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土壤中微塑料的生態效應與生物降解*

2022-06-09 01:16:06劉鑫蓓董旭晟解志紅馬學文駱永明
土壤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研究

劉鑫蓓,董旭晟,解志紅?,馬學文,駱永明

(1. 山東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土肥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山東泰安 271018;2. 山東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反芻動物營養與生理實驗室,山東泰安 271018;3. 山東農大肥業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泰安 271000;4. 中國科學院土壤環境與污染修復重點實驗室(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

塑料污染物的種類繁多,其產生的微塑料也并非單一的有機化合物,而是包含很多化學成分不同的塑料聚合物,例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氨酯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有機化合物。雖然一些塑料垃圾能及時地被回收利用,但大多數最終通過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等渠道進入環境中,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會富集到土壤中。此外,微塑料在土壤中的污染與一次性塑料產品、地膜等農用材料的使用是密不可分的,灌溉和水培系統、溫室的塑料膜、土壤改良劑中也都有塑料的使用。一旦這些難降解的塑料進入到土壤中,它們就會慢慢地被粉碎成更小的顆粒,從而加劇污染程度。在自然環境下,土壤中累積的塑料能通過光降解和熱氧化降解等降解作用被破碎分解,但是這些破碎分解過程不能完全分解塑料碎片,而塑料作為新型污染物,土壤的自凈能力對其分解能力極其有限,無法更進一步對塑料進行降解,最終這些塑料垃圾會成為直徑小于5 mm 的塑料顆粒,稱為微塑料。土壤中的微塑料會通過橫向和縱向遷移擴大其污染范圍,橫向遷移主要指微塑料通過風、地表水等方式在土壤表層進行擴散,而縱向遷移是指微塑料通過土壤中的生物、水或者各種富集方式向更深層的土壤中進行擴散的過程。目前的研究表明,微塑料已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土壤中,并且有研究表明在30 cm 深的土壤中能發現微塑料的存在。微塑料廣泛的分布面積和較大的環境累積量導致了很嚴重的生態效應,但目前還沒有提出很有效的微塑料降解方法可以應對環境中的微塑料污染。因此本文從土壤環境、土壤微生物、植物體、食物鏈等方面綜述了微塑料的生態效應,并且分析了近幾年研究比較火熱的微塑料生物降解方法,希望能提供一個對土壤微塑料生態效應的詳細描述,并為微塑料的生物降解提供思路和參考。

1 土壤微塑料的生態效應

微塑料因為其本身的持久性、多樣性和豐富性會對土壤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土壤微塑料的生態效應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塑料的主要成分、塑料合成過程中的添加劑、在環境中吸收的污染物。由于顆粒大小不一且密度與土壤顆粒不同,微塑料會直接改變土壤的物理性質。小顆粒的微塑料可以很輕易地被土壤中的生物群體吸收,甚至有可能在食物鏈中累積。此外,微塑料較大的表面積也提供了吸附土壤中污染物的媒介,從而使污染物在這些顆粒上富集。因此,土壤中微塑料既可以被認為是環境污染物,也可以被認為是環境污染物的媒介。

1.1 微塑料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研究表明微塑料會直接影響土壤的密度、無機鹽含量和保水的能力等,較大尺寸(100 nm~5 mm)的微塑料顆粒甚至可以直接破壞土壤結構。由于微塑料的類型不同,每種塑料化合物的密度不同,因此其在土壤中的分布以及對土壤密度的影響也不同。通常,相比于土壤顆粒,微塑料具有更低的密度,微塑料的加入會降低土壤容重。微塑料顆粒的介入也會使土壤的團聚性發生改變,研究表明土壤中72%的微塑料參與了土壤團聚體的形成。土壤團聚體的形成大大增加了土壤的通氣性和孔隙度,研究表明聚酯纖維與周圍的土壤結合后,其形成的團聚體還將影響土壤的保水能力。微塑料顆粒及其團聚性也會為水分的運動創造一個通道,從而加速土壤水分的蒸發,導致土壤表面干裂甚至還可能破壞土壤結構的完整性。植物根系周圍通常會富集很多微塑料顆粒,而這些顆粒可能會通過改變植物根系周圍微生物群落的豐度來影響植物根系周圍的土壤肥力。此外,微塑料還會影響土壤的pH,有研究表明高密度聚乙烯塑料會降低土壤pH,但是其他研究表明聚乳酸和低密度聚乙烯這兩種微塑料能增加土壤pH。目前,不同種類的微塑料對土壤pH 產生不同影響的原因還存在爭議,需要更進一步的試驗研究。

