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是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暴發后的流行與發展情況,又稱“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給全球人民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新冠疫情深化了我們對國家治理、國際合作及國際格局變化的理解。抗擊疫情需要世界各國積極合作,在疫苗研發、醫療物資、防控經驗等方面相互交流,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但是在疫情初始階段,西方國家對疫情并不重視,很多人并不會戴口罩。自文藝復興開始,西方人民過度強調自由、民主,因此西方大多數人認為戴口罩是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也是對自己自由民主的損害,導致西方國家新冠疫情越來越嚴重。在新冠疫情的治理中,中國彰顯了自己的智慧,體現了中國的價值觀,積極應對新冠肺炎對中國民族的威脅,并在短暫的時間內遏制住病毒的大規模擴散,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在新冠肺炎的治理中,充分體現著中華民族寶貴的價值觀,中國價值觀呈現的強大凝聚力、推動力和影響力,值得我們進一步弘揚。
新冠疫情對世界各國的沖擊力是極大的,尤其是人類經濟秩序和經濟活動,這種影響是前所未有的。疫情到來之后,世界各國逐漸進入全要素對抗時代,中美關系的惡化就是典型的例子。世界經濟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瞬息萬變。在疫情爆發初期,除我國外,世界各國對新冠疫情的關注程度并不高,甚至不以為然,導致疫情在國際間迅速傳播,并且逐漸進入爆發期。自疫情開始,我國便加大了對新冠疫情的重視程度,一切的治療均以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為目的,封城、隔離等措施有效遏制了新冠疫情的蔓延,并為世界各國預防新冠疫情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經驗和空窗期。新冠疫情是世界百年未見的大疫情,各國對疫情的看法和預防政策均不相同,在不同的治理下,各國新冠疫情的治療效果也不相同。不同的治療效果折射的是背后各國治理體系的價值觀差異。中國在新冠疫情治理中充分展現了大國精神,體現了大國智慧,也再一次證明了中國在世界中的地位,對世界疫情防控做出了積極貢獻。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蘊含著普世的價值觀,在新冠疫情的治理中充分體現出了中國的價值觀。中國取得的良好的疫情防控效果,靠的不僅僅是先進的醫療技術,更充分吸收了中國的價值觀,從中國價值的視角對疫情治理能力進行關注,可以探究中國成功的深層原因,具有重要意義。
一、價值共識:中國價值觀是疫情治理中做出的理性選擇
(一)中國價值觀——天人合一的自然觀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國古代看待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態度。古人認為,自然結合人類社會一切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是相互聯系,有平衡的。隨著時間的發展,不同的學者對“天人合一”都有著不同的看法,卻有著一個共同點,即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1]。“天人合一”作為一種哲學思想,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對人與自然的重視,對自然規律的重視,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進入新時代后,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天人合一”的思想并沒有被遺棄,反而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這種崇尚自然天道、追求天人合一、講求和諧共生的價值觀,成為新時代新冠肺炎疫情治理的重要理念。新冠疫情的治理不能違背自然規律,要關注到自然的變化,關注到人對自然的影響,講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二)中國價值觀—團結協作的全局觀
守望相助、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是中國的優良文化傳統。所謂的全局觀,指的是事物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發展過程,從空間上說具有廣延性,是指關于整體的問題[2]。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并不是局部工作,而是全國性的工作,因此疫情防控政策需要顧大局、從全方位進行治理,而不是將目光僅聚集在某個點。疫情防控期間,不僅僅是中國的防控政策講求全局觀,中國人民的行為也是從全局的角度看待問題,主動進行自我隔離。全局觀是中國價值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識大體、顧大局為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國講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互幫互助、團結協作,這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一直指引著中華民族向前發展,故而也是新冠疫情期間中華民族人民攜手抗疫、共渡難關的重要法寶。
(三)中華價值觀——遵紀守規的行為觀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紀律規范是人們正常活動的行為準則,若是沒有紀律規范,整個社會秩序將會變得混亂不堪,紀律規范在集體行為協調方面起著重要作用[3]。在抗日戰勝期間,中國共產黨便嚴格遵循黨組織的紀律,重視黨的紀律建設,最終獲得了抗日戰爭的成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國人民堅持黨的領導、講紀律守規矩,嚴格遵循國家的疫情防控要求,為我國的疫情防控工作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功的必然要求。
