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凱
安陽市婦幼保健院超聲科,河南安陽 455000
發育性髖關節脫位(DDH)是小兒骨科常見病,其發生多與臀位產、剖宮產、生后有襁褓習慣等有關[1]。DDH以髖關節不穩定為主要臨床表現,一旦進展至晚期,將嚴重影響患兒肢體活動功能[2]。DDH病理變化涉及股骨頭、髖臼、關節囊、股骨頸及髖關節周圍軟組織,三維CT可很好地觀察股骨頭、髖臼骨性部分,在小兒DDH診斷中的作用已得到國內外研究證實[3]。高頻超聲(HFUS)對軟骨、軟組織分辨力良好,具有無輻射、無創、可反復檢查的特點,在小兒DDH診斷中的應用日益廣泛[4]。本研究選取安陽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84例疑似DDH患兒,探究HFUS檢查的影像學表現,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安陽市婦幼保健院于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84例疑似DDH患兒,均行HFUS、三維CT檢查。其中女35例,男49例,月齡6~36個月,平均月齡(19.38±5.87)個月。
(1)HFUS。LOGIQ S8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GE公司),5~7 MHz及9~14 MHz線陣探頭。①Graf法測量,在髖關節標準冠狀切面上,畫出髂骨關節囊起點與骨性髖臼緣連線(基線),骨性髖臼緣與纖維軟骨盂緣連線(軟骨臼蓋線),髖臼窩內髂骨內緣與骨性髖臼緣連線(髖臼蓋線);α角為基線與髖臼蓋線相交;β角為基線與軟骨臼蓋線相交。正常髖關節為α≥60°,β≤55°;髖關節發育不良為43°<α<60°,55°<β<77°;髖關節半脫位為α≤43°,β≥77°;髖關節完全脫位為α≤43°,盂唇位于髖臼與股骨頭之間。②獲取股骨頭、股骨頸最大切面,測量與股骨干頂端平行的股骨頭最大寬度W,股骨頭頂端與W的距離H,計算H/W,判斷股骨頭是否變扁。③股骨頭骨化中心超聲測量,在股骨頭與股骨頸的最大切面上測量上下徑、前后徑,在股骨頭最大橫斷面圖像上測量左右徑。(2)三維CT。所有患兒同時接受三維CT檢查,診斷結果分為正常、發育不良、半脫位和完全脫位,后三者診斷為DDH。
(1)HFUS、三維CT檢查一致性。(2)聲像圖表現。(3)股骨頭軟骨及股骨頭骨化核形態。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一致性采用Kappa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HFUS、三維CT診斷DDH一致性為83.33%,Kappa指數0.756,95%可信區間0.621~0.891,P<0.001,見表1。

表1 HFUS、三維CT診斷DDH情況例
發育不良:髖臼窩變淺,髖臼骨緣圓鈍或缺損,部分患兒髖臼骨頂對股骨頭覆蓋不良。半脫位:髖臼窩顯著變淺,髖臼骨緣圓鈍或變平,髖臼骨頂僅覆蓋小部分股骨頭。完全脫位:髖臼窩顯著變淺,髖臼骨緣明顯圓鈍或變平,股骨頭位于髖臼外上方的軟組織內,盂唇位于股骨頭與髖臼之間。
聲像圖表現:正常股骨頭為球形。股骨頭軟骨:低回聲伴有高回聲光點組織(股骨頭周邊)。股骨頭骨化中心:弧形強回聲(位于股骨頭中心)。DDH患兒H、W及股骨頭骨化中心上下徑、左右徑低于正常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DDH患兒與正常者H/W、股骨頭骨化中心前后徑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表2 股骨頭軟骨及股骨頭骨化核形態(±s)

表2 股骨頭軟骨及股骨頭骨化核形態(±s)
組別DDH組(n=49)正常組(n=35)H W t值P值0.83±0.11 0.92±0.10 3.838<0.001 1.67±0.17 1.86±0.15 5.299<0.001 H/W 0.50±0.07 0.48±0.06 1.369 0.175
表3 股骨頭骨化中心形態(±s)

表3 股骨頭骨化中心形態(±s)
組別DDH組(n=49)正常組(n=35)t值P值上下徑0.69±0.25 1.01±0.24 5.880<0.001左右徑0.87±0.30 1.14±0.25 4.352<0.001前后徑0.94±0.35 1.05±0.31 1.488 0.141
DDH是小兒骨科常見病,病情隨生長發育繼續加重,發展至晚期可導致關節疼痛、行走困難,需接受復位手術甚至髖關節置換術[5-6]。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DDH患兒至關重要。目前,DDH早期診斷主要依賴影像學檢查手段,X線攝片是傳統影像學診斷方法,但由于軟骨性股骨頭在X線下不顯影,對于股骨頭骨化中心未形成的DDH診斷效果不理想[7]。超聲波對軟骨性髖關節組織穿透性良好,HFUS檢查可在軟骨界面上獲取回聲強弱不同的髖關節圖像,進而測量軟骨性髖臼、骨性髖臼發育指標[8]。與X線檢查相比,髖關節的HFUS檢查技術對軟骨性髖關節組織敏感性較高,可直觀觀察股骨頭和髖臼解剖結構關系,且操作便捷,避免X線放射損傷,安全性高[9]。近年來,三維CT已被證明對髖臼及股骨頭骨性部分顯示良好,是診斷DDH的較好方法。本研究數據提示兩種診斷方式一致性良好,均可作為小兒DDH的常規診斷方法。研究證實,與正常髖關節相比,DDH患兒股骨頭骨化中心發育較差。本研究數據表明,股骨頭向外上方脫位時,左右、上方側受力更大,前后受力相對較小。另外,研究指出,與傳統X線檢查相比,超聲可更早顯示股骨頭骨化中心出現,對較小DDH患兒的骨化中心更有優勢[10]。
現階段,MRI是觀察股骨頭軟骨的最好方法,可對股骨頭圓韌帶等結構進行良好顯示,但由于其價格昂貴,臨床推廣受限。超聲對軟組織分辨率良好,可清晰顯示軟骨性結構(股骨頭軟骨、盂唇等)。本研究數據表明,股骨頭軟骨高度與寬度比值可能存在一正常區間,但由于本研究數據較少,結果仍有待進一步證實。H/W變小提示股骨頭軟骨變扁,可能對DDH患兒復位前后軟骨形態變化提供參考。
綜上可知,HFUS對小兒DDH診斷價值良好,可作為一種常規的檢查方法,DDH股骨頭軟骨較小,但股骨頭軟骨變扁不明顯,且股骨頭骨化中心較正常股骨頭骨化中心小,以左右徑、上下徑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