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萍,劉燕玲
江西科技學院醫學院,江西 330098
老年人衰弱是指對各種壓力源的脆弱性增加及相關的生理儲備減少[1]。Ofori-Asenso 等[2]研究發現,全球每年約有4.3%的60 歲及以上老年人由于機體功能下降或應對壓力事件耐受性降低而出現衰弱。老年人出現身體衰弱的原因差異性較大,研究表明,社區居家老年人發生衰弱的比例為4.0%~59.1%[3],普通外科手術病人發生衰弱的比例為37.0%~50.4%[4],癌癥病人發生衰弱的比例為6.0%~86.0%[5],居住在養老院的老年人發生衰弱的比例為19.0%~75.6%[6]。出現衰弱問題的老年人由于生理及認知功能逐漸下降以及多種疾病(慢性病)并存,生活自理能力逐漸降低[7]。家庭照顧者的廣義定義是為患有慢性病或殘疾的人提供無償援助的朋友或親屬。大多數需要長期護理的老年人更愿意選擇居家養老方式,因此,大部分照顧工作主要由家庭成員無償提供。近年來,照顧者負擔相關問題已成為國內外研究熱點[8-11]。本研究通過對南昌市社區居家老年人衰弱程度及家庭主要照顧者負擔狀況進行調研,探討并分析老年人衰弱程度與其照顧者負擔之間的關聯性,旨在明確影響照顧負擔的因素,防止家庭主要照顧者的健康狀況惡化,并減少衰弱老年人不良健康結局,分層制定干預措施,減輕照顧者生理、心理、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照顧負擔,提高衰弱老年人的生存質量。
1.1 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法于2020 年12 月—2021 年6 月抽取南昌市東湖區包家巷、狀元橋、艾湖社區651 名居家老年人及其家庭主要照顧者為研究對象。社區居家老年人納入標準:年齡≥60 歲;社區居住時間≥6 個月;意識清楚,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能正常溝通;能配合完成身體評估;愿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社區暫時居住;疾病終末期或急性發作期;存在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聽力或視力嚴重受損,無法進行語言交流;各種原因不愿參與配合。家庭主要照顧者納入標準:年齡≥18 歲;病人家庭成員,承擔居家老年人主要照顧工作;照顧總時長≥1 個月;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照顧危重癥病人;不愿配合參與研究者。
1.2 調查工具
1.2.1 一般情況調查表 調查表為自行設計,調查項目主要包括社區居家老年人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情況、子女個數、月收入等;居家照顧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業、月收入、每天照顧時長、健康狀況、是否接受過照顧培訓等。
1.2.2 衰弱綜合評估工具(Comprehensive Frailty Assessment Instrument,CFAI) 該工具最早由比利時根特大學的De Witte 所在團隊開發[12],可用于社區老年人的衰弱評估,并將環境領域指標納入評估體系,具有良好的擬合度和效度。本研究采用王坤等[13]的漢化版CFAI 進行評估,其經漢化及文化調適后更加適合我國老年人衰弱程度評估,共23 個條目,分為4 個維度,包括:生理衰弱(4~12 分);心理衰弱,由心情評估(5~20 分)和情感評估(3~15 分)構成;社會衰弱,由社會關系評估(3~15 分)和社會支持(0~10 分)構成;環境衰弱(5~25 分)[14]。衰弱總分20~97 分,總分越高表示老年人衰弱程度越嚴重。該量表內容效度指數為0.782,總體Cronbach's α 系數為0.837,具有較好的信效度[14]。
