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珩
(華東理工大學 圖書館,上海 200237)
隨著信息化、知識泛在化趨勢的不斷演進,高校圖書館為了應對內外部環境新的變化和挑戰,創新服務模式和服務方式,嵌入式服務(Embedded Service)應運而生。嵌入式服務作為一種新興的服務理念,逐漸引起國內圖書館學領域廣泛的關注,國內關于高校圖書館嵌入式服務的相關研究也日漸豐富。本文以文獻調研為基礎,梳理國內高校圖書館嵌入式服務研究的發展脈絡和研究方向,對該領域相關研究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以期為國內高校圖書館嵌入式服務的開展提供參考。
在圖書情報領域,嵌入式服務的概念最早由Davenport等[1]提出,認為館員要主動融入用戶環境,了解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2005年,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學Buley圖書館遠程教育館員提出了“嵌入式圖書館員”的概念[2],認為嵌入式館員可提供對圖書館員自己和圖書館資源更好地利用;同年,國內也開始出現涉及嵌入式圖書館服務的文章,常唯[3]提出將文獻情報工作嵌入科研工作中,文獻情報工作者嵌入科研團隊中,成為其組成部分。之后,關于嵌入式服務的相關文獻逐漸豐富,國內圖書館在嵌入式服務研究相關方面進行了廣泛的關注和探討。
本文利用“中國知網(CNKI)網絡期刊總庫”“優秀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庫”“中國學術輯刊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和“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等作為文獻源,將檢索條件限定為“嵌入式與學科服務”“嵌入式與館員”“嵌入式服務與圖書館”,檢索時間為2021年10月25日,共檢索出文獻2 093篇,經過篩選后得到相關文獻1 252篇。
經過篩選的相關文獻時間分布如圖1所示(截至2021年10月25日),國內最早關于嵌入式服務的文獻發表于2005年,即常唯[3]提出將文獻情報工作嵌入科研工作中,文獻情報工作者嵌入科研團隊中,成為其組成部分。2008年是嵌入式服務研究的第一個轉折階段,有關圖書館嵌入式教學、嵌入式館員和協同互動服務模式的相關文獻開始出現。2008—2015年是嵌入式服務相關研究快速增長的階段,2015年達到巔峰,這個階段關于圖書館嵌入式服務的各項研究內容開始豐富起來,嵌入式服務的理論和觀點逐漸被接受和認同,嵌入式服務實踐方面也取得一定的進展。初景利等[4]認為嵌入式服務打破了圖書館學固有的學科范式和理論認識,適應了數字化、網絡化、開放的學術交流環境和用戶信息需求與行為的新變化,使得人們可以重新定義圖書館的概念和性質,重新認知用戶的信息需求,重新確立圖書館員與用戶的伙伴關系,顛覆了圖書館“中介論”的理論基礎,開創了對圖書館學的新認知,形成了圖書館理論若干新的突破。2015—2021年嵌入式服務的相關文獻增長整體呈現下降趨勢,文獻增長速度變緩,這個階段關于嵌入式服務的研究逐漸成熟起來,研究涉及嵌入式服務的方方面面,需要探索創新新的方向。2005—2021年期間嵌入式服務相關研究大體上符合普賴斯文獻指數增長規律,經歷了緩慢增長的初始階段、快速的指數增長階段、線性增長階段以及緩慢增長階段。

圖1 國內圖書館嵌入式服務研究論文時間數量分布
對篩選出的文獻進行主題分布詞云可視化,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與嵌入式服務研究相關性比較密切的領域是“學科服務”和“學科館員”,“嵌入式學科服務”的詞頻也比較高。初景利等[4]提出嵌入式學科服務是在圖書館學科服務實踐發展成熟階段和尋求變革與創新的階段產生的。嵌入式館員、知識服務、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嵌入式教學、嵌入式服務模式、服務理念等都是國內圖書館嵌入式服務相關研究的主要主題,大數據和“雙一流”也成為嵌入式服務的研究場景。由此可以看出,國內關于圖書館嵌入式服務的研究文獻主題不斷創新和多樣化。

圖2 國內圖書館嵌入式服務研究論文主題分布
3.1.1 嵌入式服務
