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基
(甘肅省民樂縣水務局,甘肅 張掖 734500)
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各地修建了水庫以維持用水平衡,滿足居民日常用水需求。但水庫在運營過程中會因水流或腐蝕等因素而導致設備受損,影響周邊居民安全。生活在水庫下游居民的人身財產安全與水庫工程管理工作質量有著緊密的聯系,應保障人們的生活環境安全[1],需重視水庫工程管理與維護,合理、科學地運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推動水利事業的發展,提升水利工程建設質量。
水庫工程規模大,運行過程中會產生諸多冗余管理信息數據,面對突發故障時調取數據稍顯滯后。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借助高新信息技術、云計算及大數據來實現管理操作,使這些技術能夠在水庫工程管理中得到有效應用,全面協助管理中的基礎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及準確率。要想使用信息化手段協助維護、排除障礙,需明確其重要意義[2]:其一,信息技術能夠為水庫相關工作提供很大的幫助,第一時間探知水庫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反饋,在動態收集水庫運行數據的同時,有效維護水庫周邊的環境衛生,利用科技手段提供準確的數據。其二,對數據進行精準分析,對環境進行監測和維護,根據數據和檢測結果,制定更加可靠、適合的水庫工程管理方案,提升水庫工程管理效率,為水庫管理者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積極發揮水庫功能。
部分水庫缺失管理,發生問題時無法及時給予維護或操作不恰當。一些地區,水庫的地理位置至淤積的泥沙較多,沒有及時處理,長期如此,泥沙越積越多,難以清理,導致水庫水量調節能力嚴重下降,遇到危險時甚至會出現堤壩崩塌問題,對水庫周邊的居民造成威脅和傷害[3]。提升管理水平是水庫管理信息化發展的核心,是水庫工程的關鍵。
水庫工程管理不嚴謹,工作人員缺乏正確的管理意識,沒有科學的管理制度,對工作人員缺少約束,其工作積極性被削弱[4]。制度缺失或不健全,導致工作人員對自身職責和崗位任務不明確,認識不深入,分工不明確,水庫信息化建設流于形式,導致水庫工程管理難度較大,如果不及時更正,將會造成水庫工程安全隱患。
一些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水庫建設時間較早,缺少有效的維護,相關設施陳舊、老化,由于缺少管理意識和合理的管理制度,無法滿足人們對水庫工程的需要。水庫管理系統出現問題后,對故障只進行檢查與維修,對于問題預測不及時,導致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設停滯,維護成本居高不下,不僅不能抵擋自然災害,還可能引發安全問題。水庫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相對落后,無法有效落實網上繳費、線上辦公、無人值守等功能,對水庫調度作用不大。
優秀的人才是行業發展的基石,水庫信息化管理的發展需要人才支撐。我國水庫工程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受傳統管理觀念的影響,資金投入相對有限,資金使用效率較低,人才資源相對匱乏,水庫信息化管理進程受到阻礙。高校對專業課程進行了適當調整,但專業課程內容無法與時俱進或盲目跟風設置課程,導致專業課程設置混亂,人才培育無法落到實處。學生畢業后存在嚴重的同質化傾向,不利于水庫工程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技術已應用于水庫工程管理中,成為了現代化專業管理模式,但是受傳統管理方法的影響,部分工作人員并沒有習慣新的管理模式,對于新型管理形式和應用方法認識不足,僅憑經驗進行決策判斷,對于水庫運行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沒能很好地掌握。管理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影響了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開展,應培養大量的專業型人才,全面提升水庫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充分發揮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價值[5]。
對于信息化管理建設認識不全面,重視程度不夠,部分工作人員對于其重要意義沒有良好的認知,只沿用傳統的管理技術,認為只有經驗才是最重要的。要讓水庫全體人員充分認識到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運用的重要意義,對其予以足夠的重視,使其得到良好發展。
想要實現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要摒棄陳舊觀念,正確認識信息化技術對于水庫管理的重要意義。人員的工作能力、責任意識與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發展息息相關,應提高人員的信息化意識,推動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設。對于信息化的實質作用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6],工作人員每天都需要應用信息化技術,應全面提升專業技術,只有熟悉信息化技術,才能投身到日常作中,提升工作水平與崗位素養。應加強人才建設,積極引進水庫工程信息化管理所需的復合型人才,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學、外語等專業人才。應利用現有的人力資源,積極組織專業培訓,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為人才儲備提供堅實的基礎。
每一個成功的項目背后都需要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支撐,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基,對于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設,要完善相關規章制度。除國家政策給予支持外,各地水庫要因地制宜,結合自身發展進行制度體系的完善。每個級別、每個程序都要設立專人管理,針對整個項目質量和進度管理設置監管崗位,要確保員工能夠熟練應用信息化技術,促進水庫管理工程的發展。發現問題時,要進行有效分析、解決問題,將整個過程完整錄入數據庫,積累管理經驗,便于日后管理[7]。建立完整的規章制度體系并落實執行,結合實際情況,明確責任與義務,嚴格執行并遵守規定,端正工作態度,對于違規行為,要根據規章制度給予處罰,對于表現良好的員工給予獎勵,激勵員工正向發展,使員工全身心投入其中,推動水庫工程信息化發展。
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需建立一個完整的體系和規章制度,這是其重要的結構組成,此外,要重視硬件和軟件建設,目前,很多水庫信息化設施比較陳舊,跟不上發展要求。在設備選擇上,要選擇具有檢測報告和通過認證的設備,要與水庫工程需求相符,不能一味追求更新換代,必須要確保設備之間的兼容性及協調性。要重視維護工作,做好日常養護,保障信息化在水庫工程管理中的高效應用,發揮出價值。在軟件應用上要加強開發和維護,如果軟件出現一些亂碼或變動,將會對整個管理體系產生影響,要強化運用管理信息化軟件系統,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簡化水庫信息化管理系統,有效實現自動控制系統的數據實時采集與監控等功能,令整個系統逐步完善。合理處理數據,確保水庫工程的整體運行。例如:通過設計手機APP,使工作人員通過手機客戶端隨時隨地查看水庫運行狀況,保障水庫信息化管理的快捷高效。通過智能檢索系統,精準高效確定水庫運行故障問題,制定針對性的措施,快速解決故障問題。
要想使信息化管理體系更加科學有效,要對水庫水情有一個實時的了解,完善防災措施,確保可隨時啟動應急措施。要構建一個完善的監控體系,使工作人員能夠隨時監測實時情況,根據情況對監控體系進行局部調整,掌握水量和水庫變化情況。檢測內容要根據時間段、變化程度有一個完整的記錄,為管理調整提供依據,最大化降低風險事故造成的影響,保證水庫穩定運行。
利用信息化技術,強化對洪水等自然災害的預報信息功能,令信息技術與水庫工程管理有效融合。更新監控系統,利用可視化人機界面實時記錄歷史數據,實現故障預警。只有強化人們的危機意識,提供精準、有效的災害信息預報,才能有效防御災害,做好應急處理。工作人員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水平,開發科學可靠的系統,及時更正錯誤并修改不足,提升災害預報信息的準確性,避免其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應與時俱進,及時掌握新技術,規范操作,推廣應用水庫工程信息化系統,實現水庫災害預警的常態化。
為推動水庫工程發展,應有效融入前沿信息化技術,提升水庫工程管理效率。加強信息化管理建設不僅需要地方政府加大資金、技術投入,更需要高度重視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設,優化硬件、軟件配置。應加強對管理人員、操作人員的培訓,全面提升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