總之,微塑料的存在可能導致土壤理化參數的變化,如土壤結構、容重、持水能力、pH 值和養分含量。這些土壤中的變化可能會通過植物的根系間接影響到植物體的根系發育、生長情況和養分吸收等過程。

1.2 微塑料的吸附性對土壤健康的影響

微塑料具有較大的表面積和疏水性,它能夠將重金屬和疏水性有機污染物等有毒化學品集中在其表面,成為這些污染物的載體,從而對土壤中的動植物造成更進一步的危害。由于微塑料種類較多,且每種材料的化學和物理特性不同,不同塑料材質的表面積和分子極性,也會影響微塑料對重金屬的吸附能力。自然情況下在土壤中放置時間越久的微塑料,會吸附越多的重金屬,比如老化的聚氯乙烯顆粒中積累了更多的銅和鋅。暴露在陽光中越久,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越會增加土壤表面微塑料對重金屬的吸附作用,因此微塑料在土壤中存在的時間越長,其構成的生態危害就越大。塑料制造過程中為了增加其韌性和強度會添加額外的有機或無機添加劑,這些添加劑可能包括除酸劑、潤滑劑、光穩定劑、熱穩定劑、顏料、抗靜電劑、抗氧化劑和增塑劑。這些人工添加劑以及這些添加劑在土壤中吸收富集的有機污染物也會對土壤環境和生物造成很大的影響。微塑料的吸附能力與吸附劑的疏水性密切相關,極易吸附疏水性的有機物。土壤中的疏水性有機物主要包括多環芳烴、多氯聯苯、有機農藥,這些疏水性有機化合物被吸附到微塑料表面后,通常會導致嚴重的復合污染。由于較強的吸附性,在研究土壤微塑料的過程中,有必要檢測土壤中含量較高的農藥、重金屬等其他污染物,來判斷微塑料是否會與其他污染物形成復合污染,從而加劇土壤的污染程度。

在畜牧業中存在抗生素大量使用的現象,而過量的抗生素則隨動物糞便一起排放到了土壤中。微塑料較大的表面積,多孔結構也讓其對抗生素有很強的吸附能力。最近研究表明四環素類抗生素可以與土壤中的微塑料形成復合物,并能在微塑料周圍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產生抗藥性。微塑料是否會驅動抗性基因增加細菌的耐藥性目前尚無定論,需要進行深入探討。

1.3 微塑料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微塑料能改變土壤的理化性質、土壤粒度和土壤環境,而這些改變會直接影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和結構多樣性,從而導致更嚴重的土壤環境問題。微塑料還可以通過吸收太陽輻射來提高土壤的溫度,在寒冷的地區,土壤溫度的細微升高很可能會改變其中的微生物群落。與周圍的土壤顆粒相比,由于微塑料顆粒凹凸不平的表面和表面附著的各種物質,會使微塑料周圍會形成與土壤中完全不同的微生物群落,而塑料周圍的群落形成的生態系統通常被稱為塑料圈(Plastisphere)。塑料圈,是一個最近被命名的人造生態系統,這個術語最初是指從北大西洋亞熱帶環流收集的微塑料上的生物群落。微塑料進入環境后,環境中的細菌或其他原核生物會通過可逆附著率先黏附在微塑料的表面,這些生物會在微塑料表面形成諸如菌毛、黏附蛋白和胞外多聚物等機制促進不可逆的附著,然后隨著各種微生物的附著和增殖生長,生物之間產生更多樣化的協同和競爭關系,最終形成了一個復雜的生物群落,即為“塑料圈”。在海洋中,塑料圈由一些光養生物、原生生物、共生菌落和病原體組成。近5 年塑料圈在海洋中的研究有了一定的進展,但在土壤中塑料圈的研究還比較少。通常塑料圈的生物群落與周圍環境有顯著差異,一些細菌群,如弧菌科(Vibrionaceae)或假交替單胞菌科(Seudoalteromonadaceae),能夠在塑料圈中大量繁殖,但在塑料圈周圍環境中很少發現。在土壤的微塑料顆粒表面中,研究人員發現了綠彎菌門(Chloroflexi)、酸桿菌門(Acidobacteria)、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芽單胞菌門(Gemmatimonadetes)、節桿菌屬()、鏈霉菌屬()、諾卡氏菌屬()、氣微菌屬()、兩面神菌屬()和分枝桿菌屬()的一些細菌。

