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沙沙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西安 710300)
1986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教育法指出“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各省市和自治區根據經濟和文化狀況推行義務教育”,我國教育普及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截至2021年,我國普通高中畢業生達780.2萬人,普通全日制本、專科畢業生達到826.5萬人,全國高校所有畢業生人數達到909萬人,高校畢業生人數呈直線式上升,具體詳見圖1。
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激增產生了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就業壓力逐漸增加。要提高“做好新時代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政治站位[1],清晰了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意向及自身選擇的影響因素,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
根據當前的社會形勢,在相關研究基礎上,分析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意向及影響其選擇職業的原因。

注:數據來源:中國新聞網圖1 2016-2021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Fig.1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China from 2016 to 2021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著就業難的情況。根據參考文獻[2-4]及現階段社會發展現狀,可將大學生就業意向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繼續選擇深造,增加自身競爭優勢。越來越的人選擇提升自己的學歷,這樣在尋找工作時比別人多一些競爭優勢。近年來,我國考研人數呈現爆發式增長,詳見圖2。選擇深造的原因眾多,對于一些高考失利或是高考并沒有考到名校的學生來說,他們更多選擇繼續深造,完成自己的名校夢。一些名校的學生想進一步豐富自身的精神視野,進一步在學習領域進行拓展延伸。還有一些學生意識到就業市場不景氣,在就業中頻頻碰壁,不得不去提高自身學歷。還有一些學生出現盲目從眾心理,為了逃避社會發展而去提升自身學歷。總而言之,繼續深造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大趨勢,深受高校學生的青睞。

注:數據來源:教育部,中國教育在線圖2 2016-2021年我國考研報考人數統計Fig.2 Statistics of the number of candidates for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China from 2016 to 2021
由圖2可以看出,我國考研人數呈顯著性增長趨勢,已由2016年的177萬人增加到2021年的377萬人,短短五年時間增加了200萬人,尤其是在2020年,從290萬人直接突破了300萬大關,達到341萬人。由此可見,考研成為學生選擇的一大熱點。繼續深造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但是增加了考研的難度。
其二,選擇公務員、事業單位或國有企業,給自己一個穩定的保障。雖然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選擇繼續深造來提升自身就業競爭力,但還有一些畢業學生選擇報考公務員、編制或進入國有企業工作,尤其是現階段面對就業市場越來越不穩定、競爭壓力大給很多職場中的打工人帶來了壓力現狀,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了“鐵飯碗”。
為統計方便,選取報考國家公務員的人數進行統計,詳見圖3。

注:數據來源: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圖3 2016-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及錄取人數Fig.3 Nation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and enrollment from 2016 to 2021
由圖3可以看到報考國家公務員考試的人數及國家公務員計劃錄取的人數。從整體上看,報考國家公務員考試的人數在增加,由2016年的93萬人增加到2021年的150.23萬人,增加了近60萬人。從公務員招錄人數上來看,招錄人數并沒有顯著增長,而是呈現出一個下降趨勢,由2016年錄取2.78萬人下降到2021年的2.57萬人,下降了0.2萬人。比較特殊的是,2019年招錄人數由2.8萬人急劇下降到1.45萬人,下降人數近一半。隨著招錄人數的急劇減少,報考人數首次出現了下降,由165.97萬人下降至137.93萬人,下降人數不到30萬人。由此可見,大學生在考國家公務員方面競爭十分激烈,而錄取率是穩定甚至是減少的,隨著大學生畢業人數的增加,報考人數增長卻十分顯著。
其三,選擇發達城市中的大公司,獲得更多的薪資報酬。雖然考研或考公務員是多數學生的選擇,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為了獲取更多的薪資報酬,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在社會上站穩腳跟,他們會選擇一些大型企業。這些大企業雖不如公務員或編制等穩定,但是其可以獲得更多的報酬,有更大的上升空間,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享受更好的服務。對2018年華為和騰訊的校招人數進行了分析,詳見表1和表2。

表1 華為在高校校招人數Tab.1 Number of employment from colleges by Huawei

表2 騰訊在高校校招人數Tab.2 Number of employment from colleges by Tencent
根據表1和表2可以看出,雖然華為和騰訊這種大公司在全國高校校招人數比較可觀,但是這種大型企業的校招學校都是國家重點院校,幾乎沒有在雙非院校招人。從校招人數來看,這種大型公司招的人數相對來說較少,在重點院校也是只招幾十人,尤其是騰訊,只有在武漢大學招了100人,在其余重點院校只招了幾十人。
雖然上述幾種選擇是大多數大學生比較青睞的,但還有一些學生畢業之后進入了私企或選擇自己創業,給自己的未來增添一份安全感。
大學生畢業人數呈爆發式增長,有些大學生對自身能力認識不足,在就業時往往會有一些驕傲自滿的表現,這會讓一些學生陷入比較糟糕的境地。大學本身是一個比較自由的地方,不受束縛,有些人具有從眾心理,往往會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當周圍人考研,其就加入考研大軍,當周圍人考公,也會參與。還有一些學生對就業沒有明確的認識,不清楚自身想要的是什么,往往是非常匆忙地進入工作崗位。
我國目前雖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是發展中國家,面臨著諸多發展難題。國際形勢不斷變換,國內經濟轉型,使得很多工作崗位不得不去重新調整,一些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門檻越來越高。面對國際國內及一些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大學生迫不得已加入到考研隊伍來緩解當前的就業形勢,甚至是一次次地選擇考公、考編來給自己增加穩定感和安全感。
一個家庭培養大學生需要付出很多心血和成本,尤其是對于一些農村學生來說,他們可能是家族的第一代大學生,家長及親戚對其賦予極大的厚望。有一些家庭認為學歷越高,孩子就越有出息,所以一些畢業生會選擇繼續深造。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進入國家單位工作或是大型企業是十分體面的,是孩子才能的體現,因此家庭因素給當代大學生就業帶來了一定的影響[5-8]。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考研、考公、考編的隊伍,一些名校的畢業生會進入一些大型企業,很少的學生會選擇自己創業。影響其選擇的原因是自身方面、家庭方面及當代社會形勢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