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毛毛
新密市婦幼保健院兒一科,河南鄭州 452370
兒童支原體肺炎(MPP)屬于臨床常見疾病,由肺支原體感染引起,MPP患兒機體防御能力較弱,外部細菌病毒進入機體后使患兒體溫升高,出現呼吸困難等一系列常見臨床癥狀,患兒機體器官發育不全,器官官腔狹窄,治療不合理會加重患兒病情甚至出現死亡[1-2]。支原體作為一種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無細胞壁的病原種類,若應用阻礙細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治療,如頭孢菌素等,效果不理想,選用對蛋白質合成有抑制作用的大環內酯類效果顯著[3]。新型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阿奇霉素車傳統的紅霉素相比,擁有不良反應少、脂溶性強、滲透力強、高濃度聚集等優點,能強力殺滅支原體,有效緩解病情,但單獨用藥局限性較強,易發生靜脈炎,臨床上常與阿莫西林聯用[4-5]。阿莫西林克拉維甲酸屬于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一種,滲透細胞能力強勁,殺菌作用明顯,在與其他抗生素合用時,抑制β—內酰胺酶對抗生素藥效的干擾,在臨床中受到了患者和醫生的一致好評[6]。兒童MPP雖由支原體感染引起,但也與患兒機體免疫功能失調有關,支原體感染后使集體出現兩種免疫反應,并刺激B淋巴細胞,產生IgA、IgM、IgG等并與組織抗原結合,誘發免疫性炎癥損傷[7]。由此,本研究通過建立分組探討不同抗生素藥物對兒童支原體肺炎療效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3月—2019年3月新密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MPP患兒,男37例,女53例,年齡4~18歲,以入院日期單雙號進行分組,單號為Dy組(阿奇霉素)45例,平均年齡(12.03±2.11)歲,雙號為Ly組(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阿奇霉素)45例,平均年齡(12.05±2.07)歲,兩組患兒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1)均符合支原體肺炎診斷標準[8]。(2)出現發熱等情況。(3)經X射顯示肺部有陰影。(4)家屬了解本研究并簽字。排除標準:(1)支氣管吸入異物。(2)并發惡性腫瘤。(3)對本次實驗用藥過敏。
Dy組予以阿奇霉素(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4771),將10 mg/(kg·d)藥物與5%葡萄糖注射液相溶,單日劑量<500 mg靜脈滴注。Ly組在Dy組基礎上給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4213),將30 mg/(kg·d)藥物與50 mL0.9%氯化鈉注射液混勻,患者靜脈滴入,兩組患兒均治療兩周,觀察期療效。
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療效。觀察兩組兒免疫球蛋白變化。記錄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恢復時間。觀察兩組患兒肺功能。記錄兩組患兒不良反應情況。
治愈:患兒體溫下降至正常,無咳嗽發生,未見肺部啰音等。好轉:患兒體溫有所下降,咳嗽輕微,肺部啰音等表現較輕。無效:以上癥狀未見好轉,甚至加重。
患兒肺功能[FEV1、FEV1、PEFR(L/s)]測定,儀器為德國耶格Master Screen Pead,免疫球蛋白IgA、IgM、IgG采用散射比濁法檢測,儀器為Au5800化學分析儀。
采用EpiData 3.10和SPSS 18.0軟件對兩組患兒治用藥前后臨床療效、免疫球蛋白變化、臨床癥狀恢復時間、肺功能、不良反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Dy組治愈21例,較Ly組少8例,Ly組、Dy組好轉例數相同,Ly組無效例數較Dy組少8例,兩組患兒總有效率從高到低依次為Ly組(95.56%)、Dy組(7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情況例(%)
用藥前兩組患兒IgA、IgG、IgM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IgA、IgG、IgM值水平均低于用藥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Dy組IgA、IgG、IgM水平均低于Ly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免疫球蛋白變化情況(±s)g/L

表2 兩組患兒免疫球蛋白變化情況(±s)g/L
a表示與Dy組比較,P<0.05;b表示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IgA IgG IgM組別Dy組(n=45)Ly組(n=45)t值P值用藥前0.88±0.31 0.87±0.34 0.153 0.878用藥后1.21±0.51b 1.55±0.40ab 3.709<0.001用藥前6.01±1.06 6.03±1.03 0.095 0.923用藥后7.55±1.01b 8.31±1.82ab 2.582 0.011用藥前0.91±0.40 0.93±0.34 0.269 0.788用藥后1.41±0.29b 1.67±0.37ab 3.911<0.001
Ly組咳嗽、體溫恢復時間約為2 d,肺部啰音約為4 d,Dy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均較Ly組有所延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恢復時間情況(±s)d