以“大語文”觀為先導,《語文課程標準》中“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及綜合性學習的要求,都昭示著語文作業的開放性勢在必行,多姿多彩的自然社會及網絡的普及又為語文作業的開放性提供了諸多條件。

1.4 土壤微塑料對植物體的直接影響

在農用地土壤中生長的植物,通常會使用覆蓋地膜、施用有機肥等措施,而這些措施也增加了農業作物接觸微塑料的機會。由于其顆粒本身具有較強的黏附性,較小顆粒的微塑料極易被植物根系分泌的多糖黏液黏附從而被植物根系吸收,此外小顆粒的微塑料在受到擠壓力的作用下能夠進入到狹小的根部質外體空間,會進一步滲透進入根系皮層組織甚至到達植物的導管組織中。進入植物根部后,這些塑料顆粒能從植物根部運輸到植物的地上部分,蒸騰作用可能是塑料顆粒在植物體內運動的主要驅動力,并且蒸騰作用的加快會加速這一過程。

這些較小顆粒的微塑料進入或者接觸植物體后,會影響植物體的健康。研究表明,土壤中的微塑料會減弱蔥根部的生物量和根的伸張情況,甚至會影響菌根真菌在植物根系的定殖。不同粒度的聚苯乙烯均會造成生菜根和葉的氧化應激,并且損害根和葉的生長發育。其他的研究也表明微塑料對土壤-植物之間均具有潛在的威脅。由于微塑料種類較多,不同材質的微塑料會在土壤和植物中引起不同的反應,此外不同植物種類和土壤環境對微塑料的響應也不一樣,因此在研究微塑料對植物體的危害時應該將土壤環境作為一個整體去考慮,進一步研究應該包括更多類型的塑料顆粒、植物種類和土壤條件,以便系統地評估土壤微塑料污染對植物體的影響。

土壤微塑料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塑料對種子發芽率的影響。Bosker 等的試驗表明,微塑料顆粒會堵塞種子的氣孔,從而降低78%的種子的發芽率。一些細長的微塑料纖維也會纏繞幼苗的根系,阻礙幼苗的生長。微塑料在植物體內富集的研究正在進行,若微塑料能在植物體內通過根部的導管系統分散到整個植物體,就會實現微塑料從土壤到植物體中的轉移,造成更嚴重的危害,甚至可能進入食物鏈。研究發現3 μm 的聚乙烯顆粒能在水培的玉米根際區域檢測出,但是由于顆粒較大無法繼續到達植株的地上部分。小麥與生菜在含有微塑料的水培試驗和廢水灌溉沙土中生長時,研究人員在這兩種植物的根、莖、葉中均發現了微塑料顆粒。水培條件下的研究表明,0.2 μm 的聚苯乙烯微球能被生菜的根部吸收并能轉移到生菜的莖中積累,而1 μm 聚苯乙烯微球未能被生菜根部吸收。土壤中的聚苯乙烯微球能夠轉移到綠豆的葉片中,然后還會在該環境下的蝸牛體內富集。因此,土壤微塑料能夠在植物體內富集,甚至是通過食草動物和昆蟲在食物鏈流動。不同微塑料在植物體內的情況見表1。微塑料在植物體內的富集能力與其顆粒大小密切相關,顆粒越小的微塑料,越容易進入植物根系并且在葉片中積累。

表1 不同微塑料類型和粒徑在植物體內的富集情況Table 1 Accumulation of different microplastic types and particle sizes in plants

1.5 土壤微塑料對陸地食物鏈的影響

塑料和相關污染物的營養轉移已在水產食物網中得到證實,與水生環境相比,關于陸地上微塑料對生物健康風險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在水生環境中,水中聚苯乙烯納米顆粒(24 nm)能通過淡水食物鏈從藻類到大型浮游動物體內,然后會繼續通過采食進入金魚體內。但是在土壤中,富集到植物體內的微塑料是否會在動物體內富集或者沿食物鏈傳遞的研究還比較少。

最近試驗表明,微塑料可能會通過飲食、飲水和呼吸等方式進入動物體和人體。除了通過沿食物鏈層級傳遞外,土壤微塑料還能通過揚塵的方式擴散到空氣中,從而被食物鏈中不同層次的動物通過呼吸吸入到體內。一旦微塑料進入生物體內后,可能會進入生物體內的循環系統,從而在動物體內各處積累。盡管在哺乳動物上微塑料進入機體循環系統的研究較少,但是在貝類的研究上,已經證明微塑料可以進入生物體的循環系統。

