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遙遠

關鍵詞:胃潰瘍;黃芪建中湯;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6--01
在所有的消化系統疾病當中,胃潰瘍的所占比例高達10%左右,是相當常見的高發、多發疾病,會嚴重損害患者健康,并且還會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與學習,因此引起了廣泛的醫學領域和社會關注[1]。長期以來,對胃潰瘍的治療以西醫用藥為主,但療效并不非常穩定。我國傳統中醫對胃潰瘍的治療,也有自己的理論和用藥方法,本文通過對33例胃潰瘍患者在西醫用藥的基礎上,進一步聯用中醫黃芪建中湯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單純西醫用藥治療更好的作用、效果,具體研究過程與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21年1月到12月期間,收治的胃潰瘍患者中,篩選66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合并臟器疾病、惡性病變,以及其他消化系統疾病者,均排除在外。根據收治順序,對患者從1號到66號排序,隨機將雙號患者劃分為治療研究組,單號患者劃分為治療對照組,各組33例。分組后治療研究組男、女分別18例、15例,平均年齡(43.52±3.25)歲,平均病程(6.89±1.25)個月。治療對照組男、女分別19例、14例,平均年齡(43.25±3.17)歲,平均病程(6.41±1.19)個月。兩組患者各項資料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可比性充分。
1.2 方法
首先,對兩組患者予以相同的健康教育,指導其合理安排自身飲食,均衡規劃生活、工作、學習作息時間,加強運動鍛煉,戒酒、戒煙。然后根據分組,對兩組患者采取不同的用藥治療方法。
1.2.1 治療對照組用藥方法
對治療對照組患者予以阿莫西林,每次500mg,口服,每天2次;以及泮托拉唑,每次40mg,口服,每天1次。連續用藥治療1個月。
1.2.2 治療研究組用藥方法
按照上述西醫用藥方案,同樣對治療研究組患者予以西醫用藥治療,但同時對患者聯用黃芪建中湯。方劑組成如下:黃芪、飴糖各30克,白芍、烏賊骨各20克,延胡索、高良姜、桂枝、陳皮各10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大棗5粒。諸藥加水500ml浸泡10min后,上火煎煮,熬至250ml。取汁分為2份,早晚各1次服用,兩天1劑。同樣連續用藥治療1個月。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個組別患者的療效,療效評價標準如下:腹痛等相關癥狀完全消失,胃鏡觀察潰瘍完全愈合,為治愈;病情癥狀基本消失,胃鏡觀察潰瘍愈合面積超過80%,為顯效;病情癥狀明顯改善,胃鏡觀察潰瘍愈合面積超過50%,為有效;未達上述標準,均為無效。治愈、顯效、有效患者的例數之和,除以患者的總例數,為治療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作為統計學分析計算工具,計數資料以X2檢驗,P<0.05表示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對兩個組別患者采取不同用藥方案進行治療,并經統一的療效評價后發現,和治療對照組相比,治療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參表1)。
3 討論
在生活、工作尤其是飲食習慣方式的改變下,現代社會中的胃潰瘍發病率明顯升高,已經成為了最為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2]。該病會導致患者出現腹部疼痛以及飽脹、饑餓以及噯氣等癥狀。在長時間得不到有效治療的情況下,還會出現嘔血、黑便,對患者的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還會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
阿莫西林、泮托拉唑在目前的胃潰瘍臨床治療中,應用較為廣泛,但治療效果并不是非常穩定。我國傳統中醫對胃潰瘍的治療,也有自己的理論和用藥方法,如在中醫理論體系當中,胃潰瘍屬于“胃脘痛”,發病機制主要為脾胃虛弱,氣滯不暢。本研究中的黃芪建中湯源自《金匱要略》,方中的飴糖和黃芪,二者性甘溫,前者能止痛補虛,后者可益氣健脾、升陰調陽。炙甘草一方面能夠調胃健脾,另一方面還可以對諸藥起到調和作用。白芍補陰、桂枝升陽,兩藥相合,可化生氣血、調和陰陽。大棗、生姜同用,對人體的脾胃具有調和作用,還能改善衛氣與營氣[3]。全方正對胃潰瘍發病機制,可對胃潰瘍起到治療效果。
如本文的臨床研究結果證明,在阿莫西林、泮托拉唑用藥的基礎上,對胃潰瘍患者聯用黃芪建中湯,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病情療效,具有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白敏,段永強,楊曉軼,等.黃芪建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胃潰瘍的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21,13(25):141-145.
[2]周琪.黃芪建中湯聯合三聯療法治療慢性胃炎伴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療效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02):229-230.
[3]朱巧鳳,韓吉.黃芪建中湯治療胃病臨床及實驗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醫藥,2019,15(10):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