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僖
摘要:本文簡要分析了幼兒園傳統節日園本課程開發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傳統節日課程資源匱乏、幼兒學習傳統節日的積極性不足、傳統節日宣傳效果差。針對這一點,提出了開發傳統節日資源,打造特色園本活動的具體措施:園本教育注重傳統節日資源的開發,并將其引入到項目規劃和教學模式的構建中,以促進特色園本式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傳統節日;課程資源;家園合作;
引言:中國傳統節日歷史悠久,影響深遠。開展寓教于樂的傳統節日園本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利用傳統節日資源開發園本課程已成為推動幼兒園課程改革與發展的熱門話題,隨著國際視野的開放和學前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傳統節日園本教育項目的發展在課程目標、課程資源、課程實踐等方面遇到了新的困難和挑戰,傳統節日園本教育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一、當前幼兒教育園本課程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目標開發的封閉性問題
傳統節日在目標模式下的發展會導致目標體系的封閉和失衡。具體表現為:第一,關注社會多于關注個人。課程的目標往往包括“感受祖國文化的廣度和深度”、“傳承民族文化”和“促進社會和諧”,表達傾向于社會責任和需求,忽視了年齡特點和幼兒個體的學習需求。第二,強調知識而不是經驗,過于注意知識的傳授。例如,目標維度主要關注“知道什么”、“該知道什么”,缺乏對幼兒節日獨特感受的探索和對傳統節日基本經驗的挖掘。第三,集中力量而不考慮民主意見。建立園本課程目標的力量主要集中在管理方面,教師和幼兒只需循序漸進、機械地編寫“教材”,沒有創新的余地。
(2)課程內容開發的隨意性問題
中國傳統節日中可以轉化和利用的材料和資源是相當可觀的,尤其是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獲取資源帶來了便利,但也帶來了弊端。首先,它是隨機組合的,如節日傳說、節日服裝和流行游戲,導致課程內容豐富多樣,增加了幼兒的學習負擔;同時,由于缺乏科學嚴格的篩選,導致一些不恰當的封建活動進入幼兒園。第二個是簡單的組合:例如,藝術領域對應于民間手工藝,藝術領域對應于民歌,語言領域對應于節日傳說,體育活動對應于流行游戲。
“文化傳承”是傳統節日教育園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的主要趨勢。例如,調查收集節日日歷、節日習俗等資料,并將其轉化為學習清單供查看;開展各種具有節日特色的群眾性活動,如在春節期間組織孩子們對聯、燃放鞭炮、蕩春風等。一些非物質文化資產也進入了這一類,如廣繡、剪紙、陶瓷、藝術品等。這些活動的優點是突出傳統節日的遺產,增加人們的興趣和財富,但不足之處也很明顯。首先,“傳承”要求幼兒園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造成課程開發的困難和浪費;第二,每月和每年都會舉行,這很容易導致教師和學生的倦怠;第三,雖然很多活動都很活躍,但孩子們等待時間較長,參與較少,盲目跟隨較。
二、開發傳統節日課程資源打造特色園本節日活動的具體措施
1、將傳統節日納入課程規劃范疇
園本教育資源應科學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在課程規劃中引入優秀理念,培養孩子的正確觀念,創造具有傳統文化氣息的園本教學。以幼兒園為基礎的學校計劃的內容應滿足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知識需求,并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認知能力和興趣。
例如,在端午節期間,邀請有經驗的祖父母帶孩子們參加活動。他們自然地解釋了處理粽葉和糯米的過程,增加了孩子們的生活知識,激發了幼兒對粽子的熱愛;在孩子們學會了如何做粽子后,每個班都舉辦一場粽子比賽,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粽子比賽結束后,孩子們圍成一圈坐著,老師站在中間,解釋端午節的文化起源。同時,介紹端午節的原始文化,提高了孩子們對屈原故事的理解。
2、運用多元化形式輔助提升幼兒興趣
幼兒園在整合傳統節日教育資源后,應根據節日特點、幼兒年齡等因素設計多樣化的活動形式,激發幼兒學習傳統節日的興趣。例如,整合教育資源的集體或小組教學方法、主題節日慶祝活動的形式、節日競賽、社會實踐活動等。挖掘節日的思想內涵,為孩子們呈現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激發他們的思維創造力,引導他們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以幼兒節、植樹節、國慶節等為主題,以國慶節為例,如何發展具有園本特色的教育方式?幼兒園可以邀請學生及其家長每周學習唱一首歌頌革命和祖國的紅歌,以小視頻的形式在班集體中播放,并在9月底或10月初舉辦“紅歌大賽”。最后,通過微信投票,選舉出最好的一組,讓愛國主義教育“流行”起來。或者,大班的孩子們可以用畫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組織孩子們以《我們愛祖國》的主題創作,給予充分的自主權;另一方面,教師和家長積極關注國家新聞和時事,并每天在課堂上播放。輪流挑選優秀小小主持人,培養孩子的實踐能力和表達能力。小班幼兒則每周聽革命故事和歷史故事,與父母一起參觀紅色基地,開始愛國主義教育的啟蒙。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幼兒園要支持所有的孩子、家長參加愛國主題的活動。
3、將傳統節日融合創新,生成新課程
傳統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節日的傳統文化也并非一成不變。在傳統節日文化教育中,我們也可以充分融入一些創新元素。在努力把握這些節日的經典魅力的同時,還應該賦予它們新的時代內涵,讓節日元素真正扎根于孩子們的心中。例如,針對春節期間壓歲錢的習俗,我們可以結合勤儉節約的教育理念,開展“去銀行”、“小理財師”等活動,讓孩子養成不亂花錢、學會理財的好習慣;在清明節期間,可以安排一次春游,讓孩子們感受大自然中美麗的春天,并進行充分的環保教育。中秋節期間,可以通過嫦娥登月的故事來激發孩子們的航天夢,讓孩子們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結束語:傳統節日文化的精髓應該在學前教育的內容中得到必要和充分的體現,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從小受到影響,滲透并受益于中國獨特的文化情感。將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引入園本課程,對于孩子的個體成長、群體形成、社會發展以及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參考文獻:
[1]陳楚.依托傳統節日文化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2).
[2]彭莉萍.幼兒園課程中融入節日資源的價值與現狀[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17(09).
[3]任春茂.目標模式與過程模式在幼兒園課程開發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