在畜牧生產中很多研究已經表明,微塑料可能會污染動物產品,如蜂蜜、牛奶等。在對墨西哥家庭散養雞的調查中,微塑料已經在家禽的砂囊中被檢測到,同時在周圍的土壤和蚯蚓中也能檢測到微塑料的存在,但在當地的植物內并未檢測到微塑料,推測雞可能通過啄食蚯蚓或者吞食土壤顆粒幫助消化的過程中將微塑料攝入到了體內。人類若在食用這樣的砂囊時沖洗不干凈,其內容物中的微塑料將直接進入人體消化道。在其他經濟動物產品中,牛奶和蜂蜜中也發現了聚乙烯、聚丙烯和聚丙烯酰胺這三種材質的微塑料。但是微塑料是在動物體內富集后轉移到這些動物產品中,還是在包裝、加工、運輸的過程中對這些產品造成的污染仍然未知。這些微塑料污染畜牧產品的途徑,是通過飼料采食還是水或者空氣的污染也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盡管目前進行的土壤微塑料富集到植物體后是否會通過食物鏈傳遞到動物體內的研究還比較少,但在人體上微塑料的研究表明,調查的6 名女性中有4 名女性胎盤中檢測出微塑料,且在母體側、胎兒側和絨毛膜三個部分均檢測出了5~10 μm 大小不等的微塑料,這些微塑料很可能是通過食物鏈或者呼吸的方式進入母體循環系統從而到達胎盤,這個結果足以引起人們對微塑料的重視。有關微塑料的動物和細胞的添加試驗表明,微塑料可以在人的腸道上皮細胞中積累,在小鼠的腸道、肝臟和腎臟中也均能發現微塑料的累積。累積在體內的微塑料會給動物機體造成不同的損傷,研究表明小鼠口服微塑料后,會減輕小鼠的體重,并且會影響小鼠肝臟中氧化應激和脂代謝過程。此外,塑料在制作過程中添加的有害化學添加劑,在其成為微塑料進入生物體后,也能對生物體產生更進一步的影響。盡管尚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植物體內的微塑料會通過采食傳遞到動物體內,但是目前的大多數研究均表明,很多畜牧業產品已經受到微塑料的污染,即使含量很微少,但是這些微塑料通過食物鏈不斷富集后,可能在人體內大量累積,最終可能會對機體造成很大的損害。

2 土壤微塑料的生物降解

目前針對體積較大的塑料的處理方法包括回收利用、填埋、熱降解、機械降解和生物降解等。土壤中微塑料的顆粒較小,已經廣泛融入土壤環境中的各處,無法進行回收或者富集。由于微塑料分布的廣泛性,很難使用熱降解等簡單的方法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因此,研究人員主要關注使用生物降解的方法對土壤中的微塑料進行降解,利用土壤中生物自身的運動和繁殖能力,也可以實現較大范圍的微塑料降解。和其他方式相比,生物降解也更加安全、環保,有利于增強土壤環境對污染的自潔能力。目前研究發現,土壤中的昆蟲、細菌和真菌均具有降解微塑料的能力,這些生物也都能成為解決土壤微塑料污染很好的對策。

2.1 微塑料的動物降解

有些昆蟲能夠咀嚼和采食蜂蠟或塑料制品,并且將這些物質用作唯一的碳源,能為微塑料的生物降解提供強大的生物資源。目前已有8 種昆蟲被報道具有采食、降解塑料的能力,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黃粉蟲、大麥蟲和蠟螟幼蟲上。幼蟲期的黃粉蟲、蚯蚓和蠟螟,已經被證明能吞食并在他們體內微生物的幫助下降解各種塑料聚合物。這些土壤中的昆蟲通常起到富集土壤中微塑料的作用,它們能通過咀嚼的過程將微塑料磨碎并通過腸道中的微生物進一步分解微塑料。這些昆蟲能降解微塑料的本質是其體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因此除了直接從塑料圈分離可降解微塑料的微生物外,從這些昆蟲腸道中進行微塑料降解菌的篩選也成為了一種可行的途徑(表2)。

表2 微塑料降解昆蟲及其體內參與降解的微生物Table 2 Microplastic degrading insects and their internal microorganisms