1.2.3 照顧者負擔量表(Caregiver Burden Inventory,CBI) 該量表由加拿大學者Novak 和Guest[15]于1989年共同編制,多用于衡量照顧者的多維護理相關負擔。2006 年,岳鵬等[16]對CBI 進行漢化并進行信效度檢驗,量表共24 個條目,分為5 個維度,分別是時間依賴性負擔(條目1~條目5)、發展受限性負擔(條目6~條目10)、身體性負擔(條目11~條目14)、社會性負擔(條目15~條目18)和情感性負擔(條目19~條目24),各條目均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評分,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計為0~4 分,總分0~96 分,得分越高說明照顧者負擔越重。漢化版CBI 總體Cronbach's α 系數為0.92,重測信度為0.93,說明量表內部一致性及穩定性良好。
1.3 資料收集方法 課題組成員在社區工作人員及社區衛生服務站醫務人員協助下,通過科普活動和入戶評估等方式,向符合標準的社區居家老年人及其家庭主要照顧者發放問卷,采用統一指導語向老年人及其主要照顧者說明問卷填寫方法,由老年人及其主要照顧者自主填寫;對于無法自行填寫者,則由調研員詢問后代為填寫。為保證問卷回收有效率,問卷填寫完成后當即回收并及時核查。本調查共發放1 360 份問卷,回收1 302 份有效問卷,其中,社區居家老年人問卷651 份,家庭主要照顧者問卷651 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5.7%。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2.0 進行統計分析。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定性資料以頻數及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法分析家庭主要照顧者照顧負擔與社區居家老年人衰弱程度的相關性,并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照顧負擔的影響因素,檢驗水準α=0.05。
2.1 社區居家老年人衰弱現狀 社區居家老年人CFAI 總分為20~90(44.03±11.76)分。其中,生理衰弱(5.75±1.74)分,心理衰弱(15.30±3.83)分,社會衰弱(13.10±5.29)分,環境衰弱(9.89±4.02)分。
2.2 家庭主要照顧者負擔現狀 家庭主要照顧者CBI 總分為16~82(41.55±17.06)分。其中,時間依賴性負擔(9.90±4.40)分,發展受限性負擔(6.19±3.86)分,身體性負擔(6.61±3.16)分,社會性負擔(9.04±2.43)分,情感性負擔(9.82±4.91)分。2.3 社區居家老年人衰弱程度與家庭主要照顧者負擔的相關性分析(見表1)

表1 社區居家老年人衰弱程度與家庭主要照顧者負擔的相關性分析(r 值)
2.4 不同特征的社區居家老年人影響照顧者負擔的 單因素分析(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的社區居家老年人影響照顧者負擔的單因素分析(±s) 單位:分

表2 不同特征的社區居家老年人影響照顧者負擔的單因素分析(±s) 單位:分
項目性別 男女年齡 60~69 歲70~79 歲80~89 歲≥90 歲文化程度 小學以下小學初中高中或中專專科及以上婚姻狀況 已婚(老伴健在)喪偶或其他居住情況 獨居非獨居(與配偶/子女同住)其他子女個數 無1~4 個≥5 個月收入 <1 000 元1 000~1 999 元2 000~2 999 元3 000~3 999 元≥4 000 元醫療費用支付方式 自費或其他公費醫保人數299 352 285 186 149 31 69 191 212 133 46 494 157 17 621 13 5 438 208 41 116 223 189 82 9 57 585 CBI 得分41.39±17.11 41.69±17.03 25.36±3.88 44.73±5.40 61.30±6.74 76.48±2.59 64.28±9.71 54.68±12.44 35.91±11.34 26.12±5.51 23.63±3.18 35.38±12.92 60.99±13.55 65.71±11.73 40.32±16.34 68.85±8.28 58.40±17.64 34.18±13.88 56.69±12.19 40.80±15.82 42.19±17.92 42.38±17.08 40.78±16.92 40.56±16.93 55.26±20.48 40.05±16.03 52.22±17.90統計值t=-0.049 P 0.826 F=2 241.453<0.001 F=291.757<0.001 t=-456.973<0.001 F=38.487<0.001 F=203.277<0.001 F=0.356 0.840 F=24.022<0.001
