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菲


關鍵詞: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優質護理;剖宮產;下肢靜脈血栓;預防作用
【中圖分類號】 ?R714.4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6--01
空氣波治療儀可對產婦的穴位起到刺激作用,加速新陳代謝,能夠起到預防下肢DVT的作用[1],但其聯合優質護理措施干預效果如何,目前學界鮮有研究[2]。基于此,本文選取我院實施剖宮產術產婦320例為實驗對象,旨在探究空氣波壓力儀聯合優質護理對產婦下肢DVT的預防作用。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取我院2021年4月~8月收治實施剖宮產產婦(n=320)為探究對象,依據隨機分組的形式將入選產婦分為空氣組與優質組,其中空氣組產婦160例,年齡23~35歲,平均(30.65±7.89)歲;孕周37~42周,平均(35.64±4.28)周;優質組產婦160例,年齡23~36歲,平均(30.71±7.71)歲;孕周38~42周,平均(35.53±4.11)周。兩組產婦基線資料如年齡、孕周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優質組具體方法如下:①規章制度的完善:相關負責人要對上崗護士進行規范化培訓,包括下肢DVT相關知識。每位產婦由責任護士負責、管理。②健康宣教:產婦入院后,收集其相關資料,評估DVT的危險系數,術前對產婦進行健康宣教,包括注意飲食、合理運動、術后保暖等內容。③術后護理:待產婦麻醉未恢復時,幫助產婦活動下肢、按摩腓腸肌等;產婦麻醉恢復,指導產婦在床上進行活動,每天各3次,每次15min,并用溫水泡腳,每天2次。產婦排氣后給予其高膳食纖維飲食,盡快排便。同時,勿于產婦下肢進行靜脈穿刺操作,術后關注下肢顏色、溫度,及時詢問產婦產婦下肢情況,如存在胸痛、心率加快、呼吸困難等,應該立即通知醫生。
空氣組具體方法如下:基于優質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本組產婦術后8h行空氣波壓力治療儀治療,每天2次,每次30min,連續治療7d,具體方法為:雙下肢同時使用空氣波壓力治療儀,治療強度要符合產婦的耐受度,閉合能量按鈕,上抬雙下肢,帶上空氣壓力套筒,連接管理向下,指向足部,拉鏈拉至最上方,扣好,并打開,護士需密切觀察產婦,詢問產婦感覺,若存在感覺異常,應停止治療。治療后,取下空氣管,關閉治療儀,套筒進行紫外線消毒以備用。
1.4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如下指標:①康復指標:下床活動、下肢水腫消失時間;②疼痛評分:評價患者的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價,0~10分,分數越高,疼痛越劇烈;③下肢DVT發生率。
1.5統計方法
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取SPSS22.0統計軟件展開分析。其中,康復指標、VAS以 (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下肢DVT發生率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若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康復指標比較
與優質組產婦相比,空氣組產婦的下床活動時間、下肢水腫消失時間明顯更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產婦VAS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產婦的VAS評分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產婦的VAS評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呈顯著下降趨勢,且空氣組產婦的評分顯著低于優質組產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產婦下肢DVT發生率比較
空氣組產婦的下肢DVT 3例(1.88%)顯著低于優質組產婦13例(8.13%),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空氣波壓力儀應用于剖宮產術后,對產婦下肢DVT的形成具有顯著的預防作用。而本研究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3],本研究顯示,與優質組相比,空氣組患者的VAS評分隨著時間的推移顯著降低,下肢水腫消失時間、下床活動時間顯著縮短,且下肢DVT發生率更低。提示空氣波壓力儀可有效預防下肢DVT的形成,安全有效,分析原因在于,空氣波壓力儀可有效抑制凝血因子的聚集,促進下肢靜脈的血流循環,有助于預防DVT發生。
綜上所述,空氣波壓力治療儀應用于剖宮產術后優質護理中效果顯著,能有效預防產婦下肢DVT的形成。
參考文獻:
宋曉聰, ?柏璐. 優質護理服務對剖宮產產婦術后康復和凝血功能的影響[J]. 血栓與止血學, 2020,26(3):535-536.
易建平, 譚春梅, 李雯靜,等. 剖宮產產婦術后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盆底功能訓練對預防尿潴留的效果觀察[J]. 中國婦幼保健, 2018, 33(16):31-33.
劉慧琴. 阿司匹林聯合間歇性氣囊加壓預防高危剖宮產產婦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J]. 血栓與止血學, 2019, 25(5):785-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