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玥, 劉鑫
(浙江省種子管理總站,浙江 杭州 310020)
中國是全世界西甜瓜生產和消費的第一大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西甜瓜產業迅速發展,全國西甜瓜播種面積快速擴大,根據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近年來全國西甜瓜播種面積基本穩定在185萬hm2以上,其中,西瓜約150萬hm2,甜瓜約35萬hm2。浙江省所在的華東產區是我國5個最主要的西甜瓜優勢產區之一。西甜瓜作為浙江省重要的特色經濟作物,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2018年,浙江省西甜瓜產量在全國各省份排名均位于前十[1]。
然而,受土地價格、人工成本等因素影響,一方面,2016年開始我國西甜瓜的播種面積出現減少的趨勢,再加上近年來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的政策管理,西甜瓜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很難增加,靠擴大播種面積提高西甜瓜產量難以為繼;另一方面,西甜瓜連作障礙、極端天氣造成的病蟲害危險、品種更新緩慢、品種結構單一等現實形勢,都對西甜瓜品種選育和推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浙江省要順應國家發展綠色高效農業號召,推動西甜瓜產業轉型升級,做好多抗、優質、穩產、多類型的西甜瓜新品種選育推廣工作。對此,2019年12月浙江省啟動創建了西甜瓜良種育繁推科技創新平臺,整合政產學研推各方資源,協同推進西甜瓜良種育繁推科技創新。
特色作物種業發展是農業結構調整、產業開發升級的重要支撐,品種管理制度是規范良種推廣和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自2000年施行以來,浙江省將西瓜確定為主要農作物實行省級審定。2017年實施《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辦法》后,農業農村部將西甜瓜列入第一批非主要農作物登記目錄,規定列入非主要農作物登記目錄的品種在推廣前應當登記[3]。截至2021年8月,浙江省通過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的西甜瓜數量占全省非主要農作物登記品種總數量的30.43%,甜瓜和西瓜的登記品種數在浙江省上報通過的20種非主要農作物中分別排名第一位和第四位。此外,浙江省每年以浙江瓜菜種業1+10+N創新平臺為依托(1個省級瓜菜新品種展示核心區、10個展示分中心和N個展示點),對非主要農作物包含西甜瓜在內的新品種進行展示、評價、驗證,并發布浙江省優秀西甜瓜品種。通過搭建“看禾選種”平臺,利用觀摩、品鑒等宣傳方式,有利于加快優良品種的推廣、科研成果的轉化、品種結構的完善、經濟效益的提高。
2019年,浙江省西瓜播種面積為6.496萬hm2[4],近5 a種植面積相對穩定。根據行業統計,全省11個地級市均有種植,東部沿海城市寧波、溫州和臺州是全省西瓜種植面積排名前三的地級市,占全省播種面積的50.3%,集聚效應明顯。
全省以種植中大果型西瓜為主,占全省西瓜播種面積的90%。其中,中果型西瓜主栽品種為早佳,播種面積占中大果型西瓜的45%以上,主要分布在浙江沿海地區。而后依次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選育的西農8號,浙江大學選育的浙蜜5號、浙蜜3號和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選育的抗病948。從選育單位來看,這5個西瓜品種中只有2個浙蜜系列品種屬于浙江省科研單位選育;從品種結構更新來看,2019年中果型西瓜播種面積排名前十位的品種整理見表1,占全省86.2%的中果型西瓜基本上是已推廣20 a的老品種,其中5個品種在2002年就已經是浙江省播種面積較大的品種[5],可見浙江省西瓜種植品種的更新速度較慢,造成市場西瓜產品的品質提高不明顯。浙江省小果型西瓜以栽種拿比特、早春紅玉、小蘭等品種為主,主要分布在湖州、杭州、嘉興等地。

表1 浙江省2019年中果型西瓜播種面積排名前十位的品種
2019年,浙江省甜瓜播種面積為1.784萬hm2,集中分布于臺州、寧波、嘉興等市。品種以進口的玉姑、西薄洛托、伊麗莎白等為主,搶占省內高端產品市場,其余約有40個甜瓜品種是由本省自主選育或者引進的,這些品種占全省甜瓜播種面積的40.5%。其中,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的甬甜5號播種面積在全省占比最大,為8.4%。青皮脆、浙香甜1號、甬甜8號、慈瓜1號為薄皮甜瓜品種,厚皮甜瓜與薄皮甜瓜的種植面積比例約為3∶2。甜瓜市場由過去主要種植推廣薄皮甜瓜向種植推廣商品性好、耐儲運的厚皮甜瓜轉變,厚皮甜瓜推廣力度有逐年擴大的趨勢。根據表2,浙江省占比較大的省內品種大多是在2010年左右通過浙江省非主要農作物認/審定并推廣的品種。