2.5 不同特征的家庭主要照顧者影響照顧者負擔的 單因素分析(見表3)
表3 不同特征的家庭主要照顧者影響照顧者負擔的單因素分析(±s) 單位:分

表3 不同特征的家庭主要照顧者影響照顧者負擔的單因素分析(±s) 單位:分
項目性別 男女年齡 18~44 歲45~59 歲≥60 歲文化程度 小學以下小學初中高中或中專專科及以上婚姻狀況 未婚已婚離異喪偶職業 農民工人公務員/公司職員教師離退休無業或待業其他月收入 <1 000 元1 000~1 999 元2 000~2 999 元3 000~3 999 元≥4 000 元每天照顧時長 ≤8 h 9~16 h 17~24 h健康狀況 良好一般差是否接受過照顧培訓 是否是否有其他照顧者協助 是否人數182 469 276 325 50 14 97 193 222 125 17 615 14 5 25 297 190 31 51 30 27 3 26 102 261 259 199 406 46 254 277 120 261 390 215 436 CBI 得分50.92±17.70 37.92±15.35 26.26±6.06 49.90±11.62 71.74±7.22 65.21±6.52 58.14±10.31 50.41±14.39 33.70±13.62 26.31±6.45 25.53±11.36 41.94±16.81 33.64±15.49 71.00±14.28 41.12±15.71 42.48±14.61 30.86±11.49 32.52±12.88 71.43±7.48 45.30±16.45 55.85±11.41 75.67±7.80 54.35±14.89 40.30±17.33 50.18±16.19 31.68±11.21 34.20±16.39 42.30±14.29 66.76±16.98 25.87±5.41 45.39±10.94 65.92±9.54 43.13±17.51 40.50±16.68 34.94±13.23 44.81±17.79統計值t=86.211 P<0.001 F=762.283<0.001 F=154.363<0.001 F=11.620<0.001 F=72.131<0.001 F=62.157<0.001 F=87.518<0.001 F=870.534<0.001 t=1.909 0.057 t=-7.955<0.001
2.6 家庭主要照顧者照顧負擔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家庭主要照顧者CBI 總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15 個變量及社區居家老年人CFAI 總分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社區居家老年人CFAI 總分賦原值,其余自變量賦值方式見表4。分析結果顯示,社區居家老年人的年齡、CFAI總分及家庭主要照顧者的年齡、健康狀況、每天照顧時長及是否有其他照顧者協助為家庭主要照顧者照顧負擔的影響因素,其能解釋家庭主要照顧者CBI 總分變化的97.9%。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詳見表5。

表4 自變量賦值方式

表5 家庭主要照顧者照顧負擔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3.1 南昌市社區居家老年人衰弱現況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南昌市社區居家老年人CFAI 總分為20~90(44.03±11.76)分。其中,生理衰弱(5.75±1.74)分,心 理 衰 弱(15.30±3.83)分,社 會 衰 弱(13.10±5.29)分,環境衰弱(9.89±4.02)分。社區居家老年人呈現年齡大、衰弱率高、衰弱程度重的特點。說明衰弱問題在社區居家老年群體中較普遍。提示,應從生理、心理、環境等方面制定相應切實可行的衰弱干預路徑、干預方法及應急預案等,盡量減少由于衰弱出現的嚴重并發癥,降低再入院率,提高社區居家老年人生存質量。
