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峰
摘要:著名的經濟學碩士以及投資大師巴菲特曾經說過:“興趣永遠是第一位的,財富隨興趣,而不是興趣追隨財富。”巴菲特從小就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并且圍繞著自己的興趣不斷鉆研,所以他獲得了成功。這一道理放在目前的教育中也是同樣適用的。在教育過程中,如果教師耗費大量的時間去講解知識,但學生沒有任何學習興趣,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是無法得到提升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相比于知識傳授而言,興趣激發更是教師最應該完成的一件事情。基于此,本文就以初中生物學科為例,論析興趣激發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生物;興趣激發;方法
興趣本身就是學習活動中的重要動力,在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之后,他們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能夠產生明顯的幫助。但是在之前的生物課堂教學中,可能很多教師在培養學生興趣時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導致現階段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基于此,下文就圍繞著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的興趣培養提出幾點切實可行的建議。
一、展示趣味生物現象,攫取學生注意力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直接將這些概念性的內容全部呈現在學生眼前,那么學生第一時間感受到的就是教學的枯燥性,而并非教學的生動性。因此,在現階段的生物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作為教師,首先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和期待感。而為了完成這一目標,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例如對于很多學生而言,他們對于一些未知的事物,其實內心是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但是在之前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可能教師沒有從學生的視角考慮。因此,在現階段得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合理地轉換方式。比如在教學初中生物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自然界中的一些神奇生物現象,在展示之后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示逆生長的燈塔水母現象,燈塔水母一般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它們會以微生物為食,他們只有四、五毫米的個頭非常小,也被稱為燈塔。一般而言,燈塔水母身體透明,通過肉眼就可以看到其消化系統。在特定條件下,燈塔水母可以從性成熟階段逆生長到幼蟲階段,無限循環,類似于“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圍繞著這一神奇的生物來進行展示,在看到這一神奇的生物現象之后,學生會產生非常明顯的興趣,能夠以一種更為主動的姿態去圍繞相關知識進行主動探究。在這種情形下,就能夠充分激起學生在學習中的實際興趣。
二、給予多重嘗試機會,增長學習自信
對于很多學生而言,他們之前在生物學習過程中一般是按照教師的指示去對一些生物知識進行探究或者是解決一些問題,所以在這一教學模式下,很多學生很難通過教師的引導去獲得學習自信心。在這種情形下,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自然很難得到激發。因此,在現階段的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習的機會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主動嘗試的過程中去了解到不同生物現象的由來,增長他們在生物學習中的自信心,讓其未來能夠以更為主動的角色去學習不同的生物知識。比如在教學“種子植物”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浸軟的玉米種子,然后讓學生先觀察外形,在觀察了外形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刀片將玉米種子從中央縱向剖開,然后滴一滴碘酒,學生可以用放大鏡來觀察種子的形狀、位置以及顏色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認真地觀察,說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在學生說出想法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給予鼓勵,讓他們能夠在得到肯定之后更加積極地去進行深入的研究。同時,在這一環節中,不同學生觀察的角度不同,可能他們得出的一些結論會存在差異。因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深入思考、互相研究,在互相研究、不斷思考的過程中,其實學生會產生非常明顯的成就感。在這種情形下,就能夠讓學生對于生物知識學習有一定的學習欲望,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更多的主動性。
三、重視學生學習感受,獲得積極學習情感
在之前的生物教學中,教師可能更加關注自己所教學內容的完整度,并不在意學生在課堂上是否活躍度較高或者是學生是否通過教師的講解透徹地掌握了相關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采取有效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興趣激發,導致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夠積極。因此,在現階段的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體驗式教學法。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活潑好動,如果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體驗式的教學活動,那么學生能夠更有參與感,能夠以一種更為主動的方式去去探究生物知識,加深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實際認知。比如在初中階段,學生會認識顯微鏡。在認識顯微鏡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顯微鏡去觀察一些不同的自然生物。比如學生可以用顯微鏡來觀察動植物細胞的組織切片、真菌、細菌等不同的微生物,同時學生也可以去觀察其他物質的表面細微結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發現通過顯微鏡的應用,自己可以把這些微小的生物不斷放大,讓自己更加清晰地去了解這些微小生物的一些實際特點。借助這樣的教學實施模式,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生物學科的實際魅力,進一步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在現階段的生物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除了在課堂上來帶領學生進行學習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比如在研究“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這一單元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進行戶外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找出生物圈的綠色植物,并且通過拍照的方式進行記錄,分析這些不同綠色植物的實際特點。在這個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了解到生物知識,讓其能夠產生更多的愉悅感和自信心,以此能夠充分增長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關于學生的興趣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通過生物興趣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更為積極的狀態,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現階段的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深入的思考,立足于學科特點去引入不同知識,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忱. 淺談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 才智, 2017(8):1.
[2]楊永連. 淺談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4, 000(046):131-132.
[3]郭翠英.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J]. 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 20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