表3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恢復時間情況(±s)d
a表示與Dy組比較,P<0.05。
組別Dy組(n=45)Ly組(n=45)臨床癥狀恢復時間t值P值咳嗽3.76±1.03 1.85±0.46 11.97<0.001體溫4.34±1.02 2.25±0.37 13.62<0.001肺部啰音7.87±1.28 4.32±0.56a 17.97<0.001
兩組患兒用藥前肺功能各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用藥后各參數指標值較用藥前有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與Dy組肺功能相關參數比較,Sy組各值均有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肺功能情況(±s)

表4 兩組患兒肺功能情況(±s)
a表示與Dy組比較,P<0.05;b表示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FEV1(L)組別Dy組(n=45)Ly組(n=45)t值P值用藥前1.70±0.32 1.71±0.30 0.161 0.872用藥后1.98±0.35b 2.21±0.41ab 3.017 0.003 FEV1(%)用藥前73.21±3.26 73.23±3.21 0.030 0.975用藥后76.12±4.17b 81.35±4.16ab 6.279<0.001 PEFR(L/s)用藥前3.85±0.40 3.84±0.41 0.123 0.902用藥后4.31±0.39b 4.78±0.47ab 5.442<0.001
Dy組惡心、嘔吐、腹瀉患兒較Ly組多1例,Dy組無食欲患兒較Ly組多2例,Dy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89%,較Ly組的20.00%高,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情況例(%)
兒童支原體肺炎是一種呼吸系統疾病,疾病進展較快,若不及時控制,會合并其他癥狀出現,例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支原體肺炎發病率較高,具有季節性,天氣變化較大時,發病率較高[9]。有研究指出,肺炎支原體侵入機體后,患兒出現發熱、咳嗽、喘息等不良反應,且極易誘發心肌炎、腎炎或造成其他臟器功能衰竭,嚴重威脅MPP兒童的生命[10]。導致兒童支原體肺炎原因有多種,營養欠缺、季節交替等均可以導致疾病產生。根據大數據顯示[10-11],我國每年因肺炎加重導致死亡的兒童約35萬人次,這就要求在治療MPP過程中進行合理安全有效的治療。
本研究發現,兩組患兒總有效率從高到低依次為Ly組(95.5%)、Dy組(77.8%)。用藥后Dy組IgA、IgG、IgM水平均低于Ly組,Dy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均較Ly組有所延長。相關文獻報道[12-15],免疫球蛋白如IgA、IgG、IgM等,是機體免疫狀態反應指標,黏膜發揮抗感染作用需要IgA,而IgM是機體最先發揮抗感染作用的免疫球蛋白,IgG在機體中含量最高。機體狀態正常時,若人體受到細菌、病毒侵襲,免疫球蛋白就可發揮效用,及時消滅這些病毒,但機體免疫系統仍會受到部分病原的影響呈現異常狀態,導致免疫球蛋白含量降低誘發疾病[16]。在對患兒實施抗感染治療后,IgA、IgG、IgM水平提升,機體的免疫系統功能逐漸恢復,免疫球蛋白在血清中的含量逐漸提升,因病原體引起的一些不良癥狀,如發熱、咳嗽等均會逐漸消失[17-18]。這與本研究相符。
本研究發現,與Dy組肺功能相關參數比較,Sy組各值均有顯著升高,且兩組患兒用藥后各參數指標值較用藥前有顯著升高。Dy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Ly組高。相關文獻報道[19],阿奇霉素作為臨床常用大環內脂類藥物,可直接影響病原體轉肽,在發揮蛋白質合成抑制效果的同時,起到顯著抗菌作用。相關文獻報道,β-內酰胺酶類抗菌藥物中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效果突出,阿莫西林存在β-內酰胺結構,但β—內酰胺酶自細菌中分泌出來會造成水解此結構的分解,而克拉維酸鉀會增加阿莫西林對此類細菌的殺傷作用[20]。有研究證實,阿奇霉素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合用對MPP有較高的醫治效用,即不良反應輕微,癥狀好轉時間縮短,極大降低患兒的痛苦,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21]。
綜上所述,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聯合阿奇霉素對MPP有明顯治療效用,優于單獨應用阿奇霉素治療,使患兒免疫功能提升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