陳廉芳等[5]認為嵌入式服務就是將圖書館服務融入用戶環境,為用戶提供高質量信息資源服務,節約用戶的時間成本,提高用戶學習和科研效率,服務范圍不僅包括館內空間,還應拓展到館外空間以及用戶的虛擬空間。劉穎等[6]認為嵌入式學科服務以用戶為中心,以有機融入用戶物理空間或虛擬空間、為用戶構建一個適應其個性化信息需求的信息保障環境為目標,主要以學科為單元提供集約化的深入信息服務,以及以此為基礎的機構重組、資源組織、服務設計、系統構架等的全新運行機制。李文文等[7]認為嵌入式服務是館員主動提供的,非實體化的,是針對某一用戶(群)所提供的服務,服務的時間和地點由服務決定。可以看出學者們對于嵌入式學科服務內涵的認知不謀而合,即嵌入式學科服務的內涵是圍繞用戶這一中心,將服務嵌入用戶的需求環境。初景利等[4]認為嵌入式學科服務是通過圖書館員嵌入用戶過程和場景,有機地將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和用戶的需求相結合,在用戶的需求點,主動地根據用戶的科研教學需求,提供即時、有效、有深度的信息服務與知識,直接支撐用戶的科研與教學,與用戶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充分實現圖書館的功能與價值。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的內涵,是指館員將服務嵌入其學習、科研或工作環境,真切感知其需求,主動向其提供全程的、持續的、深入的信息服務,以解決其在學習、教學和科研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
3.1.2 嵌入式館員
對于嵌入式館員(Embedded Librarian)的定義:唐麗娟[8]認為嵌入式館員是從服務方式角度進行劃分的,不是按功用或學科進行劃分的,任何一個館員,包括參考館員、學科館員都可以成為嵌入式館員;司莉等[9]認為嵌入式館員應主動融入用戶學習和科研過程中,與用戶建立信任關系,及時向用戶推薦和提供可以利用的相關圖書館資源,同時培養用戶利用圖書館的習慣,提高用戶信息技能和素養;初景利等[4]認為嵌入式學科館員是指融入用戶過程和場景、提供信息服務和知識服務的圖書館員。
總的來說,學界對于嵌入式館員內涵的認知有以下共識:一是以用戶為中心;二是深度融入用戶環境,真切感知用戶需求,主動地向用戶推薦、提供可以利用的信息資源;三是嵌入式館員要與用戶建立良好關系,隨時隨地解決用戶問題的同時也要培養用戶利用圖書館資源的習慣,提高信息素養等。
本文認為高校圖書館嵌入式館員是指立足圖書館資源,積極融入用戶環境,與用戶建立良好關系,深入剖析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精準化知識服務的館員。
3.2.1 嵌入教學環境
(1)支撐教學任務。信息的碎片化與泛在化以及高速迭代的趨勢,使得信息分布更加分散與零碎,給學科教師帶來了一定的學科知識整合與更新難度。李明晨[10]認為嵌入館員應利用專業素養整合校內外教學資源,將嵌入館員看作專業課程教學團隊成員,全面參與到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參考書的確定、教學大綱的撰寫、課程設計、評估教學效果以及課堂測評等過程中,深入學科領域與教學過程,從而優化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2)嵌入信息素養教育。龔芙蓉[11]認為嵌入式信息素質教學模式是目前最理想的教學方式,學生既學到了專業知識又提高了信息素養。館員可參加教學會議、講座,走訪了解教師,與教師建立合作關系,為其提供學術資料。錢彩平[12]提出部分嵌入式課堂教學模式、全程合作式課堂教學模式、嵌入虛擬教學環境模式、分層次嵌入式教學模式5種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模式。
3.2.2 嵌入科研環境
嵌入館員可以幫助科研人員獲取學科研究熱點、追蹤領域研究動態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等。劉穎[13]認為嵌入館員可以幫助建立科研交流共享平臺,聯絡國內外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或相同課題的研究人員進行實時交流、信息共享。李文俠等[14]從信息環境、服務內容、服務團隊3個方面提出了大數據環境下嵌入式精準學科服務的必備條件。
3.2.3 嵌入多領域服務
圖書館開拓不同方向和領域的嵌入式精準化服務,可以提高用戶滿意度和服務效率。楊勇等[15]提出圖書館嵌入式寫作輔導服務的模式。陳群[16]從嵌入閱讀場景、閱讀過程、閱讀服務3個層面構建嵌入式閱讀推廣服務路徑。
