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園林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構成環節,在建設綠色環保城市生態圈和打造城市美觀形象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城市園林設計在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的同時有利于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數。對于形成人、動植物、城市建筑和諧共生的城市整體生態規劃有著非凡的意義。本文以城市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生態位為出發點對城市生態園林進行初步的探究,以植物配置生態位的要求和營造策略為切入點,進行植物配置要求與策略的探討分析。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景觀規劃作為優化和改善城市環境的有效措施,在城市生態系統的建設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隨著城市建設的進一步發展,生態植物景觀在城市園林設計建設中的地位和影響正在不斷提高。
一、城市園林中植物的功能
盡管,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但土壤酸化、霧霾和水污染大多被忽視。當前潛在的環境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城市園林的建設可以保證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在高質量的環境中生存[1]。高質量的城市景觀可以增強居民居住自豪感和居民對環境的關注,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環境的生態性,在此基礎上,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城市綠化的重要性。植物系統是城市生態園林設計中極其重要的一個部分,除擁有搭建城市園林景觀、維系城市生態平衡和環境美觀的重要功能外,還能夠將不同植物通過分區配置形成良好的分割空間的功能,形成靚麗的城市風景線[2]。
在城市園林設計中,各種形狀和色彩的植物可以補充多余的空間進行裝飾,形成開放、半開放、完全封閉或垂直的空間。此外,許多植物都具有一定的空氣凈化能力,植物們可以將二氧化碳吸收并轉化為氧氣釋放到空氣,從而改善該地區的空氣質量。植被和其他植物還具有穩定土壤和水的功能,可以避免土壤侵蝕,保護水資源和調節氣候。同時,美觀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視覺吸引力,可以集中人們的視線,吸引鳥類和其他生物的聚集并發揮觀賞性功能。在園林設計中,應當優先考慮植物景觀的創造和環境保護,而后是審美配置,最終以期對園林植物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和設計。
城市建設過程中,植物景觀是城市建設和人文環境的綜合反映,具有廣泛的實用價值。城市園林植物設計應遵循生態、和諧、平整、美觀的基本原則,平衡園林綠化、生態環境和美學,采用靈活的藝術設計手段和易于獲取的材料,滿足植物的需求,科學布置,提高城市園藝水平[3]。
二、城市園林中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則
考慮到城市園林功能由強到弱的基本順序,在城市園林設計中還應考慮植物之間的組合和協調,形成樹木、灌木、草坪、樹葉和常綠植物相互關聯的效果。因此,在城市生態園林設計中所選植物應符合當地文化環境。要達到此效果需要在設計規劃時滿足不同植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效應,使其具有一定的變異性,滿足園林的整體風格、植物的形狀、顏色和比例,在生動活潑的基礎上保持整體的穩定性和統一性[4]。還需要結合植物與環境的適配性進行植物的選擇,以使植物配置適應環境,從而避免植物和環境之間影響,產生生態沖突。此外,我們需要遵循平衡的原則,靈活運用不同的顏色、品種、數量,以便產生不同的感官呈現,同時結合生態學原理建立自然平衡,使園林景觀中的植物系統獨立[5]。
(一)因地制宜原則
城市景觀美化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因地制宜的要求。結合園區地質環境,根據植物特點和生活環境要求,確保設計的合理性,使其真正可行,實行植物科學結合,在引進植物栽培時,要保證植物在這種環境下的穩定發展,不能盲目引進田間園林植物,而要注重當地園林的發展和種植。植物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地球上有許多自然群落。它們不是由單一的植物群組成,而是從多種植物和其他生物中提取的。因此,在城市景觀規劃建設過程中,應嚴格遵循自然發展規律,注重景觀多樣性,使景觀滿足城市發展的要求[6]。
(二)季節適配原則
由于植物生長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在城市園林設計規劃的分布上必須充分考慮植物的季節性。春天的時候植物發芽,這個時候這種植物很難快速成長成型[7]。與植物相結合,應考慮不同植物之間的時間和空間關系,以避免大量植物在狹窄的空間中密集聚集。此外,視覺效果可以通過結合植物的高度來提高,防止植物爭奪過多的營養,形成植物之間的不和諧感[8]。
1.春季
春天氣溫明顯上升,在萬物復蘇的過程中,大多數綠色植物開始發芽開花。因此,春季園林裝飾設計應與綠色植物的開花期相結合,有效提高城市園林的裝飾效果[9]。一般來說,園林植物的春季配置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①結合綠色植物的開花規律。以綠色植物的顏色變化為特征,從分層配置入手,通過多種顏色的組合,增加城市景觀的多樣性[10]。
②加強各種綠化植物的外形組合,如葉子、顏色等,通過分層配置改善花園裝飾。
③混合配置。對于不同顏色的植物,最好采用混合調整的方法來改善花園的裝飾,使其呈現豐富多彩的觀感(見圖1)。
夏季氣溫顯著上升,氣候炎熱,降水量顯著減少,導致城市高溫預警和城市綠化難度加大。因此,在夏季的城市綠化植物配置中必須結合該地區的氣候環境選擇能夠適應氣候變化的植物。夏季的雨季和旱季通常較少。夏季主要種植柳樹可以增加花園的美感,柳樹有細長的枝條,生活條件要求較低,它們針狀的葉片能有效抵御風沙,顯著降低城市空氣中的粉塵水平。同時,不同季節的柳樹顏色也有明顯的差異,這對城市景觀的顏色變化產生了積極作用。在中國北方景觀中創造的銀杏樹不僅高大美麗,而且在夏季有茂密的綠葉,為游客提供了涼爽休息的最佳場所,而且在夏季和秋季銀杏葉顏色明顯變化,由綠色變為金色,提高了城市景觀的視覺美觀性。
3.秋季
