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市場上對應用型的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學校需要在校企聯合的重大背景下,進一步去對教學方法作出新的探討,在使基礎理論課程和實際教學內容互相溝通的同時,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關鍵詞:校企深度合作;高職;英語教學模式
當今,世界經濟社會功能互通水平程度的日益提高,在國家全方位改革開放、著力建設外向型經濟以及我國企業邁出國門的大歷史背景下,為順應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常態以及社會各界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新要求,高職學校需要培養出新型人才,既掌握一定的學科技能,同時還要具備世界眼光、熟悉國際貿易規范,并具有相當的英語使用能力,由此可見外語能力已是高職高專學校職業能力的主要部分。
一、高職英語教學改革面臨的困境
(一)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
現在的高職英語課堂一直采取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要核心、以教材為主要核心和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核心,過于強調英文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行業內英文操作技能的鍛煉,教師們總是引導學生隨著自己的思路左轉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抑制了學生的課堂上積極力量、可塑性和創新力,也未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人差異,因此無法全面合理地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也背離了以就業過程為引導,以學習實踐能力為基礎的職業教育理念。
(二)學校基礎條件較差,教師隊伍構成單一
學生英文基礎的先天劣勢,也是高職學校學生英語教學比較困難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因為高職學生英文基礎的普遍較弱,許多學生對英文教學活動存有明顯的畏懼心理與厭煩心態,對英文教學活動不感興趣也為英語教學造成了一些障礙。高職學校的老師構成比較單一,在學科構成、年齡結構、工作崗位構成以及專職教師和兼職老師的比例構成上都還不甚合理,而且不少青年教師依然沒有專業知識實踐經驗、必需的專業知識和課程理論知識,而且這部分老師多數為英語專業出生,語言運用能力較強,只是由于對職務教學實踐工作的特殊性還沒有充分的了解,雙師型老師總量不夠,應該說,高職師資隊伍構建問題,依然是影響制約中國職業技術教育課堂教學模式變革、發展和提高的關鍵。所以我們應該加快建設一批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唯有如此方可適應現代化授課對培養學生專業職能力量的需要。
(三)高職英語教材內容缺乏專業特色和實用性
當前很多高職學校所用的教科書都在沿用普通本科生教學,并過多地關注于專業性。而事實上高等院校英語課本比一般的本科生課程更需要突出應用型、實踐性。而目前,大部分學校所用的教科書都有《新編實用英語》《新一代高職高專英文課程》等多套我國統編的課本,而此類課程的寫作內容多著眼于單詞、句法以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科學性較強,而各個模塊基本上都是由長篇專業性論文所構成,而應用文的仿真作文則相對較少,因此高等院校英語教學不僅是要打好英語基本功,更要著重訓練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模式指導高職英語教學改革
(一)提高教師能力,培養雙師型教師
國家教育部《人才培養水平評估》中對雙師型的要求指標是百分之七十,在一般學校中是遠達不到的。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立的關鍵。以我院為例,我們學校經常和完達山公司和九三公司合作,邀請公司單位的主管干部定期到我院指導教育工作,給我們院系教師提供了校外課程和實習基地,我們的學院派老師也定期去他們那兒培訓,以確保學校企業管理與合作教育方面的信息得以更有效的交流,同時注重培訓雙師型老師,選派了部分英語老師到公司、農場掛職培訓、頂崗實習。學生們具備較堅實的英文基本文化功底,在實際運用上也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和豐厚的教學實踐經驗。
(二)高職英語教學內容和教材的改革
在校企聯合的重大背景下,教學內容都需要學生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來添加或修改老師在教學上的內容,而不同專業領域和不同職位的教學人員對英文能力的要求程度也是不相同的,因此我院學校針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差異而選用了不同的英語教材。
例如:建筑專業的學生使用是《建筑英語》、機電系學生使用的是《機制英語》,經貿系的學生使用的是《商務英語》等等。拿機械系為例,講《機制英語》的機械老師通過自身在公司工作過的切身感受,會在課堂上講解公司數控車床中各個部分的英文名稱,從而教會學生看懂簡單的英文技術資料,產品計劃等,課堂上講解的知識點變得生動起來,也不能再單純拘泥于書本教條,而是源自于機械老師在公司工作時候的一手資料和經歷,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更新知識點和內容,使教學內容和行業現狀緊密地結合起來。
(三)高職英語教學方法的改革
1、情景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老師針對教學內容創造具體、真實、自然的口語情境,讓學生利用英語投入其中,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把高深的系統化的語言內容情境化、具體化,把語言知識透過形式的教育活動放到學生眼前,使學生在自覺或不自覺中接受。在高級職業英語課堂中,常常面臨著培訓方案和方法與用人單位實際要求的技術和規范相互脫節的問題。
2、任務教學法
任務教學法主張將教育的中心從老師和課堂上轉到學生。課堂中總是圍繞著給定的課程任務進行,使每節課目的目標具體、教學內容實際、學習效果良好,因此這種教學模式也被總結為工作任務教學模式。在英語課堂上,我們也能夠按照教學的目標,在設計一定的工作崗位下使用英文進行某個工作任務,比如當車間經理迎接外賓參觀乳業車間時,就必須用英文講述乳業車間的工作概念、流程并且進行簡短的交談,學生采用探究、互動和合作的方法掌握并運用英文。
結語:經過近幾年的嘗試,在校企合作這一模式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高職院校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水平,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感受企業生產實踐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適應崗位的能力,提高就業率。
參考文獻:
[1] 趙妤. 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探索——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J]. 現代商貿工業,2016,37(34):369-370.
[2] 尚柳歌. 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探索[J]. 魅力中國,2020(46):49-50.
[3] 吳曉磊. 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 現代交際,2019(10):170,169.
[4] 賈夢霞. 產學合作教育背景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探索[J].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9):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