在嵌入式服務模式方面,各位學者進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和創新。張熹[17]從嵌入網絡教學平臺、嵌入科學研究平臺、嵌入網絡知識環境、嵌入社會關系網絡等幾個方面構建了圖書館學科虛擬嵌入服務模型。彭文虎[18]提出面向學習型、教學型、科研型3種不同類型用戶的嵌入式服務模式。楊林霞[19]提出以科研用戶需求為導向,基于科研數據生命周期,利用智能設備和軟件技術將數據服務嵌入用戶科研實踐中的嵌入式智慧數據服務模式。李朝陽等[20]提出嵌入式科研數據服務成熟度模型,并從嵌入科研流程規范服務、嵌入數據層面提升數據鑒別技巧、嵌入式科研數據服務能力建設3方面提出嵌入式科研數據服務策略。
對于嵌入式館員素養的要求尚未有統一的標準,林燕[21]提出嵌入式館員要具備良好的計算機操作及外語能力,以及良好的情商能力。王淑梅[22]認為嵌入式學科館員需要提高聯絡能力、訓練創新思維以及團結協作。牛瀏[23]建立了高校圖書館嵌入式館員素質評價體系,在館員知識技能與基本素養、科研能力、服務能力3個方面的基礎上構建具體指標。孫海燕等[24]介紹了日本高校圖書館在培養嵌入式學科服務專職館員方面的成果,并介紹了館員能力評價表,評價涉及學生學習、教師教學支持情況、承擔的工作內容、高校整體情況把握、學生溝通、團隊協作、相關團體合作關系搭建等方面。
關于圖書館嵌入式服務評價尚未有統一的評價體系。楊曉東等[25]提出基于用戶體驗與感知視角,結合學科服務評價的SUB-SERVQUAL模型,構建集“讀者用戶、科研用戶、課堂用戶、學科用戶”于一體的嵌入式學科服務測評體系。王煥景等[26]將用戶、學科館員、圖書館管理者納入評價主體,構建了高校圖書館嵌入式服務質量評價體系。
高校圖書館各項嵌入式服務的開展和創新都要建立在用戶對該項服務有需求的基礎上,當前對于用戶嵌入式服務需求分析的文獻相對較少,嵌入式服務模式的構建和服務內容的設計缺乏有效的支撐。另外,關于嵌入式服務的應用場景和嵌入環境也需要建立在用戶需求的基礎上,高校圖書館在設計和實踐本館嵌入式服務時,應當先調研清楚本館用戶的潛在需求,以便明確服務目的。
4.2.1 嵌入式館員的多元素養
高校圖書館嵌入式服務的特殊性和復雜性要求嵌入式館員具有多方面的素養,除了專業技能素養和信息素養,還應涉及數據素養、版權素養、文化素養、溝通素養、職業道德素養等。多方位多層次提高館員的嵌入式服務素養是圖書館嵌入式服務得以縱深化、精準化、知識化的必然趨勢。
4.2.2 培養用戶的多元素養
胡洋等[27]從嵌入認知、嵌入能力、嵌入空間3個方面構建了數據素養的嵌入式服務框架。尹懷瓊等[28]提出嵌入式教學方式不夠深入,需將多元素養教育融入學術實踐。為用戶提供多元素養嵌入式服務成為當前嵌入式服務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一方面可以提高用戶素養和知識水平,更好地利用圖書館資源和服務;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嵌入式館員提高自身素養,相互協作,不斷創新。
無論嵌入式服務創新了多少種服務模式、服務方式以及服務內容,開拓了多少不同的嵌入領域,信息與資源仍然是嵌入式服務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泛在知識環境下,如何更好地進行資源建設,如何更高效地整合館內外相關資源,是有效開展嵌入式服務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邱葵[29]認為即使是嵌入式學科服務,其內容也是從圖書館資源出發,從宣傳推廣本館的資源和服務出發。
(1)嵌入式服務研究和嵌入式服務實踐都要從用戶需求出發,深度了解用戶對于嵌入式服務的真實需求,明確本館服務的用戶群體特征,以便嵌入式服務更好更有效地開展。
(2)拓寬嵌入式服務研究的視閾,探索閱讀推廣、寫作輔導、網課教學等多領域嵌入式服務,不斷創新嵌入式服務模式,豐富服務內容,構建多層次的服務體系。
(3)重點關注嵌入式館員和用戶的多元化素養研究,將數據素養、信息素養、版權素養、學術素養、職業素養等嵌入用戶服務以及嵌入式館員培訓體系中。
(4)深入開展嵌入式服務實證研究,探索圖書館嵌入式服務實踐的可行性。嵌入式服務的實踐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從本館實際情況出發,立足圖書館現有條件,包括專業館員配置、資源建設、技術條件等。同時,做好本館嵌入式服務的宣傳營銷,讓更多的用戶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