秋季是炎熱和涼意并存的季節,秋季總體氣候變化差異較大。一般來說,秋天是所有干旱和秋收的開始。尤其是在北方,由于冬天非常寒冷,綠色植物通常在落葉前變黃,最好選擇本地植物。改變植物的顏色對提高城市園林的觀賞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如銀杏。銀杏樹通常有高大的樹形和濃密的葉子。從夏天的綠色到秋天的金色世界,它們可以有效地放大花園的視覺沖擊力。盛開的楓葉和美麗的樹葉,使得秋天變成了紅色,這不僅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而且極大提高了城市園林的觀賞性。
4.冬季
雖然,冬季南北氣溫普遍偏低,但南北溫差非常明顯,尤其是在以風雪為主的北方地區。園林布局很難維持具有新意的美觀效果,因此,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合理配置溫室,需要充分考慮植物的抗凍性和耐寒性。此外,建議在冬季選擇松樹,松樹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一向是正人君子的代表,有著高尚的道德寓意。
(三)城市園林設計中的生態植物配置營造策略
1.植物群落搭配
不同的植物群落有不同的大小,必須合理地設置在水平面上。為了保證植物群落的穩定和發展,可以規劃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結構。樹木、灌木和土壤植被的組合只是植被群落的一部分。設計師應根據當地植物群落的生長狀況,結合生態和景觀美學設計方法,尋找適合城市生態系統的景觀設計方案。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活習性,因此,城市園林綠化也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根據園林綠化的具體需求,需要整合不同專業領域的知識,確保工程展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這對相關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要求有一定的美學和技術技能。城市中有許多景觀缺乏創新的花園;植物配置也不合理,這限制了園林的整體設計程度。因此,在同一氣候區,植物的位置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生態因子的差異。土壤波動導致不同的坡度和位置,以及風向和濕度等小氣候條件的影響,使得土壤不同,并在小范圍內形成明顯的異質棲息地,這有助于當地植物群落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和保護。坡面光照強度大,地表溫度高,地表水蒸發快,不利于大多數植物的生長;背陰坡土壤水分和養分條件相對較好,因此,微地形邊坡更適合修建大型草坪供人類活動,邊坡可以培育多種蔭蔽植物,創造出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植物景觀。
2.調節植物間關系
不同的物種有不同的生長條件,植物之間生長的營養成分也是必需的。為了讓這兩種具有不同生活習性的物種能夠長期共存,必須確保植物之間的相互依賴。如,蘭科、雪松等植物與菌根共存;一些植物的分泌可以刺激其他植物的生長;有些植物分泌物不利于其他植物的生長,如松樹和云杉[11]。在植物配置方面,應該了解植物的位置和特點,并根據平衡原則將不同類型的植物結合起來。設計師需要了解植物在不同生產時期的形態變化,根據設計和平衡的原則,有意義地將植物群落與生長結構的自然變化結合起來,針對不同的環境對象進行不同的植物培養。因此,在植物安置和適當的科學證據中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見表1)。
3.突出當地特色
考慮到不同的區域條件、氣候等因素,為了制定更有效的城市園林綠化策略,應根據區域環境和選擇的施工工藝選擇綠化植物,以提高城市園林質量。植物的選擇必須符合該地區的實際情況,才能有效地提高植物的生產力。充分考慮園林的生態構成,營造更加優美的景觀,有效節約植物的維護成本。考慮到不同地區的城市規模不同,經濟發展速度也不盡相同,自然資源與歷史、地理和文化不同形成了城市生態公園的設計應考慮當地自然資源的開發的最優解,以及選擇能夠適應當地條件、當地文化特征的植,將其作為城市園林設計的一部分。在設計過程中,選擇了最適合當地的樹種,種植大量本地品種時本地特色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帶來生態效益,并為植物創造合適的生態位并設計場地條件,通過光輻射、溫度和土壤養分等環境因素影響群落的生產力。
四、結語
城市生態園林設計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城市生態園林設計能夠促進建設低碳城市,提升城市形象。植物在生態公園的設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改善人們的生活條件,促進城市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城市植被作為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還可以為人們的健康舒適生活創造條件。要實現現代園藝生態,就必須考慮設計原則,合理利用植物檢疫,協調發展生態園林,改善市民和社會的城市生活條件,進一步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偉,喬雪娟,林艷虹.園林植物保護與城市生態環境探討[J].林業科技情報,2020,52(2):102-103.
[2]侯劍飛.探討園林植物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20,43(9):224-225.
[3]李秦文.鄉土植物在城市生態園林設計中的應用及研究[J].農家參謀,2020(5):99-104.
[4]鄧一琳. 探討西北地區城市生態園林的合理構建[D].蘭州大學,2019.
[5]楊建華.生態文明建設下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現狀及措施研究[J].花卉,2019(20):253-254.
[6]胡曉媛,李玉廷.城市生態風景園林設計中植物的主要功能和配置方法[J].現代園藝,2019(6):71-72.
[7]文藝.城市園林植物配置的生態方法[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15):191-194.
[8]岳蛟,馬友華,王強,等.城市生活污泥在園林中的應用及生態風險評價[J].北方園藝,2018(7):98-104.
[9]優化城市園林綠化生態功能的策略與方法:以昌平區西部地區環境整治工程為例[C].2017北京園林綠化建設與發展,2018:91-96.
[10]曹霞.城市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配置方法[J].同行,2016(15):30-35.
[11]吳光洪,敬婧,吳雙躍,等.南暖溫帶城市公園植物群落結構研究:以青島、徐州為例[J].浙江林業科技,2016,36(3):36-42.
作者簡介:李羲霖(1990-)女,漢族,云南省昆明人,園林設計工程師,碩士學歷,研究方向:園林設計,風景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