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宗麗
新時期城鎮發展作為社會經濟改革主要內容,城鎮文化經濟文化產業各項發展政策的提出與實施,不僅可以促進城鎮形成特色發展產業,對城鎮建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當前,由于部分城鎮發展中還未形成完整的文化經濟與產業集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鎮發展。為此,本文對文化產業與文化經濟發展關系明確,對新時期城鎮文化經濟與文化產業發展政策變化進行研究,期對城鎮建設與發展質量提升有參考價值。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改革,相關部門根據新時期發展經濟、文化發展特點對我國城鎮發展作出調整,使得城鎮發展與時代發展相統一。首先,有關部門針對城鎮建設與發展提出兩個發展理念,第一個發展理念是“四化同步”,也就是工業化、信息化、農業化與城鎮化共同發展。這一理念的提出,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都有重要作用,同時,四化共同發展,也可以保證各領域經濟協調發展,避免社會經濟改革與發展中出現某一領域發展緩慢、停滯不前影響發展進度問題發生。第二個發展理念是結構調整理念。這一理念提出的目的是通過經濟與文化結構調整推動產業經濟發展。新城鎮發展方向調整實際上與市場經濟結構調整有關聯,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城鎮經濟發展結構調整推動市場經濟轉型,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兩個發展理念的提出,同時也為城鎮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因此相關參與者應該積極學習與解讀新時期發展理念,對文化與經濟產業發展進行定位,促進城鎮建設與發展。
經濟與文化作為城鎮發展的根與本,城鎮經濟發展可以帶動文化發展,文化發展可以為經濟發展帶來新思路。文化經濟主要指文化輸出帶來的經濟效益。文化經濟與物質經濟相比較,其內在與外在價值會對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產生不同影響,同時其具有如下幾個發展特點。
第一,文化經濟發展具有創新特點。文化作為精神文明發展的產物,將文化融入不同產業發展中,通過文化建設對價值觀念、思維以及精神等進行影響,已經成為文化發展創新的一個新方式。
第二,可持續性。我國是一個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底蘊的國家,不同時期文化發展都有屬于自己的特點,并且滿足不同人們對于文化的需求,這直接表明了文化發展具有可持續性特點。
第三,成本特殊性。文化產品與其他領域產品不同,其主要投入在精神與腦力投入,并不需要支付過多成本。比如對于一些古詩詞、中醫圖書制作等,其可以直接將這部分文化進行復制,進行銷售獲取經濟收入。
在新時期城鎮建設中,相關人員應將新時代建設思維作為城鎮發展指導思想,充分利用各地區城鎮特點推動城鎮經濟與文化雙發展,不斷加深城鎮發展深度,擴展發展維度,切實落實各項發展政策,推動新城鎮建設與發展,這樣才可以讓新時期城鎮建設符合發展要求,才可以推動城鎮經濟與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城鎮文化產業政策演變過程
對以往文化產業政策發展進行回憶,總結出以下三個發展與調整關鍵期。
第一,文化產業轉型初期。新時期為了加快城鎮化經濟發展速度,充分利用城鎮發展優勢促進經濟發展,相關人員在對文化分別從文化演繹、招商、城鎮現有資源開發等方面出發,對城市以往經濟主要發展方式、領域進行確定,并將文化發展科學融入不同發展領域中,對城鎮發展主要點進行調整。如,現代城市發展中新型的文化旅游產業、特色小鎮、工藝品等都是文化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新方式。
第二,要素調控期。根據城鎮發展整體結構這一角度分析,在以往城鎮發展結構中,一直都將大型企業發展作為重點發展對象,但是在新時期發展結構調整后,城鎮內與文化產業相關的中小型新興產業與特色產業也成為城鎮主要發展對象,同時相關部門為了推動這部分企業發展,為其制定了相應扶持政策,這不僅讓城市發展擁有更多支持,對城鎮產業功能、經濟多元化發展與調控也有利。
第三,驅動力轉型期。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發展優勢,找出地域文化、城鎮發展特點及地域優勢明顯等地區,作為文化與經濟商品主要集散地,通過經濟流動、文化產業發展等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實現城鎮發展轉型。
城鎮文化產業政策演變側重點
隨著社會經濟與文化經濟的發展,相關人員在長期研究與總結中已經掌握城鎮未來發展主要趨勢,并對城鎮發展進行定位。從經濟發展全局分析,城鎮文化經濟發展的重點有三個。