表2 2019年浙江省自主選育甜瓜品種播種面積排名情況
通過回顧浙江省西甜瓜的品種推廣情況,可以看出浙江省西甜瓜生產區域優勢明顯,有利于規模生產經營和品牌建設;并且省內有關科研育種單位和企業在西瓜種質創制、優良新品種選育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具備開展科研攻關的基礎條件。但是目前主栽品種仍是市場上推廣多年的老品種,尤其甜瓜有相當份額的國外進口品種,且更新緩慢。結合西甜瓜種業發展現狀,浙江省適時啟動了西甜瓜良種育繁推科技創新平臺,旨在整合政產學研推各方資源,推進種質創新、品種測試、新品種示范和關鍵技術研制的聯合攻關,以生產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培育一批具有重大推廣應用前景的高品質西瓜品種和可以替代進口產品的甜瓜品種,以提升本省西甜瓜種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為確保創新平臺各項工作順利實施,成立創新平臺領導小組和西甜瓜聯合攻關專家組。集聚浙江省有實力的種子企業、優勢科研教學單位和推廣單位組建創新平臺,其中科研教學單位5家、種子企業和推廣單位10家,明確成員單位的權利職責和目標任務。
根據成員單位的不同工作內容,制定有針對性的工作目標。教學科研單位主要承擔基礎性研究,高校、科研院所及種子企業分工合作完成優良親本選育、新組合配制,種子企業和推廣應用單位承擔新組合篩選、苗頭品種測試和推廣。2019年底,專家組經過多次調研、討論,結合浙江省實際情況,制定了5 a的攻關目標,內容涉及培育與推廣綜合性狀優良新品種等具體指標。為有序推進平臺建設,2020年初印發《浙江省西甜瓜良種育繁推科技創新平臺2020年工作計劃》,制定了種質資源搜集與整理、雜交組合鑒定評價等具體目標,并按月份制定進度安排。
2.2.1 開展育種創新與雜交組合鑒定評價
我國雖是世界上西甜瓜的種植和消費大國,但由于不是其起源地(西瓜起源于非洲,甜瓜起源眾說不一),所以品種選育過程中會面臨種質資源有限的困難。創新平臺注重開展西甜瓜資源的收集和研究。2021年6月,創新平臺結合《浙江省西甜瓜良種育繁推科技創新平臺子項任務書》和《省西甜瓜良種育繁推科技創新平臺2020年工作計劃》,對各成員單位的前期工作進行調研總結,總體完成預期任務。2021年上半年,成員單位共收集整理西瓜種質資源376份、甜瓜種質資源843份,配制雜交組合西瓜79個、甜瓜568個,對2020年配制的雜交組合自行測定西瓜237個、甜瓜293個。
此外,平臺還開展了雜交組合的集中鑒定評價。2020年底通過對平臺成員單位新配制的雜交組合和品種進行征集與篩選,最終選出重點測試品種19個(含對照)和一般測試品種31個,于2021年上半年在杭州、湖州、紹興、寧波、臺州椒江、臺州三門、衢州和溫州開展西甜瓜雜交組合集中鑒定評價工作。專家組通過實地考察,結合田間抗性、品質等方面綜合評價,寧波農科院選育的花皮黃瓤小果型西瓜蘭芯、青皮脆肉甜瓜豐登蜜25,杭州種業集團選育的花皮粉瓤中果型西瓜利豐710、浙江大學選育的白皮脆肉甜瓜浙甜105等品種表現亮眼,具有很高的市場推廣潛力。
2.2.2 推進品種示范推廣
創新平臺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積極將具有市場推廣價值的苗頭品種申請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目前已提交申請西瓜品種14個、甜瓜品種22個,其中已經完成登記的西瓜品種5個、甜瓜品種10個。浙甜105“GPD甜瓜(2021)330075”、華裕1號“GPD西瓜(2021)330047”、蘭芯“GPD西瓜(2020)330693”、浙蜜8號“GPD西瓜(2020)330522”、翠雪7號“GPD甜瓜(2019)330221”等優質品種已完成登記。此外,平臺成員單位寧波微萌種業公司選育的甜瓜酥燦1號,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的甜瓜豐登蜜25、西瓜夢月,浙江大學和浙江勿忘農種業公司合作選育的西瓜浙蜜10號榮獲2021浙江省種業博覽會推介品種。
為提升浙江省西甜瓜種業的市場競爭力,平臺發揮成員單位種子推廣經營、銷售等優勢,通過舉辦新品種展示示范、現場考察等活動,加大推廣力度。2021年春季平臺選育的新優品種推廣覆蓋上海、江蘇、福建、四川等地區,省內外累計推廣15 300 hm2(表3)。

表3 2021年創新平臺新優品種的推廣情況
促進品種創新。浙江省西甜瓜良種育繁推科技創新平臺注重開展西甜瓜種質資源的收集和研究,通過制定每年的工作計劃,計劃啟動平臺5 a后,通過種質創新、親本篩選、組合鑒定、品種測試,培育高品質西瓜品種和進口替代甜瓜品種。
完善品種結構。發揮平臺成員行業管理、種子推廣經營、產品銷售等優勢,在省內外建立新品種展示示范基地10個,聯合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注重品種品質、品牌效益,加速品種推廣應用。根據不同成熟期、不同類型的西甜瓜品種,完善品種結構,促進浙江省主栽品種的更新換代。
規范種業市場。新選育的西甜瓜品種在推廣之前需要申請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根據統計,全國適宜浙江省種植的已有503個西瓜、395個甜瓜品種通過非主要農作物登記。創新平臺通過開展構建西甜瓜核心種質材料及主要育成品種DNA指紋圖譜庫及其在品種鑒定上應用的技術體系,加快西甜瓜DNA指紋圖譜構建和比對程序,有利于摸索品種登記的撤銷機制和實施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從源頭上解決品種同質化嚴重問題,賦予種業創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