(四)中國價值觀——堅韌不拔的奮斗觀
奮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在幾千年的演化中,中華民族正是依靠著堅持不懈的奮斗締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4]。偉大的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與生俱來的優秀品格,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眾多仁人志士滿懷高尚理想,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鑄造出中國文化特有的價值觀。先輩們的奮斗也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在新冠疫情期間,無數醫務人員奔赴前線,在疫情防控中克服艱難困苦,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最終為新冠疫情的防控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五)中國價值觀——勇于擔當的奉獻觀
奉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德源遠流長,是中華瑰寶,是文明之光,一直激勵著中華兒女砥礪奮進[5]。在中國歷史上許多英雄人物以勇于擔當的奉獻精神迎難而上,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泰戈爾有一句名言,“我們必須奉獻生命,才能獲得生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艱難情況下,無數白衣天使義無反顧地奔赴疫情最前線,致自己的生命危險于不顧,充分地發揚了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正是這種勇于擔當的奉獻精神,促使我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勝利。
二、價值優勢:中國價值觀在疫情治理中
獲得生動呈現
(一)充分體現中國價值觀在疫情治理中的凝聚力
大浪淘沙五千年,歷史積淀了無限的滄桑,人類創造了無盡的輝煌。在歷史的演進中,無數的民族喪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卻走過了歷史長河,至今不息,這靠的便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俗話說,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集體主義原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獲得了充分體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整個中華民族都在為疫情防控做努力,整個社會所有的工作都圍繞疫情防控這一目標[6]。各方著眼大局,積極地在全國推行網格化管理,有效地遏制了新冠疫情的蔓延,在新冠疫情有所控制之后,全國人民又開始著眼于疫情之后的復工工作,全國人民都在向著一個目標努力,使經濟社會有序發展。事實證明,從集體主義原則出發,著眼大局,可以實現全國一盤棋運轉。中華民族具有不竭的凝聚力,中華民族有不變的民族魂,這是中國團結協作價值觀在疫情治理中的很好印證,更對我國的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極佳的效果。
(二)中國價值觀是疫情治理的推動力
新冠疫情可以說是“世所罕見”,是世界百年未有的重大疾病。在這個危急關頭,中國共產黨并沒有放棄人民群眾,而是將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最終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7]。在疫情治理中,我們牢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相較于西方國家以傷害人民的生命安全為代價進行疫情防控工作,我國的疫情治理直觀地體現了“人民至上”的價值觀念。
1.疫情防控政策的制定要以人民利益為重
把疫情防控抓好抓實抓細,制定針對性的措施,要從根源進行治療。
2.重視人民的力量
在疫情的防控中,中國共產黨著重激發人民群眾的磅礴力量,推動中華民族全體人民共同應對疫情,沒有人是被放棄的,任何人都可以為疫情防控作出自己的努力[8]。“白衣戰士”“社區戰士”都是疫情防控的貢獻者,14億人民緊緊團結、一起奮進,為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控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工作報告中不僅一次指出,要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黨員干部在疫情中為人民生命健康擔當作為。正是因為“人民至上”的中國價值觀的影響,形成了疫情防控治理的強大推動力,也是中國價值觀的優勢。
(三)中國價值觀在疫情治理中凝聚出巨大的影響力
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近現代史上,已深嵌著中華各民族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足跡,中華民族團結凝聚的偉大力量向世人展現了中華民族亙古至今的價值觀[9]。勇于擔當一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在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充分體現著中華民族團結凝聚的價值觀念。從中央到地方,每一級的共產黨員積極奮斗在前線,為疫情防控工作奉獻自己的力量,譜寫出同心同德戰疫情的英雄凱歌[10]。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的疫情防控工作并不是零散的,所有的中國人民都在響應國家的號召,順應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將所有的疫情防控資源聚集在一處,做到疫情防控工作的規范化開展,實現疫情防控整體效果最大化。在中國共產黨強有力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團結凝聚,為世界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力量,也為世界其他國家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做出了榜樣。