首先,政策上對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要求。每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特點,為了避免城鎮文化經濟與產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偏差,通過政策支持的方式將文化發展引入城鎮各行業發展中,這樣既可以避免文化發展單一性問題出現,也可以避免文化產業發展不全面問題發生。從當前各地區對城鎮文化經濟發展相關企業的支持看,其主要是根據企業發展方向、市場經濟發展總方向以及企業實力等多方面進行支持,意在實現文化產業規模化與聯結化發展。
其次,政策強調要求文化產業發展同現代科技結合。為了綜合城鎮經濟發展與文化產業發展需求,相關部門可以考慮通過城鎮內小型文化產業合并的方式提升城市文化發展實力,將資源結合,并將文化產業發展與信息技術發展相結合,為文化產業發展創造更多發展空間。
最后,根據市場運作與發展模式使用專項資金。根據現有政策要求,相關部門將扶持資金科學運用在城鎮文化產業建設上,對城鎮經濟發展、文化發展都有推動作用。因此,為了將文化發展資金價值發揮到最大,工作人員要對產業文化發展情況進行了解,確定城市文化發展產業后再使用專項資金。
相關部門注重角色的轉變
轉變有關部門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角色,促進其工作職能運用與意識發生轉變。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主要以服務型經濟發展為主,因此在相關部門對市場文化發展進行監督與管理時,也應該主動轉變服務。首先,各區域相關部門需要重新對文化發展進行認識,在不斷加深文化發展對城鎮整體經濟發展重要性的同時,從“我要管”變成“我要服務”。其次,在服務過程中,要做好分開與綜合的準備。比如,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等。在綜合過程中,要盡量將與文化產業發展相關的部門連接到一起,對市場中與城鎮文化發展相關產業扶持過程中,根據產業特點與行業發展需求對文化企業發展重新布局,而后再進行扶持,保證工作開展全面性。最后,注重文化相關產業建立與開發,以此促進城市文化產業建設、城市內部經濟發展等。對于文化特點比較明顯地區,可以根據相關要求對文化進行開發與利用,對于文化經濟發展不明顯地區,有關部門可以通過文化建設項目引進建設文化產業,促進城市文化產業與文化經濟發展。
充分借助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推動發展
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為城鎮化建設提供了新方向,不僅打破城鎮化單一發展模式,也充分利用文化市場發展優勢、政策扶持等方式將有關部門管控力度加強,管控深度延伸。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相關部門將城市文化產業發展放在人才培養、創新等多個方面,利用文化產業經濟效益增長、文化版權界定與文化價值延伸等促進城市文化企業發展與文化經濟發展,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綜合競爭力、創新能力等。一方面,在新時期市場經濟發展影響下,相關部門要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就需要將文化產業與人們日常消費相結合,以此促進文化建設與發展。其次,在城市內部發展空間延伸與擴展中,相關部門要明確自主創新重要性,充分借助區域文化發展特點將城市消費轉型到文化消費上。最后,要注重其他地域文化產品與品牌的引進,滿足不同人們對文化產品需求,使城市文化經濟與產業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特點。同時,在引進其他地域文化產品時,也可以在這部分產品中加入本地域文化特色元素,不斷創新文化產品。
城市文化經濟與文化產業發展離不開相關部門的調控與支持,根據市場發展需求制定文化產業與文化經濟發展戰略,是我國在新時期市場經濟發展中特有優勢。當下,隨著世界經濟競爭與世界經濟發展方向的轉變,相關部門要在不斷總結發展經驗中抓住發展機遇,利用文化推動城市經濟發展。
(中共徽縣委黨校)
參考文獻:
[1]汪娟.新時期城鎮文化經濟與文化產業政策演變探討[J].消費導刊,2019(20):199-200.
[2]劉鳳.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理論探析——以新型城鎮化為背景[J].經營與管理,2020(2):132-135.
[3]季紅穎,侯明.東北三省新型城鎮化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經濟縱橫,2018(11):123-128.
[4]馬文峰,亓光勇.特色產業助推民族地區精準扶貧發展——以云南塔城鎮為例[J].開發研究,2018(5):111-115.
[5]徐鵬.文化資源產業化視域下的河南特色小鎮建設研究[J].農業經濟,2018(9):102-104.
[6]劉鳳.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理論探析——以新型城鎮化為背景[J].經營與管理, 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