2.2 微塑料的微生物降解

塑料圈可以為很多微塑料降解菌等特殊微生物群落提供棲息地,這些微生物群落可以改變土壤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并在微塑料降解過程中發揮作用,這也為微塑料的微生物降解提供了新的思路。雖然微塑料可以在環境中持續存在并具有一定的抗降解能力,但它們仍可以被一些微生物降解,其中細菌和真菌均能參與微塑料的降解作用,但僅僅靠一種單一的菌株很難完全降解微塑料,需要幾種菌類形成復合物才能有效的降解微塑料。除了廣泛分布于塑料圈中,這些能降解微塑料的微生物也存在于一些土壤動物的消化道內。微生物降解微塑料是一種安全、清潔、高效的微塑料降解方法,能在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降解微塑料,利用微生物分布廣泛的特點,也能很好地進行大面積微塑料的降解,因此微塑料的微生物降解,在近幾年受到很多關注。

想要通過微生物降解微塑料,首先需要解決的是高分子量的微塑料很難進入微生物細胞的問題,而微塑料的化學結構也較為穩定,缺少微生物酶可以破壞的官能團,微塑料碳骨架的較高疏水性和結晶度也會給微生物附著產生影響。目前研究發現紫外光照射、熱處理或化學處理,能在微塑料的碳鏈上產生各種官能團(羰基、酮基、硝基等)來降低疏水性,從而能促進微塑料的分解。微塑料完整的生物降解過程,首先要通過附著在微塑料表面的微生物或者土壤中的成分在微塑料的碳鏈上加入能被微生物結合和降解的官能團,然后通過微生物分泌的各種酶將微塑料分解為分子量低的單體或者脂肪酸、酮、醛、醇等物質,這些分子量較低的產物可以被微生物的細胞吸收,最終在細胞內進行分解代謝,產生CO、N等氣體,從而實現微塑料的無害降解。

目前在微生物對微塑料降解的研究指標主要是微塑料的質量改變、拉伸強度和光譜學分析等。在微生物分解的微塑料研究主要集中在聚乙烯上,其他類型的微塑料降解菌也有研究,但是相對較少(表3)。對單一菌種的降解效果研究表明,真菌對微塑料的降解效果優于細菌。因為相比于細菌,真菌的菌絲能更牢固地附著在微塑料的表面,并且可能穿透到塑料顆粒內部,真菌也可以促進微塑料中羰基、羧基和酯基等化學鍵的形成,從而降低微塑料的疏水性,因此真菌在減少塑料污染對環境影響的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但無論是細菌還是真菌,單一菌株對微塑料的降解效果一般情況均比較有限,而由多種真菌和細菌的混合菌群,由于存在菌種間的協作關系,對微塑料往往有更好的降解效果。即使是同一塑料顆粒,顆粒不同位置的生物降解效果也不同,具體取決于該位置的微生物組成,往往單一的真菌和細菌的降解效果較差。盡管目前有大量的研究致力于微塑料降解菌的篩選,但是目前篩選出的微生物其降解速率均較慢,微生物與微塑料之間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不同菌群之間的協作關系也較為復雜,想要通過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微塑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表3 土壤中微塑料降解微生物Table 3 Microplastics degrading microbes

2.3 微塑料的酶降解

無論真菌還是細菌,微生物降解微塑料的本質是分泌各種降解酶,因此很多學者著手于通過直接的酶合成的方式進行微塑料的降解。微塑料降解酶按照其作用位置可以分為胞外酶和胞內酶,胞

外酶參與了微塑料聚合物的長碳鏈的解離,使其形成低聚物或二聚體從而能被微生物吸收到細胞內,被吸收到微生物體內后,胞內酶會進一步將這些低聚物進行分解。但由于微塑料降解酶的研究還剛剛起步,只有為數不多的研究對微生物降解過程中的酶進行了調查,而且關注的重點也主要集中在胞外酶。

續表

目前發現在微塑料降解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酶有蛋白酶、脂肪酶、角質酶、蟲漆酶、錳過氧化物酶、木質素過氧化物酶和烷烴羥化酶等。不同類型的微生物產生的降解酶也不盡相同,比如桿菌屬或芽孢桿菌屬的細菌主要通過分泌蛋白酶的方式對塑料進行降解,而有些真菌則是通過分泌蟲漆酶催化芳香族化合物的氧化來完成降解過程。這些胞外酶首先會與微塑料底物相結合,然后才能進行降解,因此酶與微塑料聚合物底物的結合對于維持酶生物催化劑的結構穩定性至關重要。酶的結合效果和催化活性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大,由于土壤環境的多變性和復雜性,會直接影響胞外酶與底物的結合效果。目前很多研究僅關注了實驗室環境理想情況下的酶降解,降解酶在土壤中真實的降解效果仍然有待研究。相比于微生物的研究,參與微塑料降解的酶更多且更復雜。酶制劑通常很難大面積地對土壤中微塑料實現降解,但降解酶作為微生物降解微塑料的本質,仍然不能忽視,在后續的研究中,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