三、價值弘揚:中國價值觀在疫情治理中
得到實踐升華
中國價值觀已經延續千年,但是一直未有明顯的展示,新冠疫情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契機。在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進一步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使中國價值觀進一步得到升華和弘揚[11]。
(一)充分發揮中國價值觀的實踐作用
中國價值觀并不是被束之高閣的理論,而是實際運用于社會實踐,因此最終的目的是服務社會、服務現實。面臨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要充分發揮中國價值觀的實踐作用,努力抓好防控。
1.全球疫情形勢并沒有得到解除
新冠疫情仍然存在,我們要一直重視對新冠疫情的預防。在全球疫情形勢并沒有解除之前,每個人都要積極配合防疫要求,做好不傳播病毒,做好自己的防控,避免病毒過度的蔓延,加大疫情防控的難度[12]。
2.當前疫情沒有完全消失,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
疫情防控不再是社會的主要目標,這種情況下,要盡快穩步有序抓好生產,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運行。充分發揚中國價值觀的作用,可以在全社會形成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的共識,營造共同努力的氛圍。
(二)著力形成中國價值觀的強大力量
中國價值觀一直對中華民族起到有效的引導作用,中國價值觀蘊含著正能量。在新冠疫情治理中,要積極弘揚中國價值觀的正能量,使其成為疫情治理的重要力量[13]。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共產黨便加強了對疫情的重視程度,并迅速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及時制定預防措施。全國上下迅速行動,萬眾齊心對抗新冠疫情,這種強大的整合和動員能力是中國共產黨的優勢,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中國面積較廣,很多政策并不能第一時間傳到全國各地,因此我國在新冠疫情治療初期,也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問題,人民群眾卻從大局的角度看待問題,積極地配合防疫政策,做好自我隔離,做好自我防護,避免疫情的擴大化,中國的價值觀在這段時間內獲得了充足的體現[14]。
參考文獻:
[1]周建新,譚富強.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國文化產業政策的維度識別與模式建構[J].中國文化產業評論,2021,30(1):117-129.
[2]吳銳澤,閆云鳳.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醫藥用品全球價值鏈的影響[J].“一帶一路”與中國-東盟合作發展研究,2021:160-176.
[3]徐曉林,劉帥,毛子駿.國家生物安全治理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治理為例[J].風險災害危機研究,2021(1):3-18.
[4]劉瑋瑋,賈洪波.新冠肺炎疫情中老年人生命健康權保障:基于制度倫理的視角[J].哲學探索,2021(1):190-203.
[5]李俊.重大公共危機治理中黨的領導實現機制探析:以新冠肺炎疫情應對為例[J].黨內法規理論研究,2021(1):189-208.
[6]彭忠信,陽素云.新冠肺炎疫情治理蘊含的中國價值觀探析[J].決策探索(下),2021(5):8-9.
[7]代海軍.突發事件的治理邏輯及法治路徑: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為視角[J].行政法學研究,2021(2):53-66.
[8]Jose A.Puppim de Oliveira,樊文雪.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公共治理失序:巴西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中的府際關系[J].復旦公共行政評.
[9]胡平平.數字技術賦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為例[J].管理研究,2020(1):112-123.
[10]楊娜.歐洲模式的韌性:新冠肺炎疫情與歐盟衛生治理[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20,37(6):74-98,6-7.
[11]唐皇鳳,吳瑞.新冠肺炎疫情的整體性治理:現實考驗與優化路徑[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7(3):1-13,172.
[12]孫吉勝.新冠肺炎疫情與全球治理變革[J].世界經濟與政治,2020(5):71-95,157-158.
[13]李維安,陳春花,張新民,等.面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治理機制建設與危機管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專家筆談[J].經濟管理,2020,42(3):5,8-20.
[14]唐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社區治理挑戰應對:基于城鄉規劃與公共衛生視角[J].南京社會科學,2020(3):8-14,27.
作者簡介:王夢塵(1996-),女,漢,北京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