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華
數學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抽象性特點,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在初中數學中,既能借助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抽象化的內容,加強學習效果,亦能促使數學知識回歸到生活,鍛煉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說,將生活化教學和初中數學知識有機結合,是優化教學過程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學生形成系統化的知識架構。基于此,本文就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上的有效應用展開了探究,以供參考。
一、構建生活化情境,提升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學習環境尤為重要,為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滲透,對此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創設相應的生活化情境,為課堂增添一抹趣味,以達成調動學生學習興致的目的。同時,設置合理的生活化情境,還能促使抽象化的數字知識轉化為具象、生動的內容,便于學生認識和理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繼而培養他們的抽象性思維。在具體運用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技術或是情境教學法,結合課本內容營造學生熟悉的場景事物,從而提高該教學模式的有效性[1]。
如在學習“軸對稱”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向學生展示是樹葉、臉譜等軸對稱性的事物,以供學生參考,幫助他們認識什么是軸對稱,而后,再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軸對稱在生活中的應用,諸如軸對稱設計下的建筑物、大橋等,以此創設豐富的生活化情境。
二、積累生活化素材,豐富教學內容
基于初中時期正是培養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關鍵階段,對此教師在運用生活化教學時,要注重對生活化素材的積累,一方面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能夠對學生的數學思維予以引導和培養。即在實踐中,要注意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化素材的結合,在課堂上積極聯系生活事例,提高教學實踐性、實用性。加之,初中數學教材中涵蓋著大部分的理論性知識,對于學生的抽象思維有一定的要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初中數學,則需要教師靈活運用生活素材來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如在學習“概率”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抽獎或是買彩票這些生活事例來輔助講解這一知識點。這樣既符合了學生熟知的要求,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概率”,以便于后續能夠靈活運用這一知識以及能夠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同時也能順利推進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授課質量,達成教學目標。
三、增強與實際問題的聯系,提高應用能力
對于初中教學而言,一方面要傳授學生課本知識,另一方面要注重培養他們的應用能力,這也是新時期教育的主要目的,只有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才能確保其“學而有效、學而有用”。對此在實施生活化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強調學生的應用能力,這也能夠起到檢測生活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成果的作用,以便教師能夠靈活調整教學方式,提高教學實效性。具體來說,生活化教學的應用不應只停留在創設情境和是舉例子的層面,需要進一步強化和生活實際問題的聯系,才能真正達成訓練學生應用能力的目的[2]。
如學習關于“追逐問題”時,很多學生就很難梳理清楚其中各個條件的關系,對此教師可利用學生熟知的賽車問題或是通過真正的追逐活動來講解這一知識點。通過這樣實踐性活動,來講述數學知識,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題意,明白各自條件的關系,繼而找到做題思路和解決方法。總的來說,教師需要在生活化教學中,組織一些實踐性活動,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才能深入把握數學題目的內涵,通過這樣的實際操作,既能夠鍛煉知識運用的能力,提高學習水平,且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為日后做題奠定下扎實的基礎,從而促進綜合素養的發展。
四、總結
初中數學的課程內容相對小學更加復雜、抽象且難懂,需要教師有效運用生活化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在實踐中,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創設積極的生活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致,為此教學模式的順利推行而做好基礎;同時也要不斷挖掘生活素材,將其合理融入教學內容中,能夠起到良好的引導效用;此外要強化和生活實際的聯系,提高教學實踐性,從而優化學生的應用能力,以此為日后的學習提供思路。
參考文獻:
[1]任海林,趙學娒.淺談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考試周刊,2020(52):67-68.
[2]羅亞.淺析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界:綜合教育,2016(3):124.CCD137D3-C951-4599-A944-7113524E77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