3 展 望

隨著國家政策的頒布和環保意識的提高,微塑料作為新型污染物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其治理也在我國“十四五”的污染防治工作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越來越多的學者也開始關注微塑料的問題,土壤中微塑料的分布、土壤微塑料在動植物體內的積累、土壤微塑料的危害等方向的研究也逐漸增多,未來在對微塑料進行相關研究時,應該著重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3.1 綜合考慮土壤微塑料的生態效應

與海洋環境相比,土壤的環境和成分更加多樣,微塑料在土壤中的擴散和分布程度也更加復雜。目前由于缺乏田間和實驗室研究,關于微塑料在土壤中的轉移和生物學影響的爭論越來越多。在評估土壤中微塑料的影響時還要額外考慮到微塑料對土壤中其他污染物的吸附作用,以及微塑料是否會同這些物質產生聯合效應,因此分析土壤微塑料的生態效應時要綜合考慮微塑料對土壤可能產生的影響。

3.2 將土壤中生物與非生物部分作為整體進行研究

為了更好地評價土壤微塑料在時空變化條件下對土壤生物群的作用,需要更好地理解土壤中的塑料圈以及土壤微塑料對微生物區系的調控過程。應將土壤中的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作為整體去研究,從而能更好地研究不同部分之間的互作關系。不同類型的微塑料對污染物的吸附過程是不同的,微塑料類型是否會影響其對周圍物質的吸附能力以及對塑料圈的影響也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3.3 分離培養微塑料高效降解菌

不同材質和粒度的微塑料周圍可能會存在不一樣的塑料圈和微生物群落,其降解菌之間也存在不同的互作關系。而不同農作物的根系往往也有其特有的微生物群落,這些微生物群落也會更進一步地和塑料圈中的微生物相融合,形成更復雜的互作關系。想要更好地分離微塑料降解菌,就要弄清不同菌屬之間的互作關系,篩選高效的分解菌組合。目前分離得到的降解微生物效率普遍較低,因此,參與塑料降解過程的微生物和酶仍需要被進一步揭示。

3.4 土壤微塑料研究應更接近真實的自然條件

未來土壤微塑料的研究還應考慮微塑料的濃度。目前大部分的試驗采用較高濃度的微塑料,以便顯著觀察到微塑料對植物體或土壤的影響,但在自然環境下土壤中微塑料含量往往低于試驗中的添加量。除特別極端情況外,自然環境中受到污染的土壤中的微塑料含量通常不到土壤0.1%(按質量計),且自然條件下的土壤環境往往更復雜,因此需要用更接近自然狀態下的研究環境去進行微塑料的研究。隨著全球塑料垃圾的大量產生,土壤中微塑料的濃度預計會持續增加,因此,未來的研究應該關注不同濃度的土壤微塑料對土壤和植物之間、土壤生物和土壤性質的影響。

3.5 結合不同學科,共同研究微塑料對食物鏈的影響

微塑料累積是否會沿著食物鏈富集到食草動物或者是人類體內仍然未知。食草動物及其畜牧產品是人類很重要的食物來源,但對其采食的飼料中微塑料的含量和研究卻比較少。若畜牧動物采食的飼草中存在微塑料污染,對肉、蛋、奶等畜牧產品中微塑料含量的評估,將會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研究方向,這需要畜牧、土壤、環境學等多方面學科的合作。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噜噜噜久久|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免费高清a毛片|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久一在线视频|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久草视频一区| 黄色a一级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亚洲成人在线网|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婷婷亚洲最大| 亚洲VA中文字幕|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播放|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 久草网视频在线| 久草热视频在线|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99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经典在线观看一区| 日本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国产综合网站|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日a本亚洲中文在线观看| 草逼视频国产|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日韩AV高潮在线|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免费黄|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伊人91视频|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一级毛片基地|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夜色91|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日韩二区三区无| 国产三级成人|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日韩毛片基地|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国产导航在线| 97在线公开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尤物视频一区|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