3.2 社區居家老年人衰弱程度與照顧者負擔密切相關 表1 結果顯示,社區居家老年人CFAI 總分與CBI總分密切相關(r=0.988,P<0.01),即社區居家老年人衰弱程度越高,其自理能力越差,照顧負擔越重。Chiao 等[17]對癡呆老年人及主要照顧者負擔進行研究發現,癡呆老年人病情越重,尤其是當老年人出現行為問題或心理癥狀時,家庭主要照顧者負擔會加重,甚至導致其出現不良的健康結局,與本研究結果相似。說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等衰弱均可能使其家庭主要照顧者的照顧難度增加、照顧時間延長,個體更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從而影響照顧質量。
3.3 家庭主要照顧者照顧負擔的影響因素
3.3.1 社區居家老年人方面 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人年齡、衰弱程度是其家庭主要照顧者照顧負擔的影響因素(P<0.001),隨著年齡增長社區居家老年人CFAI 總分逐漸增加。侯蘋[18]對老年冠心病病人進行研究發現,年齡是衰弱的獨立影響因素,與本研究結果相似。可能是由于隨著老年人年齡增加,可能出現跌倒、體重減輕、行動遲緩、意外殘疾、入院等問題,積累的不良因素越多,發生衰弱的風險越大,對照顧者的依賴程度越高,照顧負擔越重。
3.3.2 家庭主要照顧者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家庭主要照顧者的年齡對其照顧負擔有一定影響(P=0.023)。高業蘭等[19]也指出,年齡是影響照顧負擔的一個獨立因素。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60 歲的照顧者CBI 總分為(71.74±7.22)分,高于其他年齡段老年人。可能是由于隨著年齡增長,照顧者自身健康狀況呈現下降趨勢,帶來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導致照顧負擔增加。董彩梅等[20]針對2 型糖尿病病人家庭主要照顧者進行調查研究,指出55~75 歲的照顧者照顧負擔得分最高,與本項研究結果相似。
家庭主要照顧者的健康狀況是影響照顧質量與照顧負擔的重要因素[21]。本研究中,社區居家老年人家庭照顧者中,健康狀況良好者僅為254 例,占39.0%。一方面,當照顧者健康狀況不佳,表現為體力不支、睡眠不足、易疲乏、負性情緒等情況時,較難提供滿意的照顧工作,影響照顧質量;另一方面,當照顧者存在潛在健康問題或健康水平低下時,雖有照顧意愿,但可能無法適時提供正確的照顧工作,亦會加重照顧負擔。已有研究表明,照顧負擔總分與健康狀況總分呈高度負相關,即照顧負擔越重,健康狀況越差[22]。
本研究結果顯示,每天照顧時長及是否有其他照顧者協助是家庭主要照顧者負擔的影響因素。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每天照顧時長為17~24 h 時家庭主要照顧者負擔最重,有其他照顧者協助能一定程度減輕照顧負擔。與相關研究結果[23-25]一致。照顧時間越長,照顧者體力、精力消耗越多,照顧負擔越重。Pont等[26]對腦卒中病人的照顧負擔進行研究,發現在病人出院后的6~12 個月照顧負擔會發生改變,第12 個月負擔較之前更重。這可能與病人病情不穩定,照顧者的生理、心理、經濟壓力增加等因素有關。美國一項家庭照顧研究報告指出,有三分之一的家庭照顧者的照顧負擔處于重度水平,且壓力源通常是持久的、無法控制的和不可預測的,這可能與照顧者受教育程度較低,每周提供超過21 h 的看護時間或長時間與老年人居住在一起、照顧對象存在認知障礙或自理能力缺陷有一定關聯[27]。
大多數需要長期照顧服務的老年人在家中由家庭成員無償照顧,它是醫療護理工作的重要延伸。本項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人衰弱程度與家庭主要照顧者負擔呈正相關。為減輕照顧者負擔,提高社區居家老年人生活質量,一方面,建議盡快編制并使用統一且適合我國社區居家老年人的衰弱評估工具,并將衰弱篩查納入老年人常規體驗項目,盡早識別老年人衰弱征象,根據衰弱程度及影響因素引入多團隊合作,早期進行分級分層干預,以提高社區居家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家庭滿意度。另一方面,建議相關職能部門盡快建立建全針對家庭主要照顧者的評估體系,明確家庭主要照顧者的負擔來源,并有針對性地提供照顧技能培訓、治療咨詢、心理疏導及轉介服務、喘息服務,從而有效減輕照顧者負擔。