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毛美金
上饒市廣豐區中醫院,江西上饒 334600
子宮肌瘤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女性良性腫瘤,是由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形成的,可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應及時給予有效治療。手術是治療子宮肌瘤的重要方式,但其具有一定的創傷性,術后不可避免存在切口疼痛,加之患者認知差異,部分患者缺乏正確認知,易出現負性情緒,影響術后康復,降低患者生活質量[1-2]。常規護理內容較為單一,未結合患者個體化差異進行干預,護理效果不理想。循證護理作為一種具有較強針對性的護理模式,是指在護理過程中,要求護理人員從最新科研文獻中,審慎、明確地選用研究,并結合臨床經驗與患者實際需求,為其制定護理方案,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3-4]。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對子宮肌瘤患者術后康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9年10月—2020年8月上饒市廣豐區中醫院收治的88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4例。(1)納入標準:均符合《子宮肌瘤的診治中國專家共識》的診斷[5],并行手術治療。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悉。精神及認知正常。(2)排除標準:合并免疫系統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合并子宮病變或其他惡性腫瘤。觀察組:年齡28~55歲,平均年齡(39.17±3.32)歲;肌瘤直徑3~7 cm,平均肌瘤直徑(5.17±0.77) cm;病程0.5~3.5年,平均病程(2.37±0.45)年;體質量指數21~28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4.22±1.05)kg/m2。對照組:年齡27~55歲,平均年齡(39.34±3.28)歲;肌瘤直徑3~8 cm,平均肌瘤直徑(5.19±0.75) cm;病程0.5~3.7年,平均病程(2.39±0.41)年;體質量指數21~29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4.25±1.07)kg/m2。本研究已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觀察組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成立小組。成立循證護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組織所有成員學習循證護理理念,保證成員均能夠掌握明確的循證護理理念與實踐程序。(2)提出循證問題。全面評估患者病情、機體及心理狀態,結合評估結果,提出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手術應激反應、生活質量降低等問題。(3)尋找循證支持。采用關鍵字查找的方式在知網、萬方等數據庫中,尋求相應領域的文獻資料,并對其真實性與科學性進行考證。(4)制定循證方案。以文獻結論作為依據,并結合臨床護理經驗,根據患者意愿與護理需求,為其制定循證護理方案。(5)實施循證護理。①應激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采用宣傳欄粘貼資料、PPT及開展講座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屬宣教疾病相關知識,包括手術相關流程、注意事項等,囑其做好心理準備。邀請預后良好的案例,分享經驗,幫助患者樹立康復信心。評估患者不良情況,結合其不良情緒嚴重程度,給予適當的心理干預。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保持耐心態度,鼓勵患者傾訴內心感受,并站在患者角度,向其詳細講解疾病發生原因、手術優勢及術后恢復等情況,幫助消除患者顧慮。針對術前存在過度緊張情緒的患者,給予其適當的鎮靜藥物。②并發癥護理。術前給予患者咳嗽及床上排尿訓練指導。術后告知飲食的重要性,囑其多飲水,尿管拔除前夾閉引流管,并給予膀胱功能鍛煉指導。術后早期給予患者流質飲食,指導其進行床上主被動訓練。術后給予患者鼻導管低流量吸氧,減少二氧化碳潴留。③疼痛護理。術后6 h,加強體位護理,給予頭高臀低位。采用熱毛巾熱敷患者肩背、腹部等處,5~10 min/次,2~3次/d。通過引導患者回憶美好事物的方式,轉移患者疼痛注意力,針對疼痛劇烈者,遵醫囑應用鎮痛藥物。④生活護理。結合患者情況為其制定飲食方案,指導其多食高維生素、高蛋白質及高纖維素食物。加強病區清潔,定時開窗通風,定時更換床單被罩,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病區環境。⑤親友支持。囑咐家屬配合患者完成各項護理措施,多給予患者鼓勵、支持與關心。鼓勵患者間進行積極地溝通交流,互相分享康復經驗。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給予患者干凈、整潔的病區環境,密切監護其生命體征與病情,如有異常,應及時告知醫師。常規宣教疾病相關知識及注意要點,告知護理配合的重要性,囑其積極參與到自我護理中。結合患者機體健康狀態給予飲食與運動指導,促進其身體機能恢復。
(1)術后康復: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肛門首次排氣、下床活動及住院時間。(2)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及護理后(出院時)生活質量進行評價,量表共計74條目,4個維度(心理、軀體、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采用5級評分(1~5分),評分0~100分,分數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3)并發癥:比較兩組患者腹脹、尿潴留及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4)護理滿意度:采用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該量表采用1~5級評分法,共19個條目,滿分95分,≥77分為非常滿意,57~76分為滿意,≤56分為不滿意。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s)
組別對照組(n=44)觀察組(n=44)t值P值肛門首次排氣時間(h)13.05±3.17 9.96±3.11 4.616 0下床活動時間(h)26.63±4.46 23.36±4.17 3.553 0.001住院時間(d)6.95±1.22 4.78±1.10 8.763 0
兩組患者護理前心理評分、軀體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及物質生活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心理評分、軀體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及物質生活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s)分
組別對照組(n=44)觀察組(n=44)t值P值心理護理前62.63±5.72 63.35±5.80 0.586 0.559護理后74.45±6.77 84.29±7.05 6.678 0軀體護理前60.43±5.53 61.10±5.60 0.565 0.574護理后70.79±6.68 81.91±6.93 7.663 0社會功能護理前63.62±5.66 64.05±5.73 0.354 0.724護理后72.76±6.95 84.79±7.78 7.649 0物質生活護理前66.68±5.88 67.12±5.69 0.357 0.722護理后75.74±6.78 84.89±7.90 5.83 0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例(%)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例(%)
子宮肌瘤作為一種生殖系統的良性腫瘤,常見于育齡期女性,常規保守治療難以獲得較好療效,疾病復發率較高[8-9]。當前臨床通常采取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能夠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患者易因手術創傷、麻醉及擔憂預后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出現負性情緒,進而導致護理配合度降低,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延緩術后恢復,因此應實施護理措施進行有效干預。
常規護理以臨床基本、繁瑣的護理內容為主,護理人員提供主動、持續護理的熱情較低,難以滿足患者的個性化護理需求[8-9]。本研究結果提示,循證護理在子宮肌瘤患者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利于促進其早期康復。循證護理以循證醫學為基礎,通過提出問題、尋求實證、運用實證,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護理服務,從而達到改善預后的目的[10]。循證護理針對擇期行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準確、慎重地運用當前相關科研結論,結合臨床護理經驗、患者護理需求,制定護理方案,以提升護理質量,獲得較好的護理效果。為保障護理方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將當前研究結論、專業知識、護理經驗及患者需求有機結合,能夠規避護理人員的經驗性護理,提升其工作積極性與主動,積極主動地開展各項護理措施,進而達到提升護理質量,加快患者術后康復速度,減少相關并發癥發生的目的。循證護理還重視心理狀態對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通過護理人員、病友的鼓勵及家庭支持,給予患者有效的生活幫助與精神支持,能夠幫助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促使其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從而利于改善生活質量,患者滿意度較高。但臨床關于循證護理干預應用于子宮肌瘤患者中的相關報道較少,文章缺乏核心文獻支持,存在一定局限性。臨床仍應不斷進行實踐與研究,完善循證護理應用于子宮肌瘤患者中的相關內容,為臨床提供更加科學、客觀的參考。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在行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中應用效果較好,有利于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