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麗
(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北京 海淀區 100048)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課程是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既有理論性又有實踐性,是理論和實踐密切結合的一門課程。它要求教師了解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基本理論,掌握不同年齡段兒童的數學教育方法,并能夠進行教育活動設計和組織。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課程教學的難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數學的抽象與幼兒數學學習具象的矛盾。數學是高度抽象的學科,而學前兒童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還很弱。在課程教學實踐中要結合學前兒童的發展特點把抽象的概念轉化成生活經驗和具象的游戲活動,以適應幼兒園教學的需求。二是該課程的實踐性強。該課程的特點之一就是強調實踐性,需要教師了解幼兒及幼兒園的實際教育狀況,結合實際進行教學。
傳統教學方式主要是采取“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課下做作業+期末考試”的方法。這種教學方式存在三點不足:一是不能有效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在目前網絡融媒體時代,學生更樂于接受生動形象的信息,呆板的課堂講授難以讓學生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二是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缺乏主動學習的動機,不利于拓展知識面和提高學習能力。三是學生實踐能力差。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若脫離了實踐,則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混合式教學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在多種學習理論指導下,根據學習內容、學習者及教師自身條件,混合面對面教學、網絡學習和實踐來實施教學的一種方法,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提高教學效率。這種新型教學模式融合了傳統教學和現代網絡信息化教學的優勢,構建起線上和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理論在不斷發展,幼兒園教學實踐經驗豐富多彩,要求在課程教學中不斷適應新形勢,吸收新的理論和經驗。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形勢下,難以完全進行課堂教學以及不能深入開展幼兒園課堂教學,所以采取線上教學方式更為迫切。采用混合式教學可以實現如下目標。
第一,夯實理論。教師采用線上和線下結合、課下與課上翻轉學習的教學設計,師生及生生的互動交流、相互啟發,使枯燥的理論學習生動化,從而加深兒童的理解。
第二,掌握方法。學前兒童數學教育實踐性很強,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學習各種方法,并通過翻轉課堂、模擬教學等方式掌握不同年齡兒童的數學教育方法。
第三,培養興趣。通過生動活潑、參與互動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業興趣,為社會造就高素質、愛崗敬業的人才。
根據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把課程分為初步認知、核心理論、操作三個模塊。針對三個模塊各自的特點和教學目標構建不同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這是課程的開始部分,教學內容和目標是讓學生對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意義、任務、目標、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此模塊內容簡單,課時較少,以學生自學為前提,課前提供自學教材和參考書,課中教師引導討論、點評、講解。
這是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理論基礎部分,教學任務是使學生做到一個了解、一個掌握,即:了解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理論基礎及主要流派、發展動向;掌握學前兒童數學學習的心理特點。此模塊要求學生扎實掌握。此模塊需要教師主導引領,在教學安排上堅持線上線下并重,利用網絡資源,開展翻轉課堂教學。
此模塊是教學的重頭戲,要使學生掌握不同年齡學前兒童在數、形、空間、時間等方面的發展軌跡(路徑)、具體特點以及幼兒需要學習的數學核心經驗等,并以此為基礎,融匯教育教學方法。這個模塊的實踐性很強,需要學生深度參與,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核心,以學生主動參與為主要形式,針對每一單元的具體特點,靈活運用翻轉課堂及多種教學方式。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課程一般安排在幼兒園大班秋季學期。課程一共有32課時。在3個模塊中,初步認知模塊有2課時。此模塊盡管課時較少,但對整個課程教學起到引領作用。核心理論模塊有6課時,是操作模塊的基礎,對操作模塊的具體實施起到指導作用。操作模塊是課程的重點,有24課時。此模塊包括學前兒童感知集合的發展與學習,包括數概念、數運算能力的發展與學習,空間與時間概念的發展與學習。
具體的教學組織包括資源管理、技術支撐和活動組織。教學資源是線上線下教學的共同基礎。教師要為學生準備和提供必要的資源,包括:①提供文獻目錄、網絡數據庫并指導查詢和閱讀;②準備必要的教具用于情境教學;③與幼兒園建立聯系渠道以提供見習場所;④整理教學視頻資料形成體系;⑤建立交流平臺(企業微信群、QQ群等)用于師生線上互動。
技術支撐是線上教學的保障條件。根據每個模塊的內容,依托MOOC、SPOC、師星學堂、企業微信、騰訊會議等信息技術與學習支持平臺,進行線上預習和學習,結合線下課堂面對面教學、情景模擬、翻轉課堂等進行混合式教學。
針對每個模塊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活動組織模式。
教學活動組織的主要內容和相互關系見圖1。

圖1
以2020年秋季學期教學的操作模塊中的“數概念與運算”單元的“幼兒基數學習”的教學為例。該部分的教學內容包括唱數、按物點數、按數取物、按群計數、數符號表征等。教學的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進行幼兒數學教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圍繞教學目標,7課時采取混合教學模式,分為4個環節。采用的技術支持平臺主要是師星學堂和企業微信(課程在開學初已經建立了微信群)。具體教學組織如下。
環節1:自學與線上學習,2課時。在微信群里發布學習任務和參考資料,學生自學。
環節2:線下反饋與課堂教學,2課時。先利用半個課時聽取同學的自學反饋。之后根據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查漏補缺,將基本知識點系統化、深入化。課后布置任務:分組對數的概念教育活動進行模擬教學的設計。
環節3:線下課堂模擬展示與點評分析,2課時。每個小組課堂展示10分鐘,抽簽決定4個展示小組。每組模擬展示后,全體進行模擬教學的討論、評議和教師點評。最后,要求未展示組學生將本組的教學活動錄制成視頻發至師星學堂,供大家課后觀看評議。
環節4:線上課堂,就教學視頻進行自評、互評和教師總結,1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