的梳理和調研工作,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經驗,將其轉化為地方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甚至國家標準,納入標準體系進行管理,進一步提高標準體系對自然資源管理和技術工作的支撐能力。
一是建設省級自然資源標準化服務平臺,目前河北省標準化研究院已經建成標準圖書館,基本涵蓋自然資源全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且自動實時更新,通過該平臺預留端口,直接掛接到河北省自然資源廳官網或其他從事自然資源服務單位的官網;二是加強自然資源“標準匯編”工作,根據現行的自然資源標準,按照標準體系框架進行實時匯編,定期發布,便于線下查閱和使用;三是加強標準宣傳工作,以每年的世界標準日為契機,舉辦標準化展覽,為公眾普及標準化知識、宣傳標準化法規、倡導標準化理念,擴大標準化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四是做好新發布標準的及時公開和解讀,尤其是地方標準,保障從業人員能夠準確地理解標準、掌握標準,進而正確地使用標準。
自然資源標準體系建設是實現自然資源標準規范化管理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工作,是機構改革后,第一次從自然資源行使“兩統一”職責的視角對現有的各類相關標準進行分析和梳理。該體系的建設也是一個動態調整和不斷完善的過程,本文在對河北省自然資源標準體系現狀及問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制定《河北省自然資源標準化管理辦法》、優化和細化標準體系框架、加強地方規范成果的標準化轉化工作等建議,為全國自